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26日,我接到一位朋友的短信,告知李江琳于平安夜病故。感到非常震惊。印象中的李江琳,身体一直很健康,精力总是很充沛,年龄还不算老,怎么就走了呢?我给丁一夫发去短信,表示哀悼,请他节哀顺变。我们的藏人朋友贡嘎扎西先生,那时正在印度菩提迦耶朝圣,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后,给我发来短信,说他要在佛陀前为李江琳祈祷点灯,并托我向丁一夫转达他的慰问。yibaochina.com

为了表达我的哀思,我在社交媒体上贴出2021年美国之音对她的专访,那篇专访是李江琳讲述她自己的家世和成长经历,也贴出我在2011年为她那本书《拉萨:1959》写的书评。因为当时还没有公布她离世的消息,我就没写明我是在表达悼念。数小时后,李江琳去世的消息公布了。有不止一个网友说:刚才还看到美国之音对她的专访呢。yibaochina.com

作为北京之春荣誉主编,我首先代表北京之春的全体同仁,向李江琳表示深切的悼念。独立中文笔会委托我在今天的追思会上,代表独立中文笔会表达他们的悼念。李江琳曾经担任笔会的副秘书长。2008年8月,笔会副秘书长李江琳和会员陈破空代表笔会参加美国笔会、加拿大笔会和独立中文笔会联合举办的“推倒中国防火长城:被禁声的作家在奥运前夜发声”的活动。2009年4月28日,李江琳和时任独立中文笔会会长郑义一道出席了美国笔会举行的给在狱中的刘晓波颁发自由写作奖的颁奖式,代表刘晓波接受了奖项,李江琳宣读了刘晓波妻子刘霞的答词。yibaochina.com

另外,有两位李江琳的老朋友,也托我在这个会上表达她们的悼念。一位是巫一毛,巫一毛说,二十多年前我们在刀客论坛上认识。她用的是寒江月笔名。当时我在加州,她在纽约。我们经常电话聊天,无话不谈。2005年,她为我参演的纪录片《上山下乡》在她工作的图书馆举办了隆重的首映式。另一位是原香港《开放》杂志编辑、我的成都老乡蔡詠梅。蔡詠梅说,与江琳相识于2009年,她研究西藏问题,多次來香港收集资料,还到我们杂志社接受《开放》杂志的专访。她有段时间住在我家里,以方便到中文大学的大学服务中心做研究。是一位认真做学问的人,为她的英年早逝感到痛心。yibaochina.com

李江琳一生成就非凡,主要有两大贡献。yibaochina.com

一是她在纽约市皇后区法拉盛图书馆工作期间,把法拉盛图书馆打造成海外华人的文化活动中心。由于她的杰出贡献,2006年7月,万人杰新闻文化基金会把当年的万人杰新闻奖授予李江琳(那一届万人杰新闻奖得主还有英国的华人作家张戎和香港的《开放》杂志老总金钟)。yibaochina.com

颁奖式上,我被安排做个引言介绍李江琳。我说:当今海外,华人的文化活动中心莫过于纽约,纽约的华人文化活动中心莫过于法拉盛,法拉盛因为有图书馆,图书馆因为有李江琳……自从李江琳来了图书馆后,以独立的立场,自由开放的精神,专业的工作方式和敬业的态度,为华人作出了别人无法作出的贡献。李江琳在纽约市皇后区法拉盛公共图书馆国际资讯中心任项目策划人。过去这些年,组织了超过一百场的演讲会与座谈会,为来自两岸三地的华人及倡导自由、民主的人士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讲台,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华洋人士参加,曾被中英文媒体广泛报导。李江林女士同时是一个在爱滋病问题上关注中国人权的知识份子,她第一个把有关中国爱滋病的电影—“好死不如赖活”推介来美国,并在网上推动帮助中国大陆爱滋病孤儿的活动,充分显示了她的良知与情操。yibaochina.com

提起李江琳组织的演讲会座谈会,有几场我印象很深。2001年举行了文革35周年研讨会,与会的嘉宾有遇罗克的妹妹遇罗锦和弟弟遇罗文,有文革史专家宋永毅、王友琴,还有丁抒、张郎郎、陈奎德、我、龚小夏、张敏,以及司马璐。2002年举行了一场中国未来走向的研讨会,在台上发言的有来自国内的学者,清华大学的康晓光、复旦大学的孙哲,还有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美国杜克大学的史天健,以及王军涛、王丹和我,不同观点现场交锋,台上台下热烈互动,很精彩。2003年,举办演讲示范文革时流行的革命样板戏,那一年还安排了应邀访美的年轻作家余杰讲演。2004年,举行了卡玛拍摄的纪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放映会,2005年,为巫一毛参演的纪录片《上山下乡》举办了隆重的首映式。2006年举行了几场活动,记得有一次来了很多国内的人权人士和独立作家,有胡佳、郭飞雄、王怡、万延海、余杰,等。法拉盛图书馆的讲演厅有两百多个座位,好几次活动都座无虚席。由于图书馆要求严格控制场内人数,很多民众排长队在厅外等候无缘入场。yibaochina.com

李江琳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当代西藏历史的研究与著述。李江琳到美国留学,第一个学位是犹太历史硕士,研读方向是犹太神秘宗教和宗教学,在研读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藏传佛教。1999年,李江琳在纽约中央公园参加了达赖喇嘛的公开讲演,深受触动。2004年,她在法拉盛图书馆组织了一场为期一周的“西藏文化节”,接下来她又参加了和达赖喇嘛见面的活动。那次见面是在纽约一家宾馆的小会议室进行的,我也参加了,大概有十几个汉人。自那时起,李江琳就把研究当代西藏历史当作自己的志业。yibaochina.com

2009年,李江琳辞去了图书馆的工作,全力投入西藏问题的研究与写作。在2009年的一天,她即将再次奔赴印度的达兰萨拉,我们几个朋友和李江琳在法拉盛的北方大道附近的一家小餐馆为她送行,听她讲她的研究计划。一年之后,她就交出了《拉萨:1959》。我读后写了篇书评郑重向读者推荐。接下来,李江琳陆续推出《当铁鸟在天空飞翔》等六本书,包括她和丁一夫合著的《智慧之海,达赖喇嘛与当代科学家的对话》。这些著作资料丰富翔实,分析中肯严谨,叙事条理分明,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拉萨:1959》和《当铁鸟在天空飞翔》都翻译成英文,分别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和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yibaochina.com

李江琳辞去图书馆工作、搬离纽约后,我们纽约的朋友们和她见面的机会少了,但只要有汉人与藏人的交流活动,大家又会相见。例如,在2011年7月,由普林斯顿中国学社主办,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民主中国与未来西藏:与达赖喇嘛尊者对话”研讨会。还有2015年、2018年在纽约举行的藏汉交流联谊活动。六年前,2019年1月27日,藏人行政中央北美办事处在纽约曼哈顿的西藏之家举办藏汉青年交流活动。我们都应邀参加,并在会上和藏人朋友合影留念。yibaochina.com

李江琳还是活跃的网络写手。有一个名叫《独立评论》的公共论坛,一时间集中了大量的知名写手,发表了很多有深度也有趣味的文字,其中就有李江琳,她使用的网名叫“寒江月”。yibaochina.com

李江琳远行不归。在这里,我们谨表示对她的追思与怀念。yibaochina.com


【议报首发,转载时请务必在正文之前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54946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