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村茶话》系列之二十八

说明:退休之后住进老年公寓,交了两位大陆来的新朋友。张文友来自广州,原为高级工程师;李孟先来自上海,退休公务员,都是来美投靠子女的新移民。因属同代人,我们有许多共同经历跟共同语言。虽然有时观点有异,但心胸豁达,不伤和气。从春节开始,我们约好每周去当地粤菜馆茶叙一次,就国是说三道四。记得文革之初,邓拓先生因撰写《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杂文系列丢命。到文革中,台湾对大陆开播《自由中国之声》,其中就有一个“三家村夜话”节目,模拟江青、王洪文、田家英等人对谈高层动态,尽管田早已自杀身亡。如今我们三个退休老人,也组成“三家村”,对谈中国动态,不是夜话,而是茶话。现把记录编成《三家村茶话》系列,不定期刊发,以抛砖引玉, 激发更多讨论。

                              —- 作者 谨识

雄安搞“新政”, 顾头不顾腚?

程惕洁

李:今天咱们谈“雄安新区”。为有的放矢,我下载了一条微信消息,请二位先过目欣赏,然后再发表观感。

《人过50网》4月7号新闻(http://www.china50plus.com),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最新雄安消息:

1,定位科技创新之城:在雄安创办科技企业,或者迁入的科技企业,会免税3到5年。提供办公室租房优惠减免等政策。(国家变成包租婆)。

2,税收河北和北京分享。北京鼓励北京的企业迁入。

3,拒绝一切污染型企业迁入。甚至生产型企业也不准进入。

4,雄安将变成中国的硅谷。以高端科技产业为主。这也就是为什么选择内陆而不是沿海,因为科技企业只要有互联网就能办公。

5,雄安不设户口,只有工作证。持有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即可办理。工作证设定积分制。

6,雄安没有商品房,全部是国家提供的公租房。持有工作证或者营业执照,可以按家庭申请公租房,持有劳动合同可以按人申请宿舍。价格都非常便宜。

7,雄安职工退休后无法在这里养老,国家会收回公租房。也能回老家或者在周边养老。所以雄安周边肯定会发展一批宜居的卫星城。周边养老型房地产会更火爆。

8,北京会将国企事业单位总部等都迁过来,作为样板示范。并且将除北大清华外很多大学迁过来。雄安出生的孩子没有雄安户口,但是持有雄安居住证可以享受雄安入学的便利,雄安将有自己的一套高考标准。

中央本意,无非就是给企业减负,让企业在没有房租地价的负担下快速发展。雄安将是中国唯一一个不靠房地产为支柱的城市。非常适合北漂,国家是你的房东,养老还是要回老家,所以二三线城市房价会涨一涨。但是国家会在子女的教育上给优惠政策,比如无需户口即可入学,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未来北京天津雄安所包围的廊坊市保定市,将是养老地产最火热的地方。

看完新闻之后,我感觉不妙,好像要退回到大锅饭年代。取消商品房?国家大包大揽?过去的经验教训还不够惨痛?如今再炒冷饭,新意何在?我看搞不成。要是霸王硬上弓,后果严重。不知你们感想如何?

消息真假虚实     需要官方澄清

张:感谢李兄下载这条新闻,有参照物好做分析批判。不过嘛,事情的真假令人怀疑。这条号称“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出的消息,既非正规新闻,又非严肃文件,最多是 媒体或个人对会议精神的某种诠释,或演绎。比方说,第一条后面有个括号,说(国家变包租婆),这显然是诠释者的讽刺挖苦,不会是国务院“画蛇添足”,羞辱自己。既然如此,应该属于假冒伪劣,不可当真。

程:张兄的怀疑不无道理。但反过来看,无风不起浪,统观这8条,也不像恶意编造,应该有某种根据,也跟当地百姓的私下议论不谋而合。我老家离雄安很近,房价飙涨之风,也延烧到我们村,我家的祖宅跟着升值,兄弟一家挺高兴。可是在雄安新区范围内,地方政府雷厉风行,所有房地产交易一律停止,房屋中介贴上封条,连婚姻登记也不再办理,莫非怕外地人借婚姻途径涌入?你说怪也不怪!

李:8条消息或许有水分,但决非空穴来风。现在评论,有一定时效,能给庙堂决策层提个醒,立此存照。我觉得8条决策立意虽新,但顾头不顾腚,缺乏后果评估(台湾叫沙盘推演),基本没有可行性。等生米煮成熟饭,严重后果已经铸就之后,再说什么也都是马后炮了。

张: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目前党国的当务之急,是用正式文件澄清8条消息的真假虚实,最好提供详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搞这8条?它跟计划经济年代的公房制有无区别?既然当年公房制行不通,为什么现在要走老路?如果说不是老路是“新路”,新在何处?需要不需要听取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当然,有人说,刚刚闭幕的两会,对雄安新区只字未提,属于违宪,这话并不靠谱。中国本无宪政,难说什么叫违宪。你说抓捕四人帮、罢黜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哪样不是违宪?如果雄安新区先讨论半年,然后再拍板,那肯定乱套,光炒房热就挡不住,更别说连夜扩建、多要补偿什么的。不过,如今消息已公开,趁细则还没出台,“妄议”一下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群策群力嘛,说不定能避免“拍脑门”的严重失误。

