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性的光芒虽有暗淡,却从未熄灭。从古代哲人的思想到现代梦想家的呐喊,追求真理、尊严与同情的愿望始终支撑着社会度过最黑暗的时刻。然而,面对那些去人性化、压制和抹杀个体尊严的系统,我们今天需要重新确立我们作为人的本质价值。
在中国的历史中,如同所有民族的历史一般,人与人性之间的连接与断裂塑造了世代的命运。从儒家的道德理想到承诺平等却带来异化的革命斗争,我们的民族灵魂经历了希望与绝望的循环。今天,我们站在十字路口,目睹一个被“去人性化”笼罩的社会,信任与团结的神圣纽带被撕裂。
这份宣言既是召唤,也是承诺:重新连接人性,重拾我们的共同尊严,并设想一个不是建立在恐惧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同情、自由和正义之上的未来。
一、认识到我们断裂的深度
我们承认,“去人性化”的系统早已根深蒂固,最终塑造了当下这个将人性简化为权力工具的社会。在“进步”的名义下,自由被窒息;在“稳定”的名义下,同情被遗忘。
我们的祖先曾在儒家的美德、道家的和谐、佛教的慈悲,甚至是民间传统中的相互扶持中找到意义。然而,今天这些价值观已被侵蚀,取而代之的是物质主义、监视和不信任的文化。
这并非某一代人的过错。这种断裂始于殖民入侵,因意识形态教条而放大,如今已演变为普遍的犬儒与绝望文化。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反抗,更是恢复——重新发现面对“去人性化”,何为做人之道。
二、重新确认人性的原则
- 人的尊严不可侵犯;每个人都有其固有的价值,不由国家、市场或意识形态决定。
尊严不是由权力赋予,而是我们共同存在的不可分割部分。 - 同理心是社会的基础;社会不能仅靠恐惧与竞争维持。真正的联系需要同理心——
愿意将他人视为共同经历生活旅程的伙伴,而非敌人或工具。 - 自由是人性的基石;真正的自由不仅是没有枷锁,更是能够在无惧的情况下思考、表达、
创造和爱。自由是人性成长的土壤。 - 正义需要问责;没有正义的社会无法兴盛。正义不是复仇,而是恢复平衡、
承认伤害、弥补错误的承诺。 - 团结超越分歧;我们最强大的时候,是我们共同站立的时候,无论阶级、
信仰或地域的差异。团结是对孤立的解药,是集体行动的种子。
三、通往重建人性的道路
- 对于学者与思想者:用诚实的态度照亮过去与现在,不仅检视压迫的系统,
也探寻人类韧性的根源。在工作中重建人性, 通过跨学科合作与对话,打破学术或意识形态的壁垒。 - 对于艺术家与创作者:讲述治愈、启发与挑战的故事。创作传递普世人性真谛的作品,
弥合个体经验与集体理解的鸿沟。 - 对于行动者与改革者:从对抗转向建设。建立互助的地下网络——提供法律援助、
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从公开的姿态转向安静而有意义的行动, 强化社区。 - 对于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发现人性。拒绝参与“去人性化”的系统;相反,
拥抱善良、诚实和勇气的行为。分享你的经历,倾听他人的故事。 - 对于中共体制内人士:我们呼吁那些仍有良知的官员、公务员和决策者,重新审视自己在“
去人性化”系统中的角色。停止参与不公的行为, 利用你们的位置推动人性化的改变。 每一次小小的抵制都可能改变历史的方向。 - 对于国际社会:与所有寻求重建人性的人们站在一起,认识到对抗“去人性化”
的斗争跨越国界。提供支持不是以救世主的身份, 而是作为共同人类旅程中的伙伴。
四、展望未来
- 社区以相互信任与关怀为基础,而非恐惧与剥削。
- 经济系统服务于人们的福祉,而非权力的积累。
- 教育培养批判思维、创造力和同理心,而非死记硬背和服从。
- 政府透明、问责,服务于人民。
- 这不是乌托邦;这是一个可能的愿景,
只要我们将人性置于所有行动的核心。
结语
“去人性化”的力量虽然巨大,却并非不可战胜。历史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依然存在。这一刻,选择权在我们手中:是选择重新连接还是继续疏离,是选择建设还是破坏,是选择希望还是绝望。
让这份宣言成为第一步——它本身不是终点,而是号召所有相信人性力量的人行动起来的起点。
我们团结在一起,相信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而它始于我们每一个人。
签署人:
[待确认的学者、作家、思想家、行动者与体制内人士名单]
22.11.2024
联署信箱:wujinping13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