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

在人们的记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过几次砍伐森林树木的重大失误,但是在官方发表的数据中,却体现不出来。几十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一直是在稳步增长,特别是在习近平主政后,绿色发展、植树造林就成为一个主要功绩。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考察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号召弘扬塞罕坝精神,

中国及各省市自治区森林覆盖率都令人鼓舞。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覆盖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生态环境就会明显改善;如果森林覆盖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生态环境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和洪涝灾害,发生次数会大大减少,严重程度也会降低,根本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和洪涝灾害交替发生的情况。

官方公布的河南省郑州市的森林覆盖率为33.4%。本来这么高的森林覆盖率可以让郑州市躲过这次严重的洪水灾害。但是郑州市的真实森林覆盖率不超过10%。

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1.17%,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浙江省先是遭受洪灾,接着又是持续旱灾,61.17%的森林覆盖率的生态环境效益也没有发挥出来。浙江省多处河段出现断流,有的村镇的民众必须凭水票取水。

2008年、2009年、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单位评定、国务院公开发布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中有一类城市叫做森工资源枯竭的城市(地区),中国森林工业基地如黑龙江省伊春市、吉林省白山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等均名列其中,而官方公布的这些城市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均在80%以上。

2021年中国各地暴雨、洪水频发,各省市自治区令人欣慰的森林覆盖率却对减轻洪水灾害没有帮助。那么请看看卫星照片所展示的郑州荥阳市王宗店村附近裸露的山体,那是导致一场灭顶之灾的主要原因。


一、习近平提倡塞罕坝精神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丁薛祥、刘鹤、陈希、何立峰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与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省长许勤等陪同下来到河北省承德市。考察的第一站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接下来的考察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据报道,塞罕坝位于北京以北400多公里处,河北省最北端。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原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几代塞罕坝人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习近平把塞罕坝精神总结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这十二个字。其实塞罕坝原本为清朝皇家的围猎场地,动植物生态系统保护得相当好。清朝皇帝退位后,皇家的围猎场地开始衰退。特别是1949年之后,这里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六十、七十年代。破坏容易,恢复不易,要回到清朝皇家围猎场地的生态系统状态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配合习近平提倡的塞罕坝精神,新华社一连发出八篇报道,并刊登多幅习近平爱树的照片。笔者选取了其中的几张照片。


图1: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察看林木长势,原图片来源:新华社。照片上的话,为刘邦在讨论“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问题时的回答,可能有文字次序的错误。


图2:2021年4月2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图片来源:新华社。

笔者注: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一颗树在一个地方扎根生长,长到这么粗,可以说是根深叶茂。把它移到另一个地方生长,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枯萎死掉的。中国搞一个运动,把城外的古树、大树移植到城里,改善城市的景观,结果是树挪死。


图3: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来到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实地察看当地治沙造林、生态保护等情况,图片来源:新华社

笔者注:蒋高明教授早就指出:在沙漠地带搞植树造林是一个经济成本高、生态环境效果差的措施。


图4:2019年1月16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习近平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林区全貌,图片来源:新华社

笔者注: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选址出错,现在只能拿人工植树造林来“做秀”也叫千年秀林。这些人工林能算森林吗?具有森林的生态功能吗?


图5: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林区,沿着崎岖的护林小道察看林木长势,图片来源:新华社

笔者注: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应该是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内蒙古人的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蒙古包比高层楼房更加适合草原。把草原上的灌木、沙漠上的荆棘也计算入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

这里挑选的几张照片,都与本文要讨论的森林覆盖率有直接的关系。

新华社的报道最后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树木植于土,理念植于心。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总书记牵挂的那片林,正为徐徐展开的美丽中国画卷绘上浓浓绿意。

中国官方媒体不断地给习近平输送中国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蓄积量不断提升的好消息,这让习近平非常开心。但是这一切都是真的吗?习近平有判别信息真假的能力吗?

