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议报》发表了关于我被“吊照”的文章。很快有“读者”指出,在北京市司法局律师管理网站上仍然可以查到我的执业信息,进而指责我“谎称自己注销了北京律师证”,并且迅速通过四处发送匿名邮件对我进行抹黑。
这位“读者”显然不了解:律师管理网站依然有我的执业信息,不代表我没有被强迫申请注销律师证。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必然关系。我在提交申请注销后,并未收到律师年检通过信息,也没有领取到律师证。
忘记从哪年开始,北京执业律师年检需要签署一份承诺书,第一条就是承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看来,年检本就是对律师职业尊严的羞辱,而这样的承诺书,无疑是羞辱之上再加一笔。今年没让我写——以后也不用再写了,算是一种解脱。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软打压”在人权律师群体中早已屡见不鲜:实习律师被拒绝转正,任其执业资格自然终止——算不算“吊照”?律所被施压,不得续聘或不许律师转所注册,导致律师被迫“失业”——算不算?年检被无限期搁置,甚至直接遭遇停业处罚——算不算?而在毫无程序保障的前提下,律师被“谈话”、被威胁、被暗示“主动申请注销”——这算不算?这正是当局所追求的结果:没有明文处分,没有可诉程序,不留下正式记录,最大限度地规避外界对人权迫害的批评。
如今,针对人权律师的“软吊照”方式愈发系统化、隐蔽化、甚至邪恶化。比如这次逼迫我提交“自愿注销”申请后,执业信息仍保留在管理网站上。我被迫流亡海外,被迫注销执业资格——此时网站上是否显示我的信息,又有何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读者”竟再次使用那个曾多次发送匿名抹黑邮件的邮箱,继续他的“例行公事”。罕见的是,这一次他所附的截图确实来自北京司法局官网,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伪造内容——例如伪造身份信息(篡改时间,试图制造我在代理许博士案件后收受中共贿赂的假象)、伪造微博截图、杜撰所谓“语录”,或者发布荒谬的指控,比如称我为“中共间谍”、“诈骗犯”、“免费妓女”乃至“HIV感染者”等等。这种真假参杂、混淆视听的信息战,的确极大地考验着收件人的判断力与辨识能力。
山左瑛子|人权律师,汉弗莱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