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杂谈

王庆民 | 反专制反侵略的代价与牺牲

近日,因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停止对乌援助,乌克兰陷入危机。这种危机并不只是物质援助的减少,还加剧了乌克兰军队士气的跌落。 乌克兰确实存在军队逃兵问题以及民众厌战情绪...

Read More

宿韶祺 | 解决南中国海冲突中的困境与误区

南中国海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西太平洋,是世界第四大海,具有典型的半闭海的自然属性和特征[1]。在漫长的自然变迁与沿海国家开发利用历史中,这片广袤海域一直在为人类,特别为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Read More

刘孔伏 | 中共改革派官员刘吉

【提要】中共高官刘吉主张宪政改革,利用其职位建立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书籍宣扬政治改革理念,传播宪政思想文化,影响巨大。特别是出版经济学者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一书,被誉为“盛世危言”,刘吉因此遭到整肃...

Read More

陈家梁子 | 宪政转型一定是个长期过程

对于中国宪政转型的路径,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暴力革命的观点。认为中共不推进宪政民主转型,反而阻挠宪政民主转型;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政权后,才可能实现宪政转型;另一种是非暴力抗争的观点。认...

Read More

【译丛】假如胡耀邦活着会怎样?

这位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下台和死亡引发了天安门抗议活动,但他的一生揭示了改革派和保守派冲动之间更深层次的拉锯战。 来源:《中国书评》,2025年2月6日 作者:沈大伟(David...

Read More

燕赵侠 | 无形的精神囚笼

提要:人最大的囚笼不是有形的,而是无形的,就在自己的身上。用作者那代人最熟悉的话形容,必须“灵魂深处闹革命。”因此,比打破有形的囚笼更难,更复杂,更漫长,这也是改变民情比改变制度更难的原因,而民情是制...

Read More

柴田海 | 浅谈作者、读者与自述之间的微妙关系

作者一般不太愿意去过多解释、剖析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家,而且即使偶尔通过散文或随笔剖析,那也可能充满了一种”后来”式的合理化,会赋予一些看起来光明伟岸实际上却莫名其妙的意义,会有自吹自擂,尤其是作...

Read More

陆思良 | 长城迷思

去年年内我在中国旅行,穿梭于大江南北,分别浏览了几处跨朝代跨时空所遗留下来的“长城景观”。亲临其境,探索文史,有一个久远渺邈的疑问不期然、悠悠然扑上心头,它与家国、民族和社会的生存课题密切有关,也与当...

Read More

伊利夏提 | 维吾尔母语是维吾尔民族的灵魂

尽管我是一个民考汉(非汉民族参加汉语大学考试者),看似我多数时候是用汉语写作;但我首先是一个维吾尔人,我也用维吾尔语写文章,写诗,也用维吾尔语演讲。我热爱我的母语,除了针对中文读者、听众的文章、演讲我...

Read More

刘孔伏 | 习近平个人独裁体制是中共的穷途末路

【提要】为什么说习近平个人独裁体制是中共的穷途末路?本文论述了习近平个人独裁体制超过了毛泽东,从“党领导一切”变成了赤裸裸的“党管一切”;他的文化水平和才学智慧远远不及毛氏,他顽愚的内外政策造成严重的...

Read More

胡平 | 追思李江琳

上个月26日,我接到一位朋友的短信,告知李江琳于平安夜病故。感到非常震惊。印象中的李江琳,身体一直很健康,精力总是很充沛,年龄还不算老,怎么就走了呢?我给丁一夫发去短信,表示哀悼,请他节哀顺变。我们的...

Read More

逸风 | 从颓势到兴势—-寻找乱象烂象下的中国道路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说。在他看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乱”,而是“烂”。其区别在于:“乱”相当于被他人打伤,“烂”则是自身的组织、细胞出了严重的毛病。 孙认为,这种溃败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

Read More
Loading

最新视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