下面先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二、河南郑州大水灾与郑州市森林覆盖率

第一个例子是河南郑州大水灾与郑州市森林覆盖率之间的关系。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遭受严重洪水灾害,造成人员的重大损失。根据2021年6月25日的一篇题为《河南18市森林覆盖率:三门峡最高,漯河最低,郑州高于鹤壁》的报道,在河南省18座城市中三门峡市森林覆盖率最高,达到50.7%,其次市洛阳市,森林覆盖率45.3%。省会郑州市,名列第八,森林覆盖率33.4%。报道说:“郑州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人,面积也不大,可是森林覆盖率依然能达到33.4%,全省第八,比鹤壁驻马店等市还高。说明郑州不仅想做一座有高楼大厦的城市,更想做一座花园城市,对城市绿化非常重视。”


图6:河南18市森林覆盖率,图片来源:《河南18市森林覆盖率:三门峡最高,漯河最低,郑州高于鹤壁》

众所周知,森林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同时具有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和减轻自然灾害程度的功能。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覆盖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生态环境就会明显改善;如果森林覆盖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生态环境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和洪涝灾害,发生次数会大大减少,严重程度也会降低,根本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和洪涝灾害交替发生的情况。

郑州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3.4%,而且郑州市又是一个海绵城市,不应该出现720这样严重的洪水灾害,起码郑州市有更大的抵御严重洪水灾害的能力。

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问题就出在,郑州市森林覆盖率33.4%是一个错误的数据,它提供了错误的信息。

根据2010年3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郑州市土地总面积7532.56平方公里。

郑州市人民政府把7532.56平方公里分为三大土地利用类型: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2005年全市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64263.39公顷(1平方公里等于100公顷,1公顷等于1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63%。其中,耕地面积为330676.22公顷(496014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90%;园地面积为17137.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8%;林地面积为62273.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其他农用地面积为54177.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9%。

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6131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42%。

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包括水域、滩涂沼泽和自然保留地)面积127678.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95%。

2005年,郑州市林地面积为62273.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就是把全部林地面积都当作森林面积,2005年郑州市的森林覆盖率仅为8.26%。

同样根据《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到2020年郑州市农用地468859.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24%。其中,耕地330676.22公顷(496014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90%;园地18437.03公顷,占2.45%;林地74873.05公顷,占9.93%;其他农用地44872.85公顷,占5.96%。与2005年农用地结构比较,2020年耕地比重保持不变,园地比重增加0.17%,林地比重增加1.67%,其他农用地比重减少1.23%,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增加了0.61%。

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8851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03%,比2005年增加27200公顷或者3.61%。

2020年全市未利用地(包括水域、滩涂沼泽和自然保留地)面积95882.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73%,比2005年减少31795.76公顷或者4.22%。郑州市大量的湿地(滩涂沼泽等)大量被开垦,填补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而占用湿地是违反中国的法律和法规的。

2020年,郑州市林地面积为74873.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3%。就是把全部林地面积都当作森林面积,2020年郑州市的森林覆盖率仅为9.93%。

而且郑州市这74873.05公顷的林地面积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一个问题。《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指出:“以郑州市建成区为中心,在周边县(市)区域建设生态防护林网,完成造林面积28960.00公顷;在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实施封山育林、荒地绿化,治理风沙和沙害以及水土流失,营造和完善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片林6666.00公顷;在登封市、巩义市营造嵩山水源涵养林10000.00公顷,封山育林13333.00公顷,保护新造幼林地和灌木林地;在新郑市、中牟县、管城区、金水区、惠济区的34个乡镇开展防沙治沙造林10000.00公顷,营造淮河上游防护林5333.00公顷;提高平原地区绿化水平,兴建和完善林网面积10000.00公顷,农林间作面积6000.00公顷,路、河堤绿化1000.00公里,植树470万株。”就是把规划中提及的所有林地面积全部累加,也达不到74873.05公顷的面积,还必须把农林间作面积、路、河堤绿化等等都计算进去才能达到这个面积数字。

就是依据《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20年郑州市的林地面积仅为9.93%,而公开发布的郑州森林覆盖为33.4%,两者相差的距离实在太大。

郑州市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中西部为丘陵,按理说西部和中西部应该是郑州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

请看下面两张卫星照片:


图7:郑州市荥阳王宗店村附近裸露的山体,图片来源,见图


图8:郑州市荥阳王宗店村附近裸露的山体,图片来源,见图

这两张卫星照片是位于郑州市中西部荥阳王宗店村附近裸露的山体。卫星照片不会撒谎!如果郑州市的森林覆盖为33.4%,那么就不应该有荥阳王宗店村附近裸露的山体!


