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國10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勝利的70週年,所以各個同盟國都有各種紀念活動,當然我們中華民國也不例外。雖然二戰結束的時間是一致的,但是參戰的時間卻不相同,對於歐洲而言,二戰的爆發起始日是1939年(民國28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的那一天;但是對中國而言,卻是民國26年(1937年)的7月7日,也是說,我們參戰的時間比歐洲整整多了2年2個月,在其他國家仍瀰漫著綏靖政策,對法西斯軍國主義侵略是軟弱姑息的時候,我們已呼籲各國要正視日本的侵略意圖,並且開始奮起抵抗了,所以七七抗戰,絕對是值得我們共同紀念的。

  其實在78年前,七七那一天,中日戰爭並沒有真的爆發,因為事變的前夕,當時的政府,是最不想與日本起衝突的時候,因為對延安的圍剿戰爭剛剛止息,與德國洽購的新武器合約剛剛談妥,離到貨還有6個月,新建陸軍剛剛完成3個整編師,其他初步受訓的僅有12師,實在是非常希望能完成至少合理的初步戰力,起碼能夠等到購自德國的12艘U艇、1艘德國巡洋艦,建構完成足夠的岸防炮,和梅塞施密特式戰機與斯圖卡轟炸機能到位。原先蔣公所設想的戰力是以收復東北為目的,反攻時間訂在民國29年。但是日本不願意中國完成現代化軍事革新,因此積極在華北進行一系列的挑釁式軍事行動,包括熱河、榆關、長城戰役,迫使得國軍不得不應戰,又不得不以談判妥協來爭取備戰時間,使得每個去談判的代表,包括29軍的宋哲元將軍、張自忠將軍等人,都背著漢奸的罵名,卻又無法與民眾解釋,其中的心酸,實在不是旁人能夠理解的。

  到了七月七日,日軍再次發動挑釁,以士兵失蹤為由要搜查宛平縣,他們認定該名士兵已遇害,中國必須交出兇手與屍體。這次的挑釁已觸犯到政府的底線。由於宛平離北平實在太近(如今已沒有宛平縣,因都市擴張而併入北京市裡,可見宛平與北平距離之接近的程度),在當時,雖然政府已將首都遷到南京,但北京仍是有舊都的地位,因此保住北平是絕對必要的,也就是說,七月七日那天,雖然中日雙方沒有真的全面爆發戰爭,但守軍已經做好衝突擴大的心理準備。 並且此時的政府仍然希望再拖一點時間,因為這名失蹤的日本的士兵已自行歸隊,發起挑釁的日本部隊也打算就此收手,不是因為他們愛好和平,而是戲已經演不下去。因此在事件的一星期後,兩方指揮官已就地談妥了解決衝突的相關條件。但是這事情報回日本國內,日本政府卻提出「增兵嚴懲暴支」的決定,相對的,蔣公則在7月17日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表示「和平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和平;犠牲不到最後地步,絕不輕言犠牲」,表達中國「求和但不懼戰」的決心,接著在三天後,7月20日,日軍全面對北平發動攻擊,該日,佟麟閣上將(追授)、趙登禹上將(追授)殉國,衝突至此,再無妥協的可能,中日八年抗戰正式爆發。

  我們稱7月7日為中日戰爭的開端,是後來追本溯源中日大規模衝突的導火線日子,回溯到蘆溝橋事變的當天,「七七」之名,始見於台兒莊戰後,日本第一次向國府提出談和要求,蔣公批示「中日和平的條件,必須回復到『七七』戰前的狀態」,因此「七七」就成了重要的紀念日子。

  撫今追昔,我們除了紀念7月7日這個抗戰的第一天之外,也應該試著去體會和理解,當政者遇到強敵進逼,和戰兩難的困境,要做任何決定都是困難的,我們有智之士避免流於民粹,就是更重要的愛國表現。

  文/江飛宇

  2015年7月7日

  「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紀念徵文啓示:http://www.yibaochina.com/FileView.aspx?FileIdq=6263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6514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