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风祥

 

前言:最近,华为事件引起国际争端和舆论关注,我们校园的师生,为此议论纷纷。因为我有学生在华为任高管,不时给我透露一点内部信息。个人以为,这起事件背景复杂,将有越来越多的黑幕逐渐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学生转给我一篇华为老总任正非今年9月末的内部讲话,当时尚未发生孟晚舟被捕事件。但任的讲话,刊发在12月中旬,在孟晚舟被捕之后。因为任的讲话在华为出事之前,应该说,讲话未带强烈的个人情绪,也比较真实反映了他的内心所思,基本透露任老板的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长远构思,当然,也基本反映出华为背后的国家意志。

 

为此,我认真拜读讲话,随手写了若干点评(用不同字体和颜色表示),转交海外媒体刊发,希望读者从中能看出我对任正非思维路数的挖掘分析。 任的原文用黑色,我的点评用蓝色,特此说明。

 

 

任正非:从人类文明的结晶中,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

作者:任正非

——任正非在公共关系战略纲要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8年9月29日

一、我们要解决在西方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西方的价值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公共关系纲主要是要解决与西方的沟通问题。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很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日韩也还好一点,欧美很难。如果我们和西方价值观不一样,怎么进得去西方?那他们就会认为我们是在进攻。他们一定会把墙越筑越厚、越筑越高,我们的困难就越来越大。实事求是讲他们几千年形成的文明,不是我们小小的公司改造得了的,蚍蜉撼树谈何易。 (外部世界接受,容忍,还是抵制、反抗中国模式,不仅仅是价值观问题,也有强弱决定的容忍度问题。就算在东亚,甚至在中国内部,也请不要把逆来顺受解释为接受和认同。中国人历来讲“和为贵,忍为高”,但历史上造反运动最多,王朝更迭不断,至今如此。你说,这是对王权文化的认同呢,还是抵制呢?) 

我们这些年,都是采取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的格局、去揣测西方的意图。要对世界有充分的了解,必须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电视片《大国崛起》讲了一些道理,我们研究各国强盛的原因,要站在西方角度,去解释文明的兴衰我没看《大国崛起》,听说歪理不少,可能是引起贸易战的心理原因之一。赵家人心虚,又不让公演了,可能内部还在放吧。因为学生们说,团组织最近还在组织他们内部观看

几百年前,英国人把世界各地很多艺术品、杜鹃花运回国,站在我们的角度,这是掠夺。但如果站在英国人角度上,他们不这样认为。他们不惜飘洋过海,冒着生死风浪,把一些艺术品甚至整个神庙,用木船运到英国,好好保存下来。例如,津巴布韦维多利亚大瀑布,是戴维利文斯敦发现的,他把它献给英国女王,并坚守在那儿几十年, 防止有人开发破坏,想想那是百年前的蛮荒时代呀,要忍受多少痛苦,至少没有婚姻的幸福小康; 把稀世珍宝的宝石献给女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永远没有共同语言,也就不可能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邓小平挖了一块洼地,低税制让外资进来,最后外国人相信了,然后忽地涌进来。看看现在中国社会的进步,谁会相信,三、四十年前,我们还是濒于饥饿,经济几乎崩溃的状态呢? 美国今天也在挖一个洼地,减轻产业负担,土地肥 沃了,有可能是美国百年振兴的根基。如果下一任总统不改变现在的税收政策,而是到处去沟通友好,与谁都握手,就把投资吸引过去,加上人工智能的应用,怎么会不崛起呢? 我们的公共关系工作现在应该不需要再去强调身份证明,能证明的差不多也都证明了。现在是要解决商业大环境的问题,就是要充分认识西万价值观, 把华为价值观中和西方一致的部分讲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并不完全接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技术、用人方面,哪些是不能碰的,我们不接触就行了。我们坚持自己的自信,并不一定要示人 。(也就是说,所谓站在西方价值观看问题,并非相信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只是假装相信,假装认同,给他们演戏看。至于内心的政治价值观是什么,当然还是共产党和马列了。自己坚持自信,只要别让外人看出来就是了。老邓的韬光养晦,就是如此,但现在“我的国”是出了壳的乌龟,再缩回去难了,也晚了。)

