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凝聚民间力量,推进宪政改革——2010年2月26日下午在转型智库举办的中国宪政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博树的宪政改革报告在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描画出了进行宪政改革的蓝图,全面而深刻。我在2007年读到这个报告时就认为:“这是迄今为止理论界关于宪政改革的最严整、最具说服力的理论作品。”遗憾的是,两年多过去了,宪政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没有什么显著的进展。
宪政改革需要朝野两方面互动共进,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执政者不但无意于宪政改革,反而加紧了对民众的专制统治;民间的民主呼求,虽然近几年有所增强,却仍没有形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远不足以影响当政者的决策。
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发展、凝聚民间的民主力量,就成为推进宪政改革的关键。我很赞成博树在报告里的判断:“没有足够的民间压力(外部压力),就不可能促使当政者内部发生分化,促使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改革派战胜保守派,出来引领事态发展的潮流。”“在足够的外部压力下,执政党内部将发生分化,这种分化有利于促进党内改革派的发展。”但是,怎样才能形成“足够的民间压力”呢?
长期以来,民间争取民主自由的力量,一直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分散而无力,对一党专政的专制政体构不成有力的挑战和威胁。而掌握着无限权力的权贵集团,却可以对任何敢于行使自由权利、冒犯其专制统治的言论和行为,进行无情的镇压。在已经过去的2009年里,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遭到了全面的践踏。最典型的例子如:刘晓波因为行使了言论自由的权利,发表了批判专制政体的文章,起草了描画宪政民主战略远景的《零八宪章》而被判刑;郭泉被判刑则是因为他筹备建立中国新民党,这本来是宪法规定的结社自由的题中应有之义,却被加上“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黄琦、谭作人主要是因为维护四川灾民的权利、要为死难学生讨回公道,竟然也被关进监狱;在专制主义笼罩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着深厚学术造诣的范亚峰、张博树,都因为富有自由民主思想而先后被剥夺了劳动的权利;践踏宗教信仰自由的例子就更多了,从成都、山西临汾、北京、上海、温州等地,都传来家庭教会受到压迫的消息;由于不能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有些很有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著作,如《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赵紫阳的《改革历程》、杜导正的《杜导正日记——赵紫阳还说过什么》、丁弘的《在历史的天平上》等等,都不得不送到香港去出版,却无法在境内发行,少数漏网进来的,也被查抄、没收,禁止邮递。
专制主义统治如此猖狂,民间的力量却不能作出有效的抗争,即使有所抗争也无法抑制那些疯狂、残暴的镇压行为,因为这些镇压行为都是以国家权力机关的名义进行的。以分散而无力的抗争,应对集中而强大的政治权力,其结果可想而知。这些民间的抗争虽然伟大、崇高而悲壮,但诚如博树所说那样,没有形成“足够的民间压力”,因而不能有效地推动宪政改革,无法变专制政体为民主政体。
怎样发展、扩大民间的民主力量,改变分散无力的状态,是我们当前推进宪政改革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当然,目前民间民主力量的分散无力,有它的客观原因。舆论导向控制了全部官方非官方的媒体和出版机构,民众被剥夺了新闻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民间的民主力量几乎没有公开合法的活动空间。幸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方不亮西方亮,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就获得了发展、加强并且凝聚民主力量的有利条件。
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发展、加强和凝聚民间的民主力量,以促进党内民主派的发展,今后有必要改变人自为战的分散状态,围绕一定的、对宪政民主具有关键意义的主题,集中力量,进行深入的多方面的论述,广泛宣传,力求对全社会,包括官方,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要把中国引上民主、自由、法治的轨道,围绕这个目标,可以从许多不同的侧面进行论述和宣传,这些论述和宣传如果能够集中在一些鲜明的主题上,就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广大民众和执政者,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不够注意,放过了许多可以利用的机会。例如,2005年我起草了《发扬“五四”精神,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由李锐、胡绩伟、李普、张定和我联名,5月4日在网上发表,当时也曾产生一定的影响,网上跟帖颇多。但我当时没有意识到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展开的重要意义,没有围绕这个主题继续论述,扩展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吸引朋友们参加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失去了一个可以扩大影响、凝聚力量的机会。又如从前年开始的官方对普世价值的大批判,从人大政协的高层讲坛到报刊媒体,都开足马力,万炮齐轰,而宣扬普世价值的声音却小得多了。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真理在我们一边,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力量进行反击,理直气壮地把问题讲深讲透,使广大民众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个真理。可惜,参与这场论战的朋友太少,我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写了5篇关于普世价值的文章,深有孤军奋战之感。王占阳也写了几篇,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这个感觉。这本来是一个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主题,但由于许多朋友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积极参与,结果反而让反改革反民主的势力占尽优势。《零八宪章》出来后,也有这个遗憾。签名者虽然超过万人,但正面阐述它的理念和主张的却很少。在国内固然由于舆论导向的禁止,连“零八宪章”这几个字都不许出现,但在互联网这个广阔天地里,宣扬《零八宪章》的理念和主张的也不多,这是很不应该的。当然,《零八宪章》只是一个实现宪政民主的草图,它的具体内容也有可以商榷之处,但它的战略方向应该是所有民主派都可以接受的,它的丰富内容也可以为宣传宪政民主提供许多意义重大的话题。一年多来,它没有成为民主派朋友的论述的着眼点和宣传的着力点,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普世价值和《零八宪章》都是很好的主题,我们没有很好地集中力量来论述、宣传,使朝野有更多的人理解它,认同它,接受它,使这些理论转化为物质的力量,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教训。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很多民主派朋友没有认识到整体作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自觉地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个具有整体意义的主题上来,凝聚成为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推动中国的民主事业。我非常希望这种状态能够很快有所改变。
转型智库和传知行研究所把张博树的这个报告作为这次研讨的主题,我十分赞成。这个报告全面、详尽地论证了我国宪政改革的历史意义,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和步骤,很有说服力。报告分析了中国未来政治演变的三种可能,我们当然希望实现第一种可能,就是“在较平稳的制度转型中达致宪政改革的成功”。而要实现这个前景,就非常需要民间的民主力量转变分散无力的状态,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讨论、宣传一两个具有全局性的意义重大的主题。毫无疑问,宪政改革就是一个这样的主题,转型智库和传知行研究所能不能进一步扩展这次研讨会的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讨论、宣传这个报告,使这个报告成为许多人关切、理解和认同的主题,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
我希望海内外的民主派朋友们能够密切注意那些对于推进中国的民主事业具有全局性、关键性的主题,如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政治体制改革、维权运动等等,把我们的智慧和能量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力量,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当前很有必要集中加强对宪政改革的讨论和宣传,在朝野上下扩大对宪政民主的理解和认同,共同推进宪政改革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扩大我们的活动空间,使我们的宣传产生更大的效果,还应该持续不断地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而呼吁、抗争,在这方面的任何突破,都是有利于推进宪政改革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只有把我们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努力”产生应有的作用。
(新世纪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