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海航集团发布声明称,收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的破产重整《通知书》。海航集团将依法配合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积极推进债务处置工作,支持法院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根据海航集团2019年8月份公布的财务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为9806.21亿元,总负债为7067.26亿元。净资产为2739亿元,资产负债率72%。
海航集团近年来一直处于债务危机之中。2017年6月,中国银监会要求旗下监管银行对海航的债务授信开展风险排查,海航旗下企业陆续曝出债务逾期、信用违约事件。2018年1月,集团创始人陈峰承认面临资金断链的风险。
2019年初,陈峰曾向媒体表示,在2018年处理3000亿资产后,海航大的困难已经过去。但在2019年,海航几大支柱产业几乎全盘亏损。在2019年底发表的新年献词中,陈峰自曝,由于现金流短缺,2019年迟发了一部分员工工资。目前,海航集团被债权人诉讼的案件已经超过1000起,金额达数亿元;已被多家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超过13亿元。
2020年2月29日,海南政府牵头成立“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入驻海航集团处置风险,顾刚和任清华分别担任联合工作组组长和常务副组长。下面,我就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海航为何要选择破产重整?
中国《企业破产法》为企业的破产救济规定了三种法律程序,分别是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和破产清算。破产重整不是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的企业,法人资格不注销,可以继续经营,通过对企业实施债务、资产、业务、股权、管理等全方位的重组,化解债务负担,实现对企业的挽救和重生。因此,破产重整中心不在破,而在立,也就是重生。当然,如果破产重整失败,企业将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破产重整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债务人的保护。首先,法院裁定对债务人企业破产重整的当天,债务人企业的全部债务停止计息,能降低债务人企业的财务成本。其次,法院裁定对债务人企业破产重整,债权人单个的诉讼、仲裁、保全和执行等法律行动受到限制。再次,有担保优先权的债权人不能随意处置担保财产。破产重整期间企业可以持续经营,还可以继续借贷。
此次申请破产重整的不仅仅是海航集团,还有其旗下不少成员企业,连上市公司都有3家。
有报道说,破产重整的方案建立在2020年2月29日进驻该集团的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核查的基础上。该工作组对海航集团及旗下两千余家企业的资产、负债、关联往来逐一核查,理清了整个集团的资产底数、管理结构、股权关系和债权关系,形成了海航集团整体风险化解方案。
可见,海南省高级法院受理海航集团的破产重整案件应该是在海南省政府的直接操控下进行的,申请破产重整的债权人也是根据安排进行的,未来的破产重整管理人将会指定“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担任。彭博社报道称,海航的主体航空公司资产将拆分出售给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和南航。也就是海航集团由民营企业通过破产重整转变为实质上的国有企业,尽管可能还保留一部分民营资本。海航集团的破产重整方案已经拟定,并上报各方通过,目前只是走法律程序。
第二,海航破产重整的原因是什么?