程:多亏咱们是在美国 “妄议”,没人找茬儿,也不需负责,要在中国,说不定警察会来敲门。说心里话,我对雄安新区有所支持,也有保留。支持的原因,是它有三个潜在优越性:第一,就是所谓“分解非首都功能”,有可能缓解京津两个特大城市恶性膨胀导致的病态。至于有人说,白洋淀严重污染,周边严重缺水,无法承载更多人口等等,这需要专业论证,不过,同样几百万人,用水量是固定的,在北京喝,还是来雄安喝,都一样。通过管道输送而已。南水北调供水渠,就在雄安身旁,应该不难解决,当然,何为“首都功能”,“非首都功能”?需要严格定义,目前还没见;第二,就是所谓“京津冀协同发展”,构想也不错,有可能缩小河北北部与京津直辖市过份明显的贫富差距;第三,也有利于减轻华北地区的重度雾霾……

张:程兄且慢,从北京转移几百万人出来,大概能减轻市区交通拥堵和高房价问题,怎么还能减轻雾霾呢?不搭界吧?冀中人口密度已经很高,再增加人口车辆,尾气排放必然加重,恐怕雾霾只会更多,哪能减少?

程:张兄有所不知。作为当地人,我了解那里小工厂遍地开花,特别是效益低污染重的小钢铁、小五金、小化工等地方企业,是雾霾重要来源一。北京市民有时候看到天空有条东西走向、逐渐北移的雾霾分界线,线的北侧(昌平、密云以北)天空晴朗,因为燕山深处,工业排放极少。而南侧(房山、大兴以南)是华北平原,人口和工业密集,大量灰色雾霾从南向北漂移。如果像上述第3条所说“拒绝一切污染型企业迁入,甚至生产型企业也不准进入”,肯定现有工厂也要关,污染随之减少,雾霾情况当然会好转。有消息说,限制污染不仅针对雄安新区,整个河北省都要逐步落实“减污染、去产能”政策,今后发展目标,是把河北全省建成园林式的休闲农业基地,当好“首都后花园”。从农民收入上看,是好是坏,另当别论,从生态保护看,绝对是好事。

回归计划经济     难以吸引人才

李:细看国务院上述第5条:“雄安不设户口,只有工作证。持有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即可办理。”这条我赞成,废除户口好,仅用工作证(估计还有身份证吧)登记文件,符合多数自由经济国家的惯例。但“工作证设定积分制”不知何用?是为分房?加薪?还是其它福利?没有说明。最大问题出在第6条上:“雄安没有商品房,全部是国家提供的公租房。持有工作证或者营业执照,可以按家庭申请公租房,持有劳动合同可以按人申请宿舍。价格都非常便宜。”这一条曾似相识,咱们这代人都经历过。它的好处是短缺下的平均主义(也叫“平均化了贫困”),坏处是低效、浪费与腐败。在官员相对清廉的毛时代,主管分房的实权派也难免寻租,更何况无官不贪的今天?那还不肥得流油?如果分房制那么好?当年老邓为何要搞房改?在我看来,住房商品化的大趋势并没错,错在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权力寻租”和哄抬房价上。当然,国有银行垄断,缺乏金融投资渠道,也是重要原因。无论如何,为遏制炒房而废除商品房,那叫因噎废食,是不折不扣地走回头路。

张:最后一段话更逗,“雄安将是中国唯一一个不靠房地产为支柱的城市。非常适合北漂,国家是你的房东,养老还是要回老家,所以二三线城市房价会涨一涨。” 这段话的意思,是奉劝你们不要有安家落户思想,只到这里打工、住宿舍、吃食堂而已。要想投资房地产,这里没有,请往两千平方公里以外去找。想住自己的房?经营自己的窝?你就来回跑吧。说来说去,这雄安新区,不成了军事化的现代“高科技集中营”吗?这种地方,一般是青年男性比较集中,不好找对象怎么办?另外,为什么老了非得“回老家”?现在的高校,没听说赶走退休教师、没收住房这事,看来雄安新区不一样,将来会翻脸不认人。退休之后,你就滚蛋。如此“新政”,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表示怀疑。

程:我估计8条的草拟者,缺乏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常识。几百万人到上千万人,将是一个庞大的社区,即便以科研、行政和文化人为主,它也得具备一个社区正常发展的基本机制和配套服务设施。它的居民必然有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与职业(行业)构成,各种不同劳动之间互相服务,互相交换,人员也会自然流动,包括地域流动和社会流动。就拿住房需求来说,按照过去计划分房原则,要制定许多标准,工龄、级别、年龄,人口数等等,综合打分。如何量化?如何加权?闹得乌烟瘴气,意见一大堆。更重要的是,分配住房强调平均,千篇一律,没有选择自由。比方说,一个人重视住房质量,宁可多花钱要住大房好房;另一人不在乎住房大小好坏,有个栖身之所就行,宁可把钱更多花在旅游和娱乐上。住房商品化,就有自由选择,而按计划分房,就没有选择自由。你说哪个更合乎人性?

