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文学

【議想天開】王崢|沒有三毛的一帶一路:當代中國的流動性幻覺

我們可能已經接受了一種潛移默化的邏輯:只要帶動了GDP,就代表我們與世界成功對話了。但這種「經濟殖民」式的自滿,其實掏空了文化的土壤。三毛當年不過一介女子,卻在撒哈拉完成了一種跨文化的生命寫作。今天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在全球奔走,但卻很少有人用在地語言記錄一次誠實的跨文化生活經驗。那是一種文化虛無的集體症狀。

【議想天開】鄭國和|墓碑2025:父親38年忌

我这篇文章就是为保存历史真相而写的——我所知道的我的家族史的真相。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看的,因为我写的虽然是个人的家族史,但只需看看历次运动冤假错案被平反者的庞大群体和他们子女的人数,就知道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議想天開】王崢|錯亂與脫鉤:矛盾的藝術家們

從1985年之後,中國藝術就鮮少再用「現代(Modern)」這一術語,而是改用「當代(Contemporary)」取代了這一命題—因為國際市場已經到達。但問題是:現代性的問題是否早已解決?我們是否可以像任何一個高收入的國家一樣,把「後現代」視作今天的主要機遇和困境?其實更可能的情況是,我們用「當代性」掩蓋了「現代性」尚待解決的太多問題。今天中國大陸藝術展覽和批評的荒謬之處仍符合栗憲庭先生曾經的評價:只是在形式上模仿了西方;政治上如此,文化上更是如此。

【議想天開】石皓偉|遺忘與記憶

苏联人的坦克车轰隆隆地来了,又走了,可笑的是“苏联”这个国家本身也不存在了,而所有当事人却好端端地继续生活着,包括之前的苏联人。“历史赖以立足的基点,只是回归的不存在。一切都被预先原谅了,一切都被可笑的允许了。”

【議想天開】黃琉|畫像

黃琉,香港前資深報人、禁書作家,著有長篇小說《逆黨》及大量中、短篇小說,並先後出版了《放眼世界》、《黑旋風》等報刊專欄文章結集,作品榮登「維基百科」《香港被禁書刊一覽》。六四後流亡香港期間與黃琉短暫共事的瑞典中文作家莫莉形容黃琉為「嚴肅作家」,「認識社會之深刻,文筆之老辣,已經很少有了。」上圖為黃琉1993年出版的雜文集《黑旋風》封面及封底,書中收錄了他於1992-1993年間的報紙專欄文章。該書在香港大型網絡銷售平台carousell上仍能搜到推廣詞:「評論時事、月旦人物毫不留情,因此擁躉甚多, 仇家亦不少。」但點擊圖書銷售鏈接,卻赫然只剩一行「此刊登商品已不再存在」的字樣。

【議想天開】張成覺|從小說《紀念》到電影《我的父親母親》

筆者認為,影片《父母》與原作的立意總體而言,堪稱「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影片固然屬於文藝片,本質上旨在宣傳,將觀眾引入歸附「中國式的社會主義」。但張藝謀採用的是潛移默化的藝術手法,讓億萬民眾效忠於極權統治,而忘記了主人公,主動到邊遠地區小學任教的駱長餘被打成「右派」,是釀成他和愛侶招弟最終陰陽遠隔的根本原因。

【議想天開】貝嶺|湍流之上  ——憶王一樑

在栩栩如生般對上海地下文學同行的描寫中,人們可以感受一九八○~一九九○年代上海亞文化和地下詩壇中,詩人與作家如何互動與應對政治危險,如果沒有王一樑寫下的這些回憶與描述,上海地下文化的這部份歷史將被淹沒在中國主流文化的宏大敘述內。

Loading

最新视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