1989年,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从民航总局离职,在海南省政府1000万元贷款的支持下,创办海南航空。1993年公司正式开始运营,1999年,海航股份在上交所A股上市。进入21世纪以来,海航不断通过融资、加杠杆收购多家航空公司,控股多个机场,跻身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2009年后,海航通过国内外多桩并购,逐步将业务延伸至酒店、旅游、地产、物流、银行等多个行业,总资产一度超过万亿。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海航曾在全球大举并购,收购了价值逾400亿美元的企业和公司股权。其中包括2017年初入股德意志银行,同年8月从莱法州政府收购哈恩机场82.5%的股份。
据海航集团官网介绍,海航集团以航空运输主业为核心,海航集团旗下参控股航空公司14家,参与管理机场13家,机队规模近900架;开通国内外航线约2000条,通航城市200余个,年旅客运输量逾1.2亿人次。
海航集团的快速发展为今天的破产重整埋下了祸根。但它存在两个大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海航的体系过于庞大,体系内的公司过多,导致了整个海航过于臃肿。如此臃肿的海航体系,直接导致了海航管理上的混乱。海航总部想要真正了解自己下面子公司发生了什么,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最终导致海航体系各家子公司各自为战。
另一个问题是,海航集团的股权结构复杂,盘根错节。2017年7月24日,海航集团公开披露了该公司的股东名单。27日《纽约时报》刊登了“百亿捐赠的背后,海航股权结构迷雾重重”一文。据海航集团披露的股权信息,持股比例为29.50%的神秘股东贯君从名单中消失。贯君的股份全部捐给注册在美国的海南慈航慈善基金会。纽约时报称这似乎是美国慈善史上最慷慨的捐赠之一,这样的捐赠足以让贯君和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这样的捐助者处于同一个级别,而这笔款项几乎相当于2016年所有美国公司的捐款之和。外界一直怀疑海航集团复杂的股权结构实际上隐藏着中共高层的资金,在法国意外身亡的前董事长王健是他们的资金白手套。由于这层神秘的关系导致了海航集团的异军突起,也决定了它与中共高层权斗脱不了干系。
第三,邓小平市场经济时代终结
2012年习近平上台后,中国的资本大鳄感到了不安。在2015-2017年间,海航和万达、复星、安邦一起,成为海外并购“四大天王”。王健带领的海航是最凶猛的,2016年前十大海外并购交易中,海航系占据了3席,海航累计海外投资高达450亿美元。2017年6月是海航的转折点。中国银监会向中国国内主要银行下令评估海航的融资风险,并指示停止海航的海外收购项目。
海航具有与安邦、万达、复星相似的情形,都是通过国内银行融资,加速境外投资,后被中国高层警告、禁止。安邦不予理睬,结果公司被接管,吴晓晖被判刑18年。海航和万达、复星则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立即改弦更张。在这四个公司中,海航的背景更复杂和特殊。而王健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因为他是海航融资和资本运作的实际操盘手。
海航从一家小型地区航空公司转型为庞大的全球性企业集团,在德意志银行、希尔顿酒店和瑞士国际空港拥有近1000亿美元的收入和股份,这个过程中王健的弟弟王伟扮演了重要角色。王伟建立了一个平台,帮助公司内部人士以及他们的家属将海航收购下来,把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到私人手中,这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围绕着海航的谜团,还表现在它与总部设在纽约的太平洋美洲公司的关系上。《纽约时报》查阅的公司文件显示,海航与太平洋美洲有密切的关系。太平洋美洲曾由海航共同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陈峰的儿子陈晓峰和弟弟陈国庆经营,并曾由海航控股。这些文件显示,陈峰的弟弟陈国庆,通过使用在香港和开曼群岛设立的中国境外实体,对帮助建立海航最初的所有权结构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离岸实体有效地隐瞒了海航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亲属对公司的控制权。海航集团股权之谜像达摩克利斯剑悬在陈峰和王健的头上。王健的意外身亡实际上已经预示了海航集团已经到来的惊涛骇浪。
2021年1月26日,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确认了新一届党委成员。由海航集团前执行董事长、联合工作组成员顾刚担任新一届海航集团党委书记。海航集团原党委书记,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峰已经出局。
作为新一届海航集团党委书记,顾刚表示将与新一届党委委员们一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海航集团的广大党员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者。
海航集团兴起于邓小平市场经济时代,衰败于习近平极权主义新时代。2015-2017年,海航集团曾想通过向海外转移资产进行逃生,但2017年6月被中国监管部门喝止,并开始要求金融机构收回贷款,海航从此陷入债务危机不能自拔。海航复杂的股权结构至今还是一个谜,或许这里隐藏着中南海清算它的真正秘密。陈峰出局了,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它背后的中共权贵们也都解脱了。民营企业海航集团也将华丽转身带上了国有企业的红顶子,成为中国第二次公私合营的成功案例。但民营海航集团的消失也宣告了邓小平市场经济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