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山二岁女童遭两车碾压而18路人漠然相视的报道出来后,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从这一起事件中,看到中国社会的道德底线在快速沉沦,小悦悦的遭遇可能就是每个人的遭遇,每个人也都可能成为18个见死不救的路人。这确实需要从灵魂深处拷问自己。

某种意义上,笔者认为18路人对小悦悦幼小生命的冷漠,是最近一两年来所谓“老人倒地扶不得”这一社会问题恶性发酵的后果。从南京“彭宇案”后,中国社会忽然起了一股“老人摔倒不能扶”的风气,影响所及,就是现在人们对摔倒的老人漠然视之,即使要扶,也须留下证据,以防被扶者反讹。中国首师大日前发布的一组有关社会信任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在有关不扶老人的原因中,高达87.4%的民众认为是“怕惹祸上身”。

“怕惹祸上身”社会心理的形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怕惹祸上身”的社会心理?原因固有很多,但从笔者的观感看,中国媒体和时评圈对此负有一定之责。媒体在有关“老人摔倒反诬救助者”事件报道中的偏颇,时评人对这一问题的过度解读和引申,以及以微博和论坛等为主的新媒体对此的过份渲染,对摔倒的老人都起了一种类似妖魔化作用,从而直接促成和放大了这种社会心理。

何以如此说?人们看到,媒体在报道类似南京“彭宇案”时,很少有去进行扎实的调查,还原事情的经过及影响的,一些报道甚至都不去采访一下当事人,而且,媒体在报道这种事情时,喜欢用诸如“又一起南京‘彭宇案’”、“又一起天津‘许云鹤案’”等刺激性标题,这样的报道出来后,由于它只把事情的一个方面或表象呈现给人们,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与关系,就很难谈得上客观、公正和全面。但从受众这一角度看来,以为这就是事情的本来样子,即使后来媒体还原了真相,也不能完全抵消此前给人们的印象。

另一方面,时评人在评判此类事情时,由于接收的第一手信息就不完全,因而立论的错误在所难免。因为评论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与新闻报道真相不同,评论是提供观点,它本身就包含着评判者的价值在内,若写作者占有的素材和信息不全,或失真,或自己的知识背景无法对事情作出判断,这种情况下,把自己的价值好恶搀杂其中,其立论和观点就难免误导受众。

近年来,时评作为一种评论文体在中国很盛行,微博论坛中的发言更活跃。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新闻管制下的产物。应该肯定,时评和微博的兴盛对推动中国社会的民主进步,监督政府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时评作者队伍是参差不齐的,多数时评人的知识结构、思想谱系、观察事物的角度都有问题,再加之材料占有的不全,这造成其对事物的立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者只能看到事情的表象,看不到事情的本质,缺乏逻辑分析力量,人云亦云。以这样的思想和观点去影响社会,客观上将会产生很不好的效果,以致时评界惹出的笑话发生过多起。在有关“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上,很多时评人在全部真相未出来前,仅凭媒体报道的点滴表象,就往往轻率地做出老人该受谴责的结论。

至于微博和论坛中的大量发言,更不去独立思考问题,只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问其中因由,一股脑儿指责谩骂老人。这样的报道、评论、发言一多,无形中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老人摔倒讹人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为免惹祸上身,最好就做一个旁观者,视而不见。

媒体和时评界宜反思本身责任

事情的真相是否这样?从中国青年报9月对江苏南通公交司机殷红彬案的调查来看,远非像一些媒体报道的老人讹钱那么简单。退一步说,即使老人摔倒后把责任推到救助者身上,也要考虑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在被人撞倒后,如果没有人证或物证,把自己被撞之责算在救助者身上,也不很奇怪,不能看作有意要“栽脏”。在这一点上,殷红彬说得好,“人家又不是30多岁脑筋很灵活的人,都80多岁的老人了,本来就和小孩差不多,头被撞晕了,头脑不清楚也是有的,我还能说什么?”。所以,即使不排除有个别老人摔倒后,他本人或其子女想讹人的事情,但要说所有被摔倒的老人都有意讹人,肯定不符事实。

再退一步,即便如此,迄今为止媒体报道过的老人摔倒反讹人的事例,加起来怕也不会超过10起,而中国有多少老人,每天又有多少老人摔倒后被陌生人扶起?因此,这样的事只能把它作为个案处理,是小概率事件或特例。从概率学讲,可以小到忽略不计。如果对此没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由此推导出全中国的老人摔倒了都要讹人,显然有悖社会常理和事实。

所以,中国的媒体和时评圈在这一问题上必须反思自己的责任。这并不是要媒体和时评圈来承担中国社会道德退化和社会信任断裂的责任,事实上,媒体和时评圈也担不起这样的重责。道德的退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有着复杂的成因。根本而言,它是整个中国社会多年来扭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一切向钱看的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产物,而政府在其中未匡扶正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彭宇案”产生的社会不利影响,法院的不当判决要负责。然而,人们也不能因此而回避媒体之责任。

从“最美大妈”薛明秀伸手接不慎从四楼窗户坠下的84岁高龄的老人,到“最美女孩”余书华口对口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到“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地用双手接住10楼坠落的2岁女童,再到“撑伞仙女”暴雨中为行乞的残疾大爷撑伞而淋湿自己半边身子,一直到小悦悦事件拾荒的陈老太,在伴随着老人摔倒扶不得争议的同时,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之举见证了中国社会并未泯灭人之良知。这是拯救中国道德的希望所在。因此,媒体在时下的中国,固然要鞭挞一切丑恶的东西,但不能用一种加剧社会恐惧的方式去批判。

(早报网)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4736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