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多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在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时执政者自发进行的,而是全民在走投无路时,在长达数十年的文革浩劫之后,出现了自下而上的改革呼求,导致中国痛苦的裂变,才启动了一轮经济改革。但由于邓小平通过“六四”事件对刚见曙光的中华民族突然发难,导致中国的政治改革在23年前嘎然停滞。自此,政治改革的话题在中国一直被视为敏感话题。如今,对于执政者乃至领导人而言,现在政治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已经远远大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强大的利益集团已经把持了中国的改革路径,维护现状继续掠夺敛财成为利益集团自身的基本共识。

  中国的政治改革的阻力究竟在哪里?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有我国专制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有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之外,笔者认为,认识上的错误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不开步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认识上的错误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体制优越论

  体制优越论者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好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因此,在谈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总是强调坚持和完善现行的各项制度,而不是改革它。这种观点看不到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根本缺陷和弊端。这是妨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主要的认识上的障碍。既然我国的政治体制具有很多优越性和优势,那还改它干什么?我们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无病呻吟么!?

  其实,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存在的致命的缺陷中,我们不难看到,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背离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大道的严重偏差。自中共夺取政权以后,就把专制推向极端,取消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一系列自由,包括言论、出版、游行、示威、集会、结社等自由。“自由受到了限制,国家的公共生活就是枯燥的,贫乏的,公式化的,没有成效的,这正是因为它通过取消民主而堵塞了一切精神财富和进步的生动活泼的泉源。没有民主也就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宪政的道路”。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道来看,这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中断。

  中共总是强调资本主义民主是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穷人则是陷阱和骗局。社会主义民主比资本主义民主要民主百万倍。似乎社会主义制度一建立,确切些说,似乎只要我们宣布自己在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是民主制度,而且这种民主制度就一定比资本主义民主要民主百万倍。这是一种极大的误导,确切些说是欺骗。63年来实践证明,民主制度在中国并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实际上是绕开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借鉴苏联、东欧历史教训,由于这些国家并没有完成民主主义的任务,因此,在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政治清洗和镇压就如影随形。比如,上世纪30 年代的苏联大清洗,40 年代对所谓铁托分子的清洗,50 年代的波兰、匈牙利事件,60 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以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89.64事件,等等。由于这些被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大厦中缺乏民主的支柱,最后都轰然倒塌了。这都是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结果。苏东的垮台证明了一条真理:一切不民主的制度都会死亡。

  一个政党是否代表先进不是靠自我吹嘘出来的,还是要接受实践检验的。由谁来检验呢?当然只能由人民检验。通过什么途径来检验?在战争年代,是通过战争的实践来检验,即通过人民支持战争的一方来检验。也就是说,人民往往支持那些相对来说进步一些的势力去反对那些相对来说保守或反动一些的势力。那么在和平年代如何检验呢?那就要通过民主的方式来检验,在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进步潮流的现代社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来检验。在民主政治体制下,任何政党,是否执掌政权,要由人民来选择、来决定。换句话说,要由人民来授权,因为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如果不由人民来选择、来决定,那就根本谈不上民主政治。

  中共常常把民主集中制挂在嘴边。其实,民主集中制与民主制有本质区别。在民主制下,民主具有最高的权威,民主的核心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或者说,多数决定,保护少数。民主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集中了。而在民主集中制下,集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民主的结果并不一定就然而然地集中了。如果大家发表的意见与集中指导者(领导者)的意见相左,集中指导者会说,下次再讨论吧。如果民主的结果是自然而然地集中了,那还要集中制干什么?之所以要加“集中”二字,就是因为集中高于民主。

  总之,中国的政治体制从一开始就存在重大缺陷,就好像一辆设计有严重问题的汽车,如果不改变这种设计,不管驾驶者的技术如何,迟早是要出事的。但是这种政治体制及其设计思想至今仍然控制着大多数中共高层的头脑和手脚。


