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將是台灣二千三百萬國民共同決定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人選的重要時刻。這一天不僅僅是總統、副總統人選的產生,更是決定台灣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時序中將邁向何處的重要歷史轉捩點。決定台灣未來命運的重大時刻中,每一位國民都不應當置身於事外地將其視為僅是眾多選舉中的一場,不能以狹窄、封閉及鄙視的心態來加以看待。因總統的國家領導方向,關乎到台灣2千3百萬國民在二十一世紀的福祉與安全。
本文將向未來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以全球視野角度對其提出關於台灣二十一世紀願景的逼問,以釐清台灣在二十一世紀需要何種領導者,來帶領全體國民共同航渡驚濤駭浪的大海,到達風平浪靜的彼岸。
民主政治方面:
台灣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由威權體制轉型為民主國家。然而從1991年李登輝總統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回歸憲政,以法治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權,實施民主政治彰顯人民主權至今二十餘年,台灣的民主一路走來,還如同正在學走路的嬰孩一樣,跌跌撞撞的,立憲民主的精神還有待充分發揚。
什麼是民主?什麼是自由?這是立憲民主國家最為需要去加以釐清的重要概念。民主(democracy)以字源學來說,是起源自希臘文的demoskratia,其中demos代表人民,kratia則代表統治。兩字合起來的意涵便是說民主是指「人民的統治」(rule by the people)。
自由(Liberty),一詞最早起源於拉丁文liber,是指人類可以憑藉自身的自由意志而行動,並為自身的行為負責。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Marcus Aurelius)在他的《沉思錄》(Meditations)一書裡對此寫道:「……一種主張在政治上應該有著同等權利和同等言論自由的思想,以及一種尊重大多數自由政治的政府……」。《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則指「自由」(liberal)一詞意思是「得體、高尚而慷慨的自由人」。1789年法國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第11條規定:「傳達思想和意見的自由是人最寶貴的權利之一。因此,每一個公民都可以自由地發言,寫作和出版,但濫用此項自由的公民應負上由法律定義的責任」。由此可得知,「民主」可以視為制度化的手段、原則,用來保護「自由」。
一般被認為民主國家的,至少有幾種基本特徵:政府基於大多數的民意施政,且被治理者同意;實施公平、公正的選舉;保護少數族群的權益、尊重基本人權。此外,在程序正義跟政治多元性兩個原則下,法律之前皆視為平等。
形式民主很容易達成,但實質上的民主法治社會卻需要在長期人民與政府確認的制度下慢慢運作,錯誤無法避免卻也是學習的過程。
在此提出第一個問題:
一、您是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您期許自己成為怎樣的國家領導者?在您的領導之下,將如何彰顯「自由」的可貴之處?
二、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仍有許多有待加以解決的問題。您身為國家最高行政首長,將如何匡正錯誤的民主思維與導正結構性的憲政問題呢?
三、艾克頓(John Dalberg-Acton)曾說:「權力易流於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您的權力正當性來自於二千三百萬國人的授與。如同洛克(John Locke)對民主政治的基本主張:「政府權威的正當性是建立在被統治者同意的基礎上」。試問:在往後四年執政時間裡,您自身將如何避免權力的貪婪?
四、台灣社會是一個講求人情的社會,容易產生人情包袱。試問:您當選後,將要維持怎樣的台灣社會價值?用人唯才方面,以何種標準作為晉用的準則呢?
五、台灣歷經七次修憲後,憲政體制的實際運作過程中產生許多背離或迥異於現代憲法思維。當中又以總統權責問題至為嚴重。試問:您當選後是否願意去立法院進行年度國情施政報告,以利台灣建立新的憲政慣例?
經濟產業發展方面:
臺灣經濟是以中小企業引導投資的小型資本經濟體,輔以政府主管投資大部分的公營事業體以及眾多國外投資所引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的一個經濟集合體。台灣經濟結構由高科技產業取代原先的勞力密集工業,農業在國民生產總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中的比重從1952年的35%下降到2%。現今形成服務業與高科技產業合計比例逐漸過半的形勢,也面臨傳統產業快速外移,特別是中國大陸磁吸效應的問題。主因台灣消費內需市場小,導致產能供應限縮於消費面而無法擴大供給。
吾人瞭解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優劣關係到一國的民主政治運作是否維持長久,有著密不可分的正向關係;且現今台灣經濟又過度偏向中國大陸市場。
在此提出第二個問題:
一、在您的經濟發展政策中,將對上述的問題如何作出回應?
二、站在全球經濟發展的角度,您如何減輕台灣過度依賴中國的現象。讓台灣的經濟貿易發展在現今的區域經濟局勢中占有一席之地,又在兩岸關係發展中取得絕佳的平衡點?
三、如何讓台灣產業發展的不正常情況導向合理的產業發展GDP比率?
四、產業發展的興盛與否,關乎到一國人力資源的運用。試問:如何在振興或提升台灣產業發展同時顧及就業市場的品質?