二、学点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国际法律秩序及权力分配学…….,从中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 (这些社会科学,无一不是西方文化的精髓,要学就要学它的灵魂,如果只学皮毛,用来包裹马列,那就是伪装。虽然马克思也算一个流派,但是西方文化的支流。而且,就算是西方马克思学派,也跟毛共的马克思主义,完全是两码事。因此,就连西方现存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凡属正派一点的人,也正在抵制北京搞的那一套虚假马列。) 

公共关系纲要中,哲学、历史、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都需要放进来,这些人类文明的结晶,会带着我们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

在两千多年前西方出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时代, 中国也有孔、孟之道,但中国没有出过柏拉图。大家也假设过,如果出了一个“柏拉图”中国又会怎么样呢?为什么呢?孔孟之道提倡修身养住,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向内收敛的;而西方哲学主张往外开放,开放了两千年,西方就称霸了世 界。中华文明收敛的五千年中,国家没有分裂,是不是全因为孔孟之道儒家文化呢?中国的西面、南面是高山,北面是沙漠,东面是大海,因此形成了 一个小的封闭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与思想形成可能有很大关系。你们想想,毕达哥拉斯原理、欧几里德几何是研究勾股定理中的原理、意义和探索他们的研究是为什么,是朝向源头,是道的问题; 我们的九章算术也是在研究勾股定理,是研究怎么用,怎么解决问题,是向内核发展,是术的问题。 我们向下,西方向上,那么就成了一个价值的分水岭,我们就没发现微积分,没有微积分就没有工业的基础。所以西方工业比我们发达。(中西文化的差异,远不止向外向内这么简单。缺乏逻辑学和方法论,不会分析归纳推理,是中国所有知识都难以科学化的原因之一,就算中医和数学,也不例外。中国至今没有像样的社会科学,装样子有那些研究所和科系,但又不学人家的精髓,还要搞所谓中国特色的假科学,与人家的真科学对抗,就连写文章讲话都缺乏严谨性,空话套话连篇,也是这个毛病导致。) 

一千多年前的欧洲还处于中世纪黑暗,GDP每年增长不到1‰(那时候有统计学吗?这个1‰的数字怎么来的?),公元始的一千年内经济翻了一番。中国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文明已经非常发达,清明上河图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那为什么后来中国衰落欧洲就崛起了?莎士比亚怎么会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这么大作用?我以前想不明白。我看拜伦的《唐璞》(疑为《唐璜》之误),怎么这个戏剧就触及到欧洲的思想解放呢? 我看不懂,就问别人,别人说唐磺就是一个流氓, 但冲开了宗教的禁锢;还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我也不明白,怎么这就是文艺复兴呢?实际上,人本质上就是裸体的,厚厚的衣服穿上的是封建和宗教。又艺复兴,就是恢复到原始自然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解放思想。莎士比亚的戏剧、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开启了文艺复兴,也就开启了欧洲的强盛之路。  (老任是我们同辈人,都在文革前念过中学,如果还记得当时的世界史,或者读过《世界通史》,对此不应该看不懂吧。) 

三百多年前俄罗斯彼得大帝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自己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去做木工。修船造船,回国后就兴办工厂, 发展科研,改革军事。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 大量引进了西方的哲学、艺术、绘画等。俄罗斯绘画是写实的,写实和工业化是有关系的。中国绘画是写意的,写意可能和今天的人工智能、虚拟游戏有关系, (中国也有工笔画,每根头发和叶筋都描出来,但就是缺乏透视、比例、光线这些来自写生的基本功。中国皇帝什么鸟都有,有三十年不上朝的,有喜欢做木工的,但就没有化妆成普通工人,随郑和下西洋,去考察一番洋人国家实际情况的)但问题是,没有造就中国三百年前的强大。 

