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发表了《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讲话,有专家指出:“包容性增长”将成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包容性增长”是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提出的概念,特别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均、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而言。

此话一旦从胡锦涛先生口中说出,便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仿佛成了医治中国社会病痛的灵丹妙药。专家们阐释说,这包容性增长意味着兼顾公平与效率,意味着贫困不仅是收入问题,更是民众权利被剥夺,意味着平衡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关系。

中国的领导人最善于制造和应用吸引人的口号。毛泽东是口号治国的大师,他的口号不乏豪言壮语:“大跃进”、“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作战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造反有理”等等。

到了江泽民时代,也仿照毛泽东那一套,提出:“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三个代表”。

胡锦涛执政,也沿用这一传统,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口号。

邓小平是个例外,他的黑猫白猫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是硬道理等等,并不能算作口号,而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这种务实的提法,使得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从毛泽东时代的云里雾里回归到现实中来。邓小平执政的年代,恰恰是建国以来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人民得到了实惠。

口号治国的奥妙之处,就是它们意义宽泛,将复杂的社会状况简单化,只要你的行为能够从口号中找到依据,就是合法的,当年的红卫兵就是依据“造反有理”的口号,置人类的道义与良知于不顾,上演了一幕幕荒唐闹剧,给整个国家和人民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因此即使它空洞无物,对于利用它的人也无比美妙。

所谓和谐社会,其本意在于培养公民意识,缓和社会矛盾,以民权制约政府权力,在市场化进程中形成新的社会性平衡。而中共却一方面搞市场经济,一方面维护一党专政,禁止不同的声音,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人放弃抗争,致使“维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第一要务。当局的和谐调子唱得越高,现实中的官民对立,贫富分化越严重,失望,不满,求变的情绪在整个社会蔓延。

所谓科学发展,其本义是要放弃政绩考核,GDP挂帅,以发展人的个性自由、物质生活富裕,自然环境优雅为目标,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以及分配不公之现状,而事实上,中共却在竭力扭转经济改革中的市场化方向,推行国进民退政策,使中国的股市成为国有企业圈钱的工具,竭力维护权贵集团的利益,早前的陕北石油案和近年的山西煤矿兼并重组就是例证。力图证明垄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如今,包容性增长闪亮登场,专家们煞费苦心解释其含义,普通民众则充满疑虑:对普遍的贪腐行为是否也要包容?如果连枉法裁判、强制征地、暴力拆迁也要包容,其结果真令人不寒而栗。

现在,按照中国政府的说法,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国际上第二大经济体。而大多数的中国普通百姓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却还要为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问题而发愁。中国的官员和权贵成为了庞大的富人群体。胡锦涛虽然提出了包容性增长,却并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抑制富人,保护穷人的口号,虽然在讲话中要注重和保护民生,但其各项经济政策却并有向弱势群体倾斜。所谓包容性增长,只能是富人吃肉,穷人喝汤。

在现代社会,用口号治国只能证明:此人无大志。

2010.9.26

《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hinaeweekly.com)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4379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