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城裡槍聲大作,被革命黨人滲透的新軍臨時起義,風雨飄搖的大清帝國隨之滅亡,從秦始皇開始歷時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於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大漢帝國也罷,大唐帝國也罷,大明帝國也罷,大清帝國也罷,最終都是過眼雲煙!
“帝國”被“民國”取代,封建制度被共和製度取代,中國再也沒有什麼皇帝了,只有百姓,只有人民,謂之曰“中華民國”!這也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四萬萬人擺脫封建王朝的奴役,第一次擁有了選舉權,可以選舉議員,罷免官員,可以結社參政,可以集會遊行,可以辦報紙,總之是徹徹底底的公民而非奴隸,這是幾千年來破天荒的大事情,這是一個真正的新時代!
“老天總算做人美,偏早生了一個孫中山,又生了一個黎黃陂,並且生了一個袁項城,趁這清祚將絕的時候,要他三人出來作主,乾了一番掀天動地的事業,把二百六七十年的清室江山,一股腦兒奪還,四千六百多年的皇帝制度,一股腦兒掃清。我國四萬萬同胞,總道是民國肇興,震鑠今古,從此光天化日,函夏無塵,大家好安享太平了。”
蔡東藩在其名著《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民國史》當中以通俗演義之筆法,簡潔明了,平白樸實,道出了辛亥革命的豐功偉績!
孫黃
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宗旨,西元一九零五年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創建了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從此,革命黨人團結一心,發動數次武裝起義,前赴後繼,流血犧牲,畢其功於一役,終於在武昌起義後推翻了腐朽的滿清皇朝,創建了中華民國,光照千秋,萬古流芳!革命之後功成身退,是為世界第二華盛頓!
孫中山和黃興,是為革命黨人之兩大領袖,一文一武,一在國外演講籌款支援革命軍之武裝起義,一在國內領導組織革命軍之武裝起義,相互扶攜,共同革命,時人稱之為“孫黃”。
辛亥革命之前,革命黨人發動了十餘次武裝起義,皆告失敗,孫中山之功績自不必說,這裡要著重記述的是黃興之功績!
西元一九零八年三月,黃興等人率領200餘人在廣西欽廉上思起義與2萬清軍周旋月餘,並激戰數十回,大破清軍。後彈盡糧絕,以四人而御六百敵軍,機智從容退回河內。之後雲南河口起義,都遭失敗。
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副總指揮黃興與總指揮趙聲領導第三次廣州起義(即著名的黃花崗之役),黃興率領敢死隊進攻督署。他首先發難,連發三彈,率敢死隊百餘人,攻入兩廣總督轅門,發現總督張堅白已逃跑。此次起義多人犧牲,事後收斂殉難者遺體,有八十餘具,察實身份者七十二具,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黃興指揮隊伍殺敵,戰至最終只剩他一人。右手負傷,斷兩指,逃到香港就醫。
西元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黃興由上海到達漢口,被推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指揮民軍和清軍的戰鬥。革命軍總司令黃興在漢口、漢陽對清軍作戰。苦戰二十餘日後,民軍退至武昌;此時,黃興認為應轉攻南京,遭當地革命黨人反對,乃辭職去上海。黃興於十二月趕往南京指揮戰事,並於十二月二日一舉攻下南京城。此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定都南京。
黎菩薩
“鼎革之後,掛著首義頭牌的黎元洪,在多數時光,雖然沒有實權,但卻很有光環。後來各省代表組建臨時政府,在孫中山沒回來之前,他的威望甚至不下於革命元勳黃興。臨時政府,無論孫中山時代,還是袁世凱時代,都跑不了他的副總統。”著名歷史學家張鳴在其《辛亥,搖晃的中國》一書中如此評價黎元洪。
黎元洪只是一個被臨時推舉出來的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黎元洪藏身在朋友家中。革命黨人因為領袖皆不在武昌,強迫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成立後,先後推選黎為中央軍政府大都督、假定副元帥、大元帥。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時,黎被選為臨時副總統。因為面相和善,時人稱之為“黎菩薩”。
革命黨人
革命軍中除了這些鼎鼎大名手握重權的人物外,我們也不能忘記這些仁人誌士!
“革命軍中馬前卒”的鄒容,一本《革命軍》,傳遍天下南北,激勵革命志士共赴國難!