一百多年前,美国马汉提出的海权论,推进了美国海军的彻底转型,使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国家。而我们从汉武大帝开始,就一直在征西,为了一个汗血宝马。汗血宝马的传代是靠母马。一个一个地生,不是靠公马播种,因此,两千年都没有形成强大的马队。我们忽略了海洋。当然,两千多年来为了守住边疆,我们的祖先牺牲了多少人。那时候去新疆戍边,带来的后果是永生永世不能再见妻儿,即使放探亲假,你也回不来,士兵靠步行走过沙漠的可能性能有多大?而且未必能马革裹尸还。我们看到前人的艰辛与伟大,也看到了我们的短视与不足。当我们不面向海洋,全球化就晚了几百年。我们到当代才重视海洋。(为何对明朝太监郑和三下西洋视而不见?那可是朝廷工程,声势浩大。再早的丝路花雨,不也是通往亚欧两洲吗?天朝的辉煌,应该以汉唐为顶峰,宋明之后,开始衰败;元和清属于亡国灭种、汉族被奴役阶段,“黄河以北没汉人”,融汇蒙满游牧文化之后,儒家文化基本退化成了奴才文化,更加不堪入目。总之,文化不同,思路不同,价值观不同,儒法那一套不改,就算有N次一带一路,也难融入世界文明主流) 

文明发展的历史能帮我们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我们从今天看昨天,容易找到轨迹,而当事人就迷,想不清楚。比如人种的繁殖和传播,据说智人起源于非洲,一百万年前走出非洲,迁移到欧亚大陆跨大洋大洲,一定有人是划独木舟漂洋过海,想想海浪多大,有多少人葬身海底呀!可能一万条独木舟都不能有一条抵达。我曾经乘过十七万吨的游轮过赤道,哈遇风浪,我只能一直平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朦胧中充满对先人无限的崇敬。 所以,你们要加强哲学、历史、社会学的学习。你们可以不用看原著看完也不一定抓得住重点,不如去看纪实片、讲座之类的视频,虽然不代表原著,但是学者把他自己的理解告诉你了,你多看几个学者,就明白了。也可以多看看西方有代表性的节目、演讲、辩论等,洞察西方最新的思想发展、思辩要点和社会心理变迁。再者,对同一个事件,中、西方娱体报道的方向、观点及引用事实与 数据都可能是不同的,只有经常学习西方文章,我们才能理解这种差异,拉近东、西方思维上的距离,把信息沟通好把问题处理好。(上述建议不错,但关键在于,要开发媒体和网络才行,不搞封网屏蔽,让观点不同的作品自由竞争,让消费者(读者和观众)自己去决定取舍。你们华为应该反思:究竟是为信息自由流通服务?还是为阻断自由流通服务?

公共关系每年也可以招聘一些在西方留学的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的博士、硕士就像财经体系一样,放到非洲等艰苦地区进行锤炼。两三年后就开始循环,十年以后,队伍的长期迭代就基本解决了这跟洋上山下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就不让他们也去欧美发达国家也体验一下?或者对不同地区做比较研究?通过鉴别决定自己的取舍?) 

三、基础研究突破正在结构性深化,我们还没有被 产业认同,是因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 

华为过去30年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中国开放改革的环境,也受益于全球化的产业环境。90年代之前, 全球电子工业是以日本为中心,70、80年代日本电子产品风靡全世界,但它用的是模拟电路,当时运算放大器的生产很难,成品率很低,成本高。90年代美国数字技术兴起,开启新一轮电子工业革命,全球化电子工业开始起飞。中国开放改革,恰好跟上了这个时代,但俄罗斯进行的不是电子工业革命。而是政治革命,错过了这个产业周期,就被边缘化出去了。我们这只小麻雀正好出窝,一步步跟随,刚好每一步都踩在鼓点上,直到今天我们才刚刚走到了起跑线。 刚到起跑线,就面临了美加联手打击,二把手被抓,司法程序旷日持久,国际金融渠道受阻,技术和零部件封锁不言而喻。是否面临中兴科技同样命运,还需拭目以待

正是因为我们的出身不好(民营企业),才使得我们更加努力,我们才会更加有希望。我们不被个别西方国家认同,不要埋怨,因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老任又在忽悠读者!说别的民企出身不好,处境不佳,是实情;说华为出身不好,这玩笑太大了。虽然孟公主案子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但华为的神秘面纱正在揭开:就我所知,它不仅是假民企,而且是披着民企外衣的真军企,或国企中的特殊国企,类似于海航集团,背景比一般国企硬得多。再说,西方国家恐怕只有不认同假民企的情况,不会有不认同真民企那样的情况,比方曹德旺的福耀玻璃,老美欢迎有加,何来什么歧视?) 

