人生有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前些天,正值一年一度的中国高考,和以往一样,不仅是考生和考生的家长,社会各界都对这次高考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大城市,交警为考生开道,在考场外守候参加高考子女的家长更是不计其数。

高考曾被很多人认为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时刻,因为金榜题名就可以鲤鱼跳龙门,名落孙山则意味着这一辈子要在家修地球或是在城市里从事最底层的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匮乏,只要你能在高考时考出好成绩,就能读大学,并在毕业后拥有铁饭碗。所以,在当时,高考显得非常神圣,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高考的神圣程度已经远不如以往了。

高考的神圣程度减弱和很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因素当然还是因为高考和高校教育的堕落。自“六四”以后,中国的教育就越来越愚民化,从小学到大学,都在灌输官方的意识形态。中小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大放异彩,使得不少学生都沦为了考试的机器。

这些年,中共高层和中国的教育部门虽然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际上,在各个学校,实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虽然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厌恶当前的这种教育体制,但是,因为学校基本上都是官办的,所以,不管怎样都无法摆脱愚民教育的梦魇。不上大学,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上了大学,不管能否成才,起码多了点谋生的资本。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小学升初中都需要成绩合格才行,到90年代,不论你的成绩好坏,都可以顺利地从小学升到初中。考高中,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也完全没有问题,即使不上重点高中,也可以上普通高中。在90年代考大学还有点难,但在现在,即使你高考只考了200分,照样有不少学校给你发录取通知书。

有机构做过调查,和十几年前相比,中国现在的大学生数量是当时的6倍,可见,现在想考大学是多么容易。数量暴增,质量却暴降,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和论文数量虽说是世界第一,但即便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学术水平都只能排在世界高校的200名开外。回首历史,现在的中国名校在世界上的地位显然无法和民国时期同日而语。

有人在汇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十几位华人之后发现,获奖者基本上都是受的外国或民国教育。自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这种局面才被打破。不过,遗憾的是,刘晓波获奖不能证明中国教育的成功,只能证明中国在人权领域的失败。中国大学的堕落不能仅仅归咎于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同样责无旁贷。

在今年高考结束后的6月10日晚,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中一现代文阅读题的原作者林天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用有点调侃的语气说:“这些出高考试题的想得真多!妈呀,我自己写的文章,自己都不会分析了!”林天宏估计,这道15分的题目,自己能拿一半左右的分数。

实在是太荒唐了,其实,早在我的学生时代,我就一直在怀疑老师对一些课文的解读,认为他们在过度揣测作者的写作心理和目的。不过,遗憾的是,诸如鲁迅这样的作者在当时早已作古,无法去找他们对质,所以,虽然不太认同老师的很多说法,但在考试的时候,依然得按照老师所说的那样去作答。

语文和数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做数学题非常注重结果,有些题做法可以不必相同,但得出的结果必须正确,否则就要扣分。而语文则不同,有一部分题目答案可以是固定的,但有一部分题目的答案却可以见仁见智。只要考生能说出自己的道理来,就应该得分。然而,我们所看到的景象是,很多东西都被老师或者出题者曲解和过分解读。倘若是平时遇到过的东西,考试还可以按照老师讲的“标准”答案去作答,但对于陌生的东西,估计越是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越是容易做错。

从这几年高考后媒体所报道的情况看,那些高考零分作文,其实很多都是有真情实感的佳作,就因为这些作文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和讽刺了统治者,结果被阅卷者打入十八层地狱。能有这么多的零分作文,看起来是悲剧,其实也让人不至于太绝望,因为还有这么多有认知能力的考生。

难怪有国外的机构调查称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低于其它国家的学生,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真正的人才恐怕也会变成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奴才。有人说:“优异的高考成绩正是那些金榜题名的考生愚昧的见证”,的确,现在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和你打交道都会让你感觉到他们是“书呆子”,思维完全和现实脱节。

著名的教育家,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在的中国各大高校,大楼林立,环境优美,但是,杰出人才却没有一个。民国时期虽然也是国民党一党专政,但是,国民党并不干扰大学的学术自由,所以,在民国时期,各大高校是大师如云。而现在则不同,大学生必须得学习马列毛邓的所谓思想,并隔三差五地学习中共的一些重要会议精神,这样的大学怎么可能出大师?

冉云飞曾说过:“传统教育是专制制度的帮凶,奴才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从高考试卷神经过敏地对原作者文章进行过分解读和针砭时弊的作文被判零分来看,中国的高考制度正是奴才教育的帮凶,正因为有荒谬的高考试题和答案,原本就十分变态的高中教育就变得更加变态。所以,高考不是在选拔人才,而是在选拔奴才!

2011年6月11日

《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hinaeweekly.com)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4630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