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共建有持續生命力的民主力量
──第九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開幕詞

楊建利

 
研習營會場:左起:楊憲宏、柯建銘、楊建利、韓連潮


研習營開幕前,楊建利拜會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

各位貴賓、各位朋友、先生們、女士們:

  早晨好。

  讓我首先感謝台灣的主人,再次為我們的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提供了地利和人和。我感謝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尤其是那些從冒著風險從中國大陸來台灣的與會者、還有從香港、澳門、印度、日本、蒙古、泰國、美洲、歐洲和澳洲遠足跋涉來到台灣共襄義舉朋友。各位辛苦了。

  其實,在座的都是遠足跋涉者,包括台灣的與會者。我們來自不同的族群,有著各自不同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語言、地區或民族,我們帶著真誠、智慧、決心和希望來到這裡,像點點火苗聚成火炬,照亮我們自由、民主、平等、正義的未來。 我們每一個族群都朝著這個目標進行了長時間的追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人民為爭取基本人權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打拼;我們的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弟兄姊妹更加艱辛,除了基本人權他們還要為民族平等和解放而奮鬥;香港、澳門的居民努力抵抗著自由被蠶食的現實,同時奮力推進民主化的進程;而台灣人民正傾力保衛業已獲得的自由民主,把台灣民主這隻“青蛙”從慢慢加熱的“溫水裡”拯救出來。我們都是跋涉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正義的道路上的行者。我們是同路人,而中共專制政權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是阻礙我們前行的最大頑石。

  如何搬掉這塊頑石?這是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為此,我們再一次聚首。

  “六四”以後,中共政權在政治理念上逐步褪為守勢,在目前的中國,自由民主的理念在思想領域和公共話語中越來越佔有上風,中共的“三個自信”是因為不自信而提出。雖然中共在政治理念上處於守勢,但被延續政權的緊迫性所逼,它在政治戰術上卻變的越來越主動、靈活而具有進攻性。 反觀民主力量,我們太多在政治理念上用勁,而較少在政治戰術上著力。在抽象的民主自由言論已基本上不再是禁忌而中共當局利用其所占有的巨大資源實施實用的政治戰術時,僅有政治理念的優勢,而不認真系統地反制中共的政治戰術,我們的努力就顯得十分空洞而難以奏效。對於研習營所代表的群體來講,我們首先要反制的就是中共的分割瓦解術。

  中共對我們的分割有縱向的也有橫向的,其中包括:追求政治理念人群與追求具體權益的人群的分割;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海外大地域分割和中國大陸內的地方分割;漢、藏、蒙、維的民族分割,尤其是漢與其他民族的分割;基督教、穆斯林、佛教和法輪功的分割;還包括議題群體──比如說土地維權、環境維權、計生維權等群體──的分割,等等,所涉及的層面是相當複雜的。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釐清這些複雜的關係,系統思考並實踐反制這些分化瓦解術的策略。

  毋庸諱言,我們這些群體之間,尤其是民族之間、宗教之間、大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猜忌、不信任、敌意甚至仇视,我們要時時事事儆醒自己的內心,警惕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不被自己絆倒。

  宏觀地看,有5個因素決定著未來中國的政治走向。

  其一,民主力量的成長;其二,中共黨內權力格局的動態,主要是上層的鬥爭-權力之爭或者路線之爭-的公開化程度;其三,藏、維、蒙民族的抗爭以及他們與漢族的關係發展;其四,港、澳、台與中國大陸全面互動的走向;其五,國際社會與中國的關係動態。這五個因素互相影響,互相推動。在這5個因素中,我們研習營所代表的族群和我們的工作至少與 4個有直接的關係,所以我們今天做什麼和如何做將影響著中國的政治未來,也因此與我們每一個族群的未來息息相關。在這5個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民主力量的成長,它包括我們所有群體內部民主力量的成長以及族群民主力量的協作聯合,被分化的民主力量是沒有持續的生命力的,沒有有持續生命力的民主力量就沒有民主化。所以如何協力共建有生命力的民主力量是我們的當務之急,這正是第九屆族群青年領袖演習營的主題。

  希望这次会议是一个新的、高的起点。

  謝謝。

(2014年4月24日 台北)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6127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