有人说“百年基础研究的红利基本消耗完了,现在是存量竞争”,我不认同。这个时代,正从管道转向平台化;平台逐步云化;私有云、小公有云逐步成为一个全球化大云;云开始逐步的智能,到万物智能,这中间需要多少的理论突破呀!基础研究突破所带来的红利并没有消耗完,而是正处于结构性深化之中。即使改造存量,也不是用鲁班师傅的方法。亚马逊模式对世界的颠覆太厉害了,他们在科技汇聚上的能力是很强的。再比如NASA的改革,马斯克发射了一个重载火箭这么大推力的火箭,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比拟的。所以,我们要宽容探索创新的科学家。 

存量改造永远是最重大的机会,但只有突破了才有改造存量的可能性。中国的高铁、轮船为什么做得好?所谓核心技术都在别人手里面,但我们不停地造造造,外国就造不出来了,因为我们的核心技术是总体集成,总体集成本身也是核心能力。高铁与普铁是有根本区别的,普铁速度慢,是轨道基座建在土地上的,用道渣来调平;高铁的轨道基座是建在岩石上的,桩打下去几十米,容不得半点波动。 高铁工业的发展模式,就是走合作共赢的道路,任何一个技术只有一个国家掌握,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造大轮船,主要靠焊工。华尔街有几个人愿意脱了西服做焊工?钢板焊工、钳工是中国造船的基本力量。现在是我们的小镇美女上飞机小镇男儿去做焊工,我们有足够的男儿,经过训练我们就有做大轮船的集成力量,这也是核心能力呀!各有所长,互补互助。说到底还是低人权低薪水优势的作用。你以为美国人就不愿意当电焊工?哪要看报酬高低。无论多么脏重累的低技术工作,只要报酬够高,照样有人想干。比方垃圾工,薪水跟技术员和工程师类似,每小时大约40-50美元,难道会招不到人吗?其实,电焊工这种低技术活,很容易被机器人取代,不但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效率和精密程度) 

我们重新构想一下,其实我们这么多年都是跟随战术,最近我和研发讲话,就是要研发站起来,在战略机会点上要领先。我们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不能狭窄,不要以为客户说出来的是需求,其实客户需求是一种逻辑学和哲学,是人性的持续激活与成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户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客户需求,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也是客户需求,只是更长远一点。这里点到了需求和供给的辩证关系,但没说透。客户提出订货,当然是一种需求,但往往是二级需求,或者说是对已知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复制型需求。市场上现成的可供选择的产品与服务,绝大多数都是这种供给,它们都是瞄准这种需求,为满足它们而提供的。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先有需求,后有供给。刘鹤说的“供给侧改革”,说的也是这种供给改革。可是,严格说来,绝大多数市场行为,最初出现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是个别人的科技研发和想象力的结果,它们刚出现的时候,谈不上什么市场需求,因为消费者根本没见过,哪有什么需求?可是,经过消费者好奇、测试与试用,发现新产品没价值,于是被市场淘汰。反之,如果人们发觉很好,就会趋之若鹜,成为时髦,于是,需求市场越来越大。这就叫“新供给创造了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可以叫做一级需求,或“原创型需求”;往后出现的重复订货,就属于二级需求,或“复制型需求”了。总之,可以说,需求与供给是一种辩证关系,需求拉动供给,但供给也可以创造需求) 

过去公司的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将来应该呈“倒三角”,我们把确定的工作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下面三角形变小,我们腾出这个口来,从世界前沿招聘更多的博士、硕士,更高端的科学家、专家进入我们公司。我们为什么给Polar码之父颁奖?就是要让全世界看到华为对科学家很尊重,愿意和我们合作。这是另一种“弯道超车”,2025计划也好,千人计划也好,都不是鼓励他们来中国搞研发,而是非法盗取西方现有科技专利,用高价吸引,不择手段。现在可好,2025被迫宣布放弃,或者转为地下;千人计划成了害人计划,让美国CIA和FBI按图索骥,逐个调查,闹得留美科技人才惶惶不可终日。我真怀疑,老任这些聪明人,怎么净给国家出馊主意?难道你们就不会想到,你们编着法子赚老美的便宜,总有一天会让老美醒过神来,加倍反击你们?) 