五、您如何在台灣缺乏充沛天然資源及日益萎縮的外交現實雙重困頓的情況下,運用有限資源帶領台灣再創一次經濟奇蹟?
行政官僚治理方面:
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來臨,當代無論是政治、經濟,及社會等體系,自然無法自外於其中。其變化相當地迅速且多樣,已無法用舊有的行政管理思維與作法去因應國際上瞬息萬變的政經情勢。台灣身為二十一世紀現代國際社會當中的一分子,仍存在著行政學生態理論所說的稜柱社會中的三種特性:形式主義(Formalism)、異質性(Heterogeneity)、重疊性(Overlapping)。
在此提出第三個問題:
一、試問:您認為台灣目前是個「無敵保守」的大有為政府體制,還是「精巧無比」的小而美政府體制?
二、您當選總統後,對於政府組織再造及其治理能力和行政效率與效能以及公務人員名額精簡,將如何全面且落實地加以推行與達成?
三、古德諾(F. Goodnow),美國政治學會第一任主席,對美國早期行政學貢獻良多,被喻為美國「公共行政之父」。曾在《政治與行政》(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一書中說過:「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認為政府系統有兩種不同的功能,分別叫做政治和行政。政治是指政策或國家意志的表示,行政是指政策或國家意志的執行。絕大多數的行政和政治無關,應該免除政治控制,政府的政治與行政功能雖然可以是區分,卻不可能截然分成政務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各自功能領域。
當然在傳統領域的公共行政學當中具有些許的缺點存在。
然而,在此是要向您請教的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暨《增修條文》所型塑的行政官僚體制,您將如何讓政治策略謀劃與行政技術執行彼此間的界限劃分加以有效區別?
四、公共政策能否有效推行,端賴公務人員的專業知識與使命必達的政策執行力。但若稍有不慎,將會危及民眾的基本生存權利。試問:您將如何維護公務人員的福利與工作環境和工作尊嚴與捍衛民眾的基本權利之間取得一個適當的平衡點呢?
五、您將如何導正不正確或不合時宜的社會觀念與價值,以利於公共政策推行?如都市更新相關公共議題。
社會公平正義方面:
社會正義指在一社會內所有人共同分擔責任、安排社會地位及分配社會資源上符合正義的原則。此概念包含了社會評價及社會道德的特性,如「社會生活最有價值的為何?」及「社會合作如何呈現是公平的?」據此,正當的分配(just distribution)意指依據由政治或其他政治審議過程所立下的規範性價值順序來進行分配。此正義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在被認為是正義的社會系統下,社會合作、政治正當性、政權合法性及政治效忠才能有真正基礎。
在此提出第四個問題:
一、在于紹樂所著《西點軍校菁英訓練課程》一書中,有介紹到西點軍校(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West Point)對於榮譽的要求。其中〈榮譽守則〉規定:1.終生不說謊;2.不欺騙;3.不偷竊;4.不得容忍他人的說謊、欺騙或偷竊。其第四點是西點軍校要求學員們需將整個機構的價值觀比個人對同僚的忠心更加地重要。想以上述內容請問您,您將如何詮釋和定義「正義」呢?
二、在台灣,轉型正義僅落實一半而已,未將真相全面加以展現出來。即政府對於二二八事件的揭露、對受害者的道歉及賠償,已有善意的處理原則與方式;對於事件真相的面對、調查及開誠布公的歷史事件還原、加害者的責任輕重歸屬與審判定罪,尚未觸及,有明顯失責之處。想試問:您是否願意透過制定法律方式促使所有政治事件的檔案得已重見天日,攤在世人眼前,接受眾人的討論與評價?並同時召開國際性學術研討會,以利健全的歷史事件完整性,避免後人再步上前人之後塵?
三、太陽花學生運動過後,台灣社會出現第三政治勢力,標榜超越藍綠,意即是站在公平與正義的一方來為民眾爭取福祉。然而在一個成熟的自由民主國家,其政黨政治的健全運作機制,會是能否保障民眾權益的關鍵所在。試問:您將如何和第三政治勢力合作,共同捍衛民眾的福祉?
四、弱勢族群的權益,常因無發聲管道,導致其權益常被漠視。在您上任之後,您將如何改善此一情況?以彰顯正義價值於台灣社會。
五、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最引以為傲的正義學說,是以洛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和康德(Immanuel Kant)的社會契約論為基礎,論證西方民主社會的道德價值,反對傳統的功利主義,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主要美德,就像真理對思想體系一樣;非正義的法律和制度,不論如何有效,也應加以改造和清除。還認為正義與社會合作應密切聯繫,指出應當區別對制度來說的正義原則和對個人來說的正義原則。對制度來說的正義原則有二:一、每個人都有權擁有與他人的自由並存的同樣的自由,包括公民的各種政治權利、財產權利。二、對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應作如下安排,即人們能合理地指望這種不平等對每個人有利,而且地位與官職對每個人開放。對個人來說的正義原則,首先也是公平的原則,即如果制度是正義的,個人自願接受並能從中獲得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就應當遵守這種制度。請問:您是否同意將約翰.羅爾斯所提倡的正義概念融入我國《憲法》裡?