李:除了选择自由,还有个理财和投资问题。有人省吃俭用,愿意买房投资。而雄安新区禁止商品房,肯定打击这些人的积极性。再说,这也不符合经济市场化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呀。当然,他可去别处投资,那必然增加成本和困难。其实,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雄安新区也可以考虑多种房屋种类,多种住房选择。比方说,既有公租房(只租不卖,供低收入人口申请居住),也有补贴房(也租也卖,先租后买,供符合条件的中下收入者居住,若干年之后,可以转手出卖,但买者也需符合条件),最后还有不同大小和档次的普通商品房,形成三个支柱的多层次住房体制。这种体制,不但适合新区,也适合全国其它城镇和乡村,必定是将来的大方向。

强制农民搬迁     恐酿社会动乱

张:对了,还有另一条消息,跟当地农民搬迁有关,虽然没有包括在上述8条中,但媒体有报道,说三个县的农民,要整体搬迁到新区之外。这将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个是往哪里搬迁?要是在河北省内,差不多都是人多地少,容纳整村外来人口很难,真不容易找到愿意接受的地方。华北农民有安土重迁传统,多不愿意离开故土。要是把他们分散到外乡去,特别是那些不欢迎新移民的地方,将会造成多少社会矛盾和家庭悲剧?第二个是拆迁补偿标准问题。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当地视察的时候,特别询问河北书记赵克志“老百姓生活怎么样?拆迁人口有多少?” 尽管总书记叮嘱“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可是有消息说,住房补偿每平米仅300-700元,耕地每亩补偿6万元,集体用地、林木和水面养殖都不给补偿。当地农民难以接受,誓言要“维权抗争”。

程:类似社会矛盾,在许多移民区域都存在,估计雄安新区也不例外。据大陆准官媒《多维网》报道,雄安已有7人因为“捣乱千年大计”而被捕,其中4人因违法占地和买卖房地产,另有3人和“传谣”有关,也就是拆迁补偿标准问题。既然“传谣”,何不把“真实标准”公布于世?那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吗?补偿标准的高低,不但涉及“官价”和“市价”的差距:为什么你6万元一亩拿走,转手几十万上百万卖给别人?合理性在哪?另外,它还涉及农民的饭碗。他们祖祖辈辈种田打渔,今后连根拔起,失去谋生手段,如果再不给合理补偿,让他们既无业可就、无地可种,又无房可住,那不是把他们逼上绝路吗?

李:这我就不明白了,这些当地农民住户,当局为什么不让他们“就地转移”?非要迁移到新区之外去不可?在我看来,就地转移的好处很多,起码可以列举五条:第一,避免远距离移民必然伴随的社会融入困难;第二,保留他们已经熟悉的生活习惯,也是保存白洋淀文化的非物质财富;第三,他们可以眼看新区建设,分享发展成果;第四,虽然多数人文化水平低,但可以经过培训之后,转移到后勤服务部门,例如必不可缺少的清洁、园林、保安、道路维修、饮食服务等行业。他们的孩子经过更好教育之后,可自然转移到高科技行业;第五,按照适当多给补偿住房的原则和标准,让他们能有一套自住房,还有一套出租房,从而弥补家庭收入,分享发展成果,减少贫富不均,等等。

张:根本问题,还是看站在谁的立场。如果真像习近平所说,让百姓得到实惠,就应该按照李兄说的办法,皆大欢喜,社会才能和谐。如果按地方官员的传统思维干,就是锱铢必较,与民争利。听说河北向来左倾,有人把石家庄叫“左家庄”,从刘子厚年代到程维高年代,许多政策都是坑民害民。如今习核心掌权,希望他能有较好的解决办法,不要让各地常见的“暴力拆迁”在雄安新区重演。

程:据新华社介绍,习还专门到《小兵张嘎》拍摄地去视察,缅怀白洋淀人民的抗日传统,提到他在河北工作过的岁月。报道显示,习比前几任领导更“接地气”,愿意倾听百姓呼声。但问题在于,官僚体制树大根深,积重难返,他个人的亲民,未必能阻挡地方官吏横征暴敛。河北许多县市面临土地财政饭的严峻现实,如果“苛政猛于虎”,仍有可能官逼民反,导致雄安新区开发的种种弊病和隐患。历史经验不可忘记,雄安一带民风强悍,不但抗日有名,文革武斗也很凶,是河北省枪支丢失最多,人员伤亡最重的地区。希望咱们今天的讨论,即使起不了警示作用,起码也能“立此存照”,留待历史检验吧。

时间又到了,下周我请客,如无意外事件(比方朝核),咱们改谈“新农村建设”怎么样?虽然咱们都从城市退休,但老根在农村,也该关注一下家乡的发展情况了。

张、李:程兄建议很好,下周细谈。再见!

(2017年4月15日茶叙,4月17日  完稿)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

《公民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公民议报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7408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