美国不认同我们,我们就把5G做得更好,争取更多的西方客户。美国不认同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对技术的滥用,对个人自由和商业机密肆无忌惮的盗窃。美国的不认同是因为它启蒙比较早,随着时间推移和更多肮脏内幕曝光,其它西方国家的客户,也同样会抵制华为) 

四、未来公共关系的价值观与战略纲领是“合作共赢”,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思想架构。你们是一把伞,可能与业务部门有冲突,各说各的调,唱唱双簧,他们做他们的“矛”,也没有什么不好,没有必要步调一致。合作共赢是公司的大思想,实现过程是困难的,要允许部门不听话,慢慢会转过来的,这就是华为。 

第一,公共关系要把华为的价值观讲清楚,大帽子一定是合作共赢,要以高屋建领的方式建立世界的平衡和合作共赢的格局。如果没有这个纲领,那就容易被理解为要颠覆世界,世界就会排斥我们。领先者,可以只顾自己;领导者,就要顾及他人。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想领导行业,但我们还做不了领导者。那我们就要实现战略领先,利他和合作共赢,与西方的价值诉求是一致的,公共关系一定要强调和平共处。 

公共关系要建立一个领导世界的模型,营造领导者的环境,和技术、市场口可以走不同的价值观道路。公共关系走的是合作共赢、领袖姿态的道路;技术和市场口要领先,走的是竞争道路,走的也许是不同的道路,慢慢协调,公共关系是多帮助,不是多指责。如果是走相同的道路,正反馈容易让公司走向极端。公共关系对公司应该是负反馈,要约束公司的一些极端行为。公司左的时候,你们应该右;公司右的时候,你们就左。这样才能避免走偏。

公共关系要做华为价值观传播使者,我们现在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怎样从所在国当地的本土文化出发、用本地语言来讲华为的故事、本地贡献等。 日本企业进入德国时,在波恩、杜塞尔多夫等城市种了很多樱花树,受到欢迎,几十年过去了,都成了当地著名景点。种樱花树可以,树木不会干涉言论和学术自由,而孔子学院就不同啦,它不许外国师生讨论北京不喜欢的话题,跟人家西方大学的学术自由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孔子学院最终会成为过街老鼠。难道国家汉办那么多专家学者,个个都这么蠢?竟然看不出按你们的原则办孔子学院,早晚要制造出文化和政治冲突?) 

第二,公共关系以前主要是对外的一块盾牌,以后不仅是对外的盾牌,也是对内思想转变的催化剂, 对内、对外都要开放。学学打打太极拳,少一点少林寺,别咄咄逼人,可以自黑,不可以自夸。我看过《远万的家》,一个师傅轻轻柔柔的太极舞动, 脚下的沙土陷下去一对浅坑,可见内功之大。华为员工要多练内功,内功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抗住外部压力要靠内功。公共关系与心声社区多推动大家洗洗,思想的修炼不是一天能完成的。现在社会过分夸大了华为,这是有害的,别让我们的年轻人,以为公司真的成功了,而麻痹起来。看来,老任还有自知之明,知道今日华为,离党国期望值还差的远。期望值应该是共产主义大同世界,也就是中国模式征服世界的时候。至于期望能否成功,华为能否承担如此重任,都是疑问。孟公主出事之后,华为能否从这一打击中重新振作,还要观察

当前我们还缺乏对西方世界(权力结构、文化与冲突、价值观、社会心理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在西方占据强势话语权和世界主流价值观地位的现实下,我们只有站在西方的立场上理解西方价值观, 基于西方的思维方式进行对话,才能有效沟通,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谓“站在”西方立场,跟“认同”西方立场有所不同,假如仍然沿用“中体西用”老一套,那只能叫字面理解,内心抵制。而如果认同,那就没有什么东西方的价值区别。也就是没有原则区别,只有细节差别,就像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一样) 

公司不能低估全球权力格局的动态变化,不能盲目自信,就像100多年前义和团那样。要将外部环境的压力变成倒逼我们业务创新与管理改进的动力。借鉴世界和中国发展历史,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放进取、自我变革,才能不断强大,公司走向封闭收敛是没有出路的。外部环境虽然逐步变坏,但未来世界数字化、智能化和云化的空间很大,我们只要在技术上创新求真,踏踏实实的干出尖端成果,组织有活力,员工有干劲,公司还有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能力的,这点要充满信心。 