第二种:发展落后论

  发展落后论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经济文化发展还比较落后,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现在谈民主政治建设为时尚早。只有等到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我们才能建立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这种观点完全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文化发展对立起来,似乎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妨碍经济文化发展。这种观点显然是虚伪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文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更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能促进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如果说过去我们的经济文化条件落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条件还不成熟的话,那么,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水平已经有了一个相当的提升,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


第三种:文化缺失论

  文化缺失论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专制主义文化。中国没有民主的传统。为什么中国人能够忍受极权政治?因为中国人几千年都是生活在专制统治之下。专制统治者对人的残酷迫害使人们不敢表示反对意见。还有人甚至说,中国人根本就缺少民主、自由的基因。西方人是“不自由,毋宁死”。中国人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因此,中国人已经习惯于生活在极权政治体制之下,没有必要进行民主政治改革。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屈服于专制主义文化传统的无所作为的观点。的确,中国没有民主的传统,专制主义文化根深蒂固。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人民就不追求民主和自由。近代以来,中国多少志士仁人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还体现在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自由民主的生活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新的境界。当然,中国的专制主义文化传统使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非常艰难,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就永远不能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只要我们认真吸取人类先进的政治文明成果,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也能建立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


第四种:民主动乱论

  民主动乱论在中国占有一定的市场。民主动乱论者认为,中国如果真正实行民主制度,就一定会出现动乱的局面。散布这种观点是中共权贵们欺骗民众惯用的伎俩。事实上,只有在健全的民主制度下,社会才能真正的稳定。在健全的民主制度下社会矛盾容易得到解决,社会生活会秩序井然。相反,在不民主的制度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只有靠暴力来维持,社会各方面的关系都很紧张,社会表面的稳定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在高压的气氛下,人民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面上的稳定掩盖着事实上的不稳定。中东、北非茉莉花革命充分证明,专制政府垮起来可谓是一夜之间。因此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现在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不是专制主义的国家,而是民主制度健全的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的体制真正能够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基层和人民的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社会的各种矛盾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社会就能建立在真正稳定的基础之上。因此,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该致力于建立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


第五种:民主分裂论

  挂民族分裂危险的羊头,卖专制的狗肉是中共粉饰独裁统治的最具有欺骗性的手段之一。他们常常叫嚣,中国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如果真正实行民主制度,就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这种观点低估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近代的历史。中国在列强瓜分的情况下,都没有出现分裂的局面。辛亥革命时各省宣布独立也并不是分裂,而是独立于清廷,实际上是同专制主义作斗争。即使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中国都没有分裂。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可以说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民主在本质上是自治的。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各个地方的事情应该让各个地方的人民自主地决定。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每个地方的事情都由那个地方的人民自己作主,将会是一个什么情况。比如,村里事情,由村民作主,乡镇不干预;乡镇的事情由乡镇居民作主,县里不干预;县市的事情由县市人民作主,省区不干预;省区的事情由省区的人民作主,中央不干预。只有跨区域的事情才由上一级政府来协调或决定。这样事情会办得更好些。各地实行高度的自治,国家只保持五个方面的统一就行了。这五个统一是:统一外交、统一国防(武装力量)、统一海关、统一法律、统一货币。这五个统一不仅适用于内地,也适用于台、港、澳地区。全国的事情由全国人民共同决定,地方的事情由地方的人民自己决定。在民主的基础上更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不仅中国大陆的统一需要健全的民主制度,而且完成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更需要健全的民主制度。中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大陆和台湾还处在分裂分治的状态。实现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海峡两岸如何才能统一呢?笔者认为,两岸的统一只能走民主统一之路。两岸统一不可能统一于哪个政党,而只能统一于民主。现在,台湾居民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台湾的民主政治步子也越来越坚实。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两岸的统一,只能统一于民主。统一于民主就是统一于进步。其实,海峡两岸都存在统一的意愿,只不过统一的理念不一样罢了。我们有必要树立共同的民主政治理念。只有统一于健全的民主制度,才符合两岸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可以这样说,中国民主政治健全之日,就是中国统一之时。

2012年11月29日
首发于《民主中国》网刊
http://minzhuzhongguo.org/ArtShow.aspx?AID=31500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5299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