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一元化和社会文化多元化——东海客厅论一多

 

先贞定两个概念:一、政治文化,指国家主体文化、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即立国治国思想;二、社会文化,指社会性的思想文化市场。然后推出一个东海律:

政治文化不能多元,社会文化不能不多元。

 

政治文化多元化,会导致国家精神分裂,政治莫衷一是,官民无所措手足。政治文化有两个原则要求:一必须优秀,二必须一元。因为只有优秀文化成为政治文化并且一元化,才能导出良政良制良法,维护社会文化的自由多元。

 

文化多元是社会自由、包括言论信仰自由的表现,故社会文化不能不多元,否则会伤害国民人权自由,抑制社会生机活力。

 

政治文化一元,社会文化多元,这就是儒家政治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2018-5-12东海微言《一多》指出:

 

思想市场必须多元,指导思想必须一元,而且一元化的必须是正善的思想。只有正善的思想获得主体性、指导性的一元地位,才能建设良制良法,保障思想市场的自由多元。例如,只有自由主义一元化,才能建设民主制度;只有儒家一元化,才能建设礼乐制度。新礼制和民主制都能尊重维护庶民的自由。

 

2018-5-27微言《杂家》三则也论及一多问题,特录于左:

 

其一、主体文化、主导思想的一元和文化思想市场的多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主导思想的多元政治,是杂政;没有主体文化的多元论者,是杂家。在这种杂家眼里,什么都对,什么都好,在文化、思想、道德、政治各方面没有基本立场和原则。但他们自以为宽容高明,无所不容无与比伦。

 

其二、政治上试图马魂中体西用,必然无魂、无体也无用。马学是物本位和党本位,中学是仁本位和民本位,西学是人本位,马学与中学西学是正邪之别。邪说为魂,中学就无法成为主体,西学也无法发挥作用。或者说,中西学发出来的正能量,绝大多数会被马学抵消。

 

其三、政治上试图马魂中体西用,必然无魂、无体也无用。马学是物本位和党本位,中学是仁本位和民本位,西学是人本位,马学与中学西学是正邪之别。邪说为魂,中学就无法成为主体,西学也无法发挥作用。或者说,中西学发出来的正能量,绝大多数会被马学抵消。

 

当然,社会文化多元不是永远必须的。随着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天下水到渠成、百川归海地同归于仁本主义大旗之下,人类大多数自觉地、主动地同归于仁,那就是天下大同之时,那就再没有必要倡导和维护社会文化多元化了。

 

在天下大同之前,维护社会文化多元自由,是政治文明应有的题义,也是王道政治、儒家宪政必须实实在在做到的。压制社会文化多元,侵犯国民人权自由,那是极权主义的恶习,连霸道都不是,遑论王道。

 

遗憾地是,五四以来,三界精英普遍误解儒家,将儒家文化与现代文明对立起来,将王道与自由、民本与民主,成了泛滥百年的五四共识。

 

五四精神,是民主主义、平等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反儒主义杂烩在一起的民粹主义精神,一言以蔽之,反仁义求自由。结果是一成一败,反孔反儒反仁义空前成功,追求自由惨败,追到的是空前的极权主义。

 

对于儒家文化和圣贤,至今误会深重。有厅客批评东海:“意欲将儒学置于一切科学、哲学、宗教等人类思想、知识体系的顶端并膜拜之,这也是一种偏执,甚至是愚昧……当代人类文明需要的是意志自治、思想自由,尊重普世价值,破除任何思想崇拜、思想迷信,祛魅祛惑,以撤除思想路障,增进人类幸福。”

 

东海答:各种科学、哲学、宗教和各种人类思想、知识体系,各有特长和作用,以儒学为最高明的哲学和最高信仰是儒者理所当然。倡导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尊重普世价值,撤除思想路障,增进人类幸福,正是儒家题中应有之义。批评者不明真相,误把中道信仰视为迷信,误把五伦五常五观八德视为路障。

 

有题为《警惕“圣化构想”:三个远未终结的世纪神话》的文章说:“托马斯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圣化构想”VS“悲观构想”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圣化构想认为,任何社会问题都有一个抽象的理想型,一切思考均需围绕这个理想型展开,他们并不在意现实条件,就希望把意念中的理想模型强行推广到政治制度或社会生活中。”

 

又提醒说:“身处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既要批判现实传播真理,又要超越横渠四句的修齐治平,避免陷入索维尔所批判的圣化构想。”

 

文章所说不无道理,但将圣化构想与儒家联想起来,大谬不然。彼圣非吾圣,所谓的圣化构想,与我们的横渠四句修齐治平毫无干系。

 

儒家圣贤的王道构想和东海的儒宪构想,强调顺天应人,尊重民意,也要尊重现实的条件和人性的复杂。同时儒家对民粹主义和各种暴力都保持足够的警惕,倒是与托马斯索维尔所说的悲观构想更为接近。2021-7-10余东海

首发于民主中国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44123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