五、公共关系要从一个部门,走向一个场态。 

第一,公共及政府事务部要建场,而不是突破。公司内、外部的场”都在变化,公共关系的抓手就是解决场的问题。 

以前公共关系主要面对政府和媒体,现在建付勿, 谁都可以贡献。只要发电就有电场,发磁就是磁场,发光的就有光场。比如在大学的讲座就挺好,讲座前滚动播放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的视频,很多学生就会下载、传播,因为这是正能量。讲座传递的价值观,也会带来一些影响,国家迟早都是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主导的。 

过去这些年,运营商客户是我们商业环境建设的重要锚点。随着终端、企业业务的发展,众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企业客户都可以成为新锚点。比如我们和徕卡合作、欧洲汽车厂商的合作、与日韩的一些大公司合作等,业务部门做了很多有战略价值的工作,公共关系要积极跟进,与新朋友一起构建新的锚点。锚点多了,船自然稳了。罗嗦重复,不值得点评!) 

公共关系要走搭载的道路,工作职责边界不要太清晰化。不是你们增加很多预算、编制来做这个事情,而是全员都要参与。公司高层领导本来就要做公共关系。地区部总裁、代表所有领导其实也是公关经理。我以前给终端讲过,做广告可以捎带一下公共关系。这个广告还有点文化,当然,公共关系宣传时也可以捎带终端。另外,民间宣传渠道 (如员工个人账号),都可以发散。余承东微博有上千万粉丝,粉丝中还套粉丝,给你们贴一下,就可以在民间开始发酵。我们全员都是公关,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实际上都代表了公司的形象。 

第二,我们也要看到公司在变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场。溪流背坡村勃良第的咖啡厅很好,你们可以去 体验一下。

有人问,华为为什么能够做到上、下总体一致,其实就是立法权大于行政权。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是允许大家发言的,包括反对,一旦做了决定,你不执行就下岗。比如,拉美已经在试点合同在代表处审结,现在考军长考得热火朝天。要允许像海德广场一样,任何人都可以用半个小时在食堂走廊讲学术报告和说说他的观点、他的贡献,也许一个观众都没有,也促进了他的内心强大。公共关系也可以这样,给半个小时,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风采。考评的时候就沿着这点和你沟通,评价你的价值,而不是拿个标准筛子来评价,把优点全过滤掉,缺点全装进来。看来,华为的快速成长,不但因为有特殊关系和特殊投入,还跟老任的所谓民主管理有关。至于对员工言论的开放尺度究竟多大,相信慢慢会有圈内人站出来说话。现在有人说劳工状况很糟糕,加班不给加班费等等,强迫员工签署条件苛刻的“卖身契”,35岁以上的技术人员就不再提拔,等等,内情究竟如何,等着瞧吧) 

公共关系也可以在发生历史事件时,各自组合扮演各个小组,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进行辩论推演,例如,中东危机事件有人扮演北约有人扮演伊朗、俄罗斯、美国、沙特、以色列各种利益团体,思辩使人进步,争论越激烈越要去搜索资料, 也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也可以各自扮演新闻发言人,演演活报剧。华为的政治活报剧,能上网晒晒吗?在中国看不到政治剧,就连有点政治色彩的讽刺剧也没有。华为内部敢演政治模拟剧,真不简单!如果古今中外的政治题材都敢演,那就更好了!) 

第三,公共关系基本原则与边界要清晰化,比如我们不能介入民族矛盾不介入阶级冲突,不介入宗教问题,不介入地缘政治,不选边站,飞海外的边界不仅仅在当地,有时候可能就在中国,我们不能牺牲国家利益去做交换企业利益的事情。我们也要感知一些脉搏,不要去挑战别国的制度自信。你们继续修改纲要,迭代更替我们的架构。未来我们要有领导世界的能力,现在就要有所准备。领导世界?过过嘴瘾吧,不必当真。一个不信宗教,不守合同,甚至不守道德底线,没有让人信服的价值观,更遑论可以自洽的政经理论。一切靠金钱摆平,这样的治理企业和国家模式,也配谈领导世界的能力?

 

2018年岁末於北京家中

 

 

***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7987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