图9:受灾严重的王宗店村,房屋、河道、公路被冲毁,图片来源,见图

2021年7月20日荥阳王宗店村遭受灭顶之灾,根据一篇题为《河南“受灾最严重”王宗店村:23人失踪、死亡》的报道,位于郑州西边40公里的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在20日上午的极端暴雨中,两座堤坝先后崩塌,引发超强水量的洪水。洪水一度“2分钟内涨到三米”,不仅摧毁了数十座房屋,还导致至少23人被倒塌的房屋压埋,或被洪水、泥石流冲走失踪。

2021年7月28日,荥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关于荥阳市王宗店村灾情伤亡的通报》:网传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23人失踪死亡,经核实,截至7月28日,山洪夺走了8人生命,我们向每一位遇难者致哀。失联人数正加紧统计,我们会第一时间发布,回应公众关切。

如果王宗店村附近的山体不是裸露的山头,如果王宗店村附近的森林覆盖不低于33.4%,那么郑州市王宗店村可以逃过这次灭顶之灾。

三、浙江大旱,供水用水票与浙江森林覆盖率

2020年夏中国南方地区普遍遭受洪水灾害,浙江灾情严重。据报道。入梅以来浙江省平均雨量超常年同期梅雨量61%,降水量相当于3600个西湖,排常年同期第一位,多地江河、水库水位持续上涨。7月8日浙江最大的新安江水库九孔全开泄洪,1小时的流量相当于2个西湖。

但是2020年入秋以来,浙江省降雨稀少,多地出现严重旱情,多地限制居民自来水的应用。乐清市里岙村因旱情影响,当地自来水供应一度停止。村委会引进了“水票”。粮票还没有回来,水票被创造出来,也算是创新吧。

浙江目前有30座大型水库,还有许多中型、小型、小二型水库,应该是水旱从人。加上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1.17%,位居全国前列。按照生态环境学的基础知识,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在30%,不易发生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2020年,浙江省先是洪灾,接着又是持续旱灾。水库的以丰补欠的调节能力没有显示出来,61.17%的森林覆盖率的生态环境效益也没有发挥出来。


图10:2020年秋冬浙江省温州楠溪江部分河段出现断流,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11:不是粮票回来了,而且新引进了水票,2020年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发生水荒,当地某村的民众必须凭水票取水,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四、森工资源枯竭的城市

《百科百度》是这样定义资源枯竭城市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例如德国鲁尔矿区和法国洛林矿区。中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由国务院进行发布,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单位评定。2008年、2009年、2012年,中国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

笔者生活在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多德蒙特大学就学时,一个实习的题目就是《鲁尔工业区的转型》。鲁尔工业区是依赖本地区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钢铁、机械、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生产的钢铁、大炮、坦克是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本。煤矿和铁矿资源的日益减少,是鲁尔工业区经济转型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把鲁尔城市群作为资源枯竭型的城市也是可以的。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资源诅咒”,又被称作“富足的矛盾”,指的是一些地区拥有大量某种不可再生资源却反而落入工业化落后、产业单一、难以转型的窘境。如今的德国鲁尔工业区应该已经走出了这个“资源诅咒”。

请读者注意,《百科百度》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定义中,强调是矿产资源的枯竭,因为矿产资源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是不可能再生的。

但是在2008年、2009年、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单位评定、国务院公开发布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中有一类城市叫做森工资源枯竭的城市(地区),它们分别是:

地级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吉林省白山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县级城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吉林省舒兰市、吉林省敦化市、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

另外还有大小兴安岭林区参照享受同样政策的城市9座:内蒙古自治区的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鄂伦春旗、扎兰屯市和黑龙江省逊克县、瑷辉区、嘉荫县、铁力市。

森林资源,不是不可能再生的矿产资源,而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对森林资源的多大破坏才能导致森工资源的枯竭?70%?80%?90%?还是更高?对于黑龙江省伊春市被纳入资源枯竭型城市,笔者感到十分震惊。二十世纪七十年时代笔者在北大荒插队落户,两次去过伊春市,当年被那里的一片林海和粗高直的油松树所震撼。很难想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伊春市的林海和油松树都消失了。

但是根据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黑龙江省伊春市依然是中国所谓最绿的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多。有数据说,伊春市的森林覆盖率84.7%;又有数据说,伊春市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5%。难道只用了几年时间,伊春市就走出了森工资源枯竭的困境?

同样,吉林省白山市也是森林覆盖率非常之高。有数据说,白山市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3%。

截至到2019年9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林地面积达70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0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到达84.89%。

一边是森工资源枯竭的城市(地区),需要国家大量的财政补助;另一边是中国最绿的城市(地区),森林覆盖率最高。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考虑过这个问题吗,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42930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