文化薰陶方面:
羅馬古典時代的演說家西塞羅(Cicero)在《圖斯庫盧姆辯論》(Tusculanae Disputationes)中首次使用 cultura animi一詞。 拉丁文的原意是靈魂的培養(cultivation of the soul),或是指靈魂的耕耘。其使用農業來暗喻哲學上所謂靈魂的發展,即是人類發展的最高境界。而後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來適應自然或周圍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後來塞繆爾.普芬道夫(Samuel
Pufendorf)將這個比喻轉化為現代所用的「文化」一詞。但他不認為哲學是人類的自然完美了。與此相對,他認為文化是「使人類擺脫野蠻,通過巧法成為完全的人」。因此文化的涵義不僅耕耘土地,還指照料土地、飼養動物。照料人們的生活,如穿衣、裝飾身體、關心和照料朋友及祭祀祖先的風俗。其還意味居住在城鎮或市區人們的生活模式建構,以及培養正確的道德和心智等。在中世紀晚期,文化開始指道德完美與心智、藝術成就等。
文化在漢語中實際是「人文教化」的簡稱。其前提是指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討論人類社會的專屬語;「人文」是建構基礎和工具,包括語言和文字;「教化」是這個詞的真正重心所在。作為名詞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共同規範。作為動詞的「教化」是共同規範產生、傳承、傳播及得到認同的過程和手段。
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知識、習俗、藝術等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總稱它的文化。
文化的特點首先在於,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它是使個人行為能力為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文化與社會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社會就不會有文化,但是也存在沒有文化的社會。在同一社會內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在任何社會中,男性的文化和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齡、職業、階級等之間也存在著亞文化的差異。
文化是學習得來的,而不是通過遺傳而天生具有的。生理的滿足方式是由文化決定的,每種文化決定這些需求如何得到滿足。
文化的基礎是象徵。這些其中最重要的是語言和文字,但也包含其他表現方式,如圖像(如圖騰、旗幟)、肢體動作(如握手或吐舌)、行為解讀(送禮)等。幾乎可以說整個文化體系是透過龐大無比的象徵體系深植在人類的思維之中,而人們也透過這套象徵符號體系解讀呈現在眼前的種種事物。因此如何解讀各種象徵在該文化的實質意義便成為人類學和語言學等社會學科詮釋人類心智的重要方式之一。
此提出第五個問題:
一、請您用自身的生命感受來詮釋「台灣文化」的實質意義與內涵?又如何闡述給台灣民眾周知呢?
二、在您的任內,將如何厚植台灣文化,為台灣文化注入源源不絕的能量呢?又如何將台灣文化行銷到國際社會上?
三、在上述內容中有提及,文化可說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想試問:您將如何讓文化培養、塑造及薰陶與產業經濟發展加以結合,得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無限力量?
四、文化中,有所謂主流文化和次文化。想試問:您認為兩者之間有何差異?台灣文化是否有所謂的主流文化和次文化?若有,您將如何讓兩者在台灣文化中活躍地展現出來及有效融和?
五、您如何運用文化交流來促成台灣與國際社會的接觸與對話?
領導統御方面:
伯恩斯(Burns)於1978年在其所著《領導》(Leadership)一書中,以系統性方式說明轉換型領導的概念。其認為領導是一種轉換過程,領導者企圖在轉換的過程中影響跟隨者的價值或動機,使跟隨者提昇到較高的層次,例如從「每天的自我」提昇到追求「更好的自我」,進而轉換成領導者。
轉換型領導係指領導者行為影響跟隨者,領導者透過改變跟隨者的價值觀以及信念,引領跟隨者超越其自我利益,以追求更高的目標,包括提昇跟隨者的需求層次或是改變組織文化,增加跟隨者成功的自信,進而願意付出額外心力,追求更高的目標。跟隨者感受到信任、欽慕、忠誠以及對領導者的尊敬,因而能被激勵做比原本預期更多之事。
一、可否能以自身的話語為我們闡述何謂領導及領導者?
二、身為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想請問您會為身處二十一世紀艱難困境的台灣擘劃何種願景呢?
三、請問您,想為下一任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暨《增修條文》民主選舉程序當選的中華民國總統,樹立何種領導典範呢?
四、身為一位國家的領導者,理當有自己的政治信念與價值。您在就任後的日子裡,將如何闡述自己的信念和價值,以獲取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認同與追隨呢?
五、華倫.愛德華.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曾說過:「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在此想藉這句話,請問您可以在潮水還沒退去前就睿智地察覺有人在裸泳嗎?
請您告訴我們,您將如何回應上述提問及要怎麼落實您的政見?2016年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是一場二千三百萬台灣民眾對國家領導者人格特質的信任投票。請您告訴我們,您將如何讓支持您的選民為他們的決定感到驕傲而永不後悔?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