蹈海自盡的陳天華,所著《猛回頭》和《警世鐘》兩書,成為當時宣傳革命的號角和警鐘。
“刺殺先驅”萬福華在上海刺殺前廣西巡撫王之春,揭開了晚清刺殺風潮序幕。
清朝五大臣以預備立憲為名出洋考察。光復會會員、~北方暗殺團~志士吳樾混入列車引爆身上的炸藥。但五大臣中只有載澤、紹英受傷,而吳樾當場殉節。
溫生才用五響手槍刺殺了廣州將軍孚琦,但被警衛跟蹤捕獲。
徐錫麟趁安徽巡撫恩銘到巡警學堂參加畢業典禮之時,舉槍將其擊斃。後率眾起義失敗被害。
李沛基使用炸彈當場炸死廣州將軍鳳山,李沛基趁亂逃脫,順利逃到香港。
勇猛刺殺清攝政王載灃的汪精衛,雖然失敗,但是名震天下,獄中作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不失英雄氣概!
寫下《與妻書》從容就義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林覺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讀之無不令人潸然淚下。
鑑湖女俠秋瑾,腰挎倭刀,豪氣沖天,革命起義,慷慨赴死,孫中山稱秋瑾為“最好的同志秋女俠”;題詞:“鑑湖女俠千古巾幗英雄”;楹聯:“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袁宮保
袁世凱是北洋新軍的領袖,又是清朝的內閣總理大臣,儼然是清朝軍政之最高長官,辛亥革命之時,滿清王朝可以拿來抵抗革命軍起義的只有袁世凱的北洋新軍,麾下猛將如雲,北洋三傑之狗馮國璋率軍猛攻武漢三鎮,拿下了其中兩鎮,讓革命黨軍黃興灰頭土臉地離開了武漢。假如沒有袁世凱的識時務,與革命黨人南北和談,恐怕革命黨人還真的就兵敗如山倒了!
袁世凱是近代中國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不流血的推翻滿清皇朝,結束革命軍與北洋新軍的血戰,確乃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最大之功臣!然而建立共和之後又推翻民主共和,在全國各地的反對浪潮中毅然恢復帝制,改年洪憲,稱帝八十三天,含恨而死,一代梟雄,默然隕落,令人唏噓不已!
但是袁世凱卻又是愛國的,所謂的二十二條賣國條約卻是不實之說,完全是誤解了他一片苦心,二十二條條約之規定在袁世凱多次努力談判之下根本沒有一處條約是不利於中國的,也使得日本通過條約快速滅亡中國之企圖完全破滅,也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推後了二十餘年,使得中國有更多的時間積蓄國力,也有了與日本決一死戰的本錢!袁世凱主政朝鮮十二年就處處與日本周旋,多次粉碎了日本妄圖侵占朝鮮進而窺伺中國領土的陰謀,推遲了中日戰爭的爆發!
再說袁世凱一意孤行的恢復帝制,有人說他是想效仿英國日本施行君主立憲制度,平穩過渡,努力建設百廢待興的中國,不要再爭吵不休,不要再舉棋不定!當時的民國,舊的封建制度剛剛廢除,新的民主共和製度剛剛建立,人心不穩,且內有軍閥混戰,外有俄日虎視眈眈,隨時都有亡國滅種之危險。所以不應施行激進的民主共和製度,況且四萬萬人之中懂得民主共和的又有多少,愚昧無知之人處處皆是,什麼議員,什麼兩院,什麼內閣,什麼總統,什麼共和,我只知道八股科舉,皇帝老子!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只是歷史沒有給他一個機會,假如真的施行了君主立憲制那麼後來的軍閥混戰必定不會上演,無數革命志士流血犧牲所創建的民國也不會偏離最初的夢想,但是,歷史沒有假如,只會一步步向前推進……
總結
辛亥革命到今天已經一百零五週年了,除了帶給世人更多的紀念意義外還有什麼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的呢?我想大概有這麼幾點:革命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流血犧牲,為國為民之精神;仁人誌士不怕牢獄,不畏強權,為民請命,發憤圖強,建設國家之精神;再有就是北洋新軍和滿清皇朝順應歷史潮流響應人民號召放棄武力抵抗,不流血的結束封建帝制,和平過渡,開創中國數千年來改朝換代不流血之先例!
民國建立後軍閥混戰,各方廝殺不斷,民主共和幾被踐踏,無數仁人誌士流血犧牲開創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風雨飄搖,一路坎坷,直到蔣中正帶領十萬黃埔男兒東征北伐,統一中國後中華民國再一次挺首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八年抗戰,終成為世界四大強國,血洗百年國恥,壯志青天耀白日,血浸山河滿地紅!
但願朝陽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
董文正
寫於辛亥革命一百零五週年之際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
《公民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公民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