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9日

  歷史上的今天,1945年8月9日夜,延安,毛澤東提前獲悉日本即將無條件投降的情報——「無產階級祖國」蘇聯在背棄日蘇中立條約之後,即將對日宣戰,佔領日本關東軍割據下的中國東北地區——這一天夜裡,他發出八年抗戰中「延安總部」第一號命令——對日軍「實行廣泛進軍。」

  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及國民革命軍艱苦卓絕,犧牲奮鬥抵禦外侮的八年裡,有一支裡通外國,分裂割據的中國軍隊,始終堅持著毛澤東1937年8月於陝北洛川會議上作出的決定——「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發展,十分宣傳』,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彭德懷違逆毛旨發動「百團大戰」是罕見的例外。)

  在「奉承蘇聯」、「阿諛美國」、「諂媚日本」、「蠶食國軍」四大基本戰略之下,這支軍隊取得了長足發展。通過推瀾政治鬥爭、力行整風清肅、加強恐怖統治、外銷鴉片特產,加上中央政府為抗日提供的軍費和蘇聯巨額的祕密援助(每月達三十萬美金以上),這個恐怖組織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毛在輕歌慢舞吃母雞(註1)的八年歲月裡,將這支裡通外國、分裂割據的軍隊由4.6萬人左右,壯大至127萬人的大軍,此外,中共還握有268萬民兵。


(蘇聯遠東軍進攻「滿洲」(中國東北)作戰要圖)

  1945年8月9日蘇聯憑藉雅爾達密約,以80個步兵、騎兵、摩托化步兵與裝甲師,6個步兵旅,40個戰車旅與機械化旅,5556輛戰車與自走砲,3446架戰機、26137門火砲的兵力進軍「滿洲」(中國東北)(註2),強行嵌入東亞政治版圖。同時,斯大林的左膀右臂貝利亞坐鎮哈薩克斯坦,陰使新疆赤色分裂勢力「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之武裝「新疆民族軍」進犯國軍。更有甚者,由原蘇俄遠東軍總司令普利耶夫率領的機械化部隊蘇蒙兵團更從蘇聯控制下的外蒙地區深入我國腹地,與北平西北150公里處的工業重地張家口地區擊潰日本駐蒙軍,隨後建立第二個蒙古偽政府,同年8月17日至20日,蘇軍將張北縣城、商都、德化、多倫交由中共接收。中共歷史文宣指出,張家口戰鬥「為『我黨』確立『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全力爭取東北的戰略決策提供了依據,並很快占得先機,『我黨』『我軍』第一次擁有了戰略後方和總根據地,同時控制了當時『解放區』唯一的現代工業基地,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左圖:曾參與「三區革命」,後任職共軍軍長的俄國人列斯肯。右圖:蘇軍與共軍。)

  自1945年8月9日發佈「延安總部第一號命令」後,中共在8月10日、8月11日又發佈六號命令。其中第二號、第三號皆為依附蘇聯所擬定:「為配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境內作戰,並準備接受日滿敵偽軍投降,我命令:一、原東北軍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二、原東北軍張學思所部由河北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寧進發,三、原東北軍萬毅所部由山東河北現地向遼寧進發,四、現駐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所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延安總部命令第二號 1945年8月11日8時);「為配合蒙古人民共和國軍隊進入內蒙及綏察熱等地作戰,並準備接受日蒙敵偽軍投降,我命令:一、賀龍所部由綏遠現地向北行動,二、聶榮臻所部由察哈爾熱河現地向北行動。」(延安總部命令第三號 1945年8月11日9時)

  在日後的歲月裡,尤其是1946年夏天慘遭四平戰役之敗以後,中共將受益於此項戰略而「復甦」——「九百架飛機、七百輛坦克、三千七百多門各種大炮、將近一萬二千挺機關槍、一支頗具規模的松花江小艦隊,還有無數步槍、高射機槍、裝甲車。」、「兩千車皮軍火」(北朝鮮是日本的重要軍火庫,那裏的軍火都給了毛)、「數萬日本戰俘」(擔任教官、後勤人員)、二十萬人的強悍軍隊(由日本、蘇聯訓練的北朝鮮部隊)、「一萬多公里的鐵道線」、「一百二十座橋樑」(註3)——張戎在其《毛澤東,不為人知的故事》羅列的鉅細靡遺的數據,讓我們得以一窺「無產階級祖國」予以中共的巨額援助。曾任高岡、毛澤東祕書的中共黨史專家李銳亦曾坦言,蘇聯援助讓中共得以在東北站穩腳跟。從「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公佈的這兩張照片便可以看出,在經歷了八年的養精蓄銳與「無產階級祖國」不計代價的援助下,中共已非昔日的游兵散勇、烏合之衆,在「國共內戰」中,共軍逐漸成長為一支機械化部隊,發動「三大戰役」前,中共無疑是一個足以顛覆中華民國的「進擊巨人」。


(中共五十年代初期宣傳版畫)

  所謂「小米加步槍」的神話,在21世紀的今天,逐漸消解。今年四月,大陸青年學者呂迅在其新書《大棋局中的國共關係》一書中也發出「國強共弱也許只是表象」的觀點,指出傳統敘事——「小米加步槍」、「美國出錢出力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等等——與事實截然相反。他以翔實的檔案、數據,還原了蘇聯援助中共奪權的歷史。

  2015年,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世界各地都有緬懷歷史,追求和平的紀念活動。(註4)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撰文——「若蔣介石贏內戰 亞洲大不同」(POST-WAR CHINA, ALTERNATIVELY Chiang’s China),文章回顧了二戰結束後,蔣中正在歷經與日本、共產黨叛軍作戰,兵疲馬困之後隨即陷入內戰的歷史。文章指出——「國共停戰協定破裂後,蔣介石失去滿州,最終輸掉內戰。之後多年,美國人,特別是右翼人士自責不已」並作出「中國大陸過去30年驚人崛起,讓共產黨得避免大陸沒有毛澤東會更富裕的說法:但若沒有毛澤東,大陸或許真的會更好」的假想——「倘若1950後大陸經濟成長步伐與台灣相仿,大陸2010年前的國內生產毛額,會比實際狀況高42%。」、「不會只因意識形態就殘殺數百萬地主,不會有1950年代末期造成數千萬人餓死的『大躍進』」、「不會像毛澤東般消滅私人企業,強迫農民把土地交給『人民公社』」、「不會讓大陸陷入1960與19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動亂,導致數百萬人遭到殺害或處決」,而且,「蔣介石統治下的大陸,不會等30年才成為全球經濟的一份子」,國際局勢也將變得不同——「大陸仍會是美國盟邦,因此亞洲不會像現在這樣,因為美、陸爭奪老大哥地位而分裂,可能甚至連日本,都要學著和這個富強的鄰國共處。」

  經濟學人所述,也許會引起許多國人的共鳴。中共在蘇聯援助下打贏內戰,不只造就了毛時代億萬中國人共同的悲劇命運,更中斷了中國近代化——國民政府進入憲政的進程。追溯緣起,70年前的今天,可謂是共產革命席捲東亞的肇始。習近平當局將民間還原歷史的努力斥為「歷史虛無主義」,採取強硬的反對態度,然而,敢問中共有何底氣面對歷史?——「武裝保護蘇聯」、「斯大林是我們偉大的導師和敬愛的父親」——信史鑿鑿,中共有何顏面提倡「愛國主義」?

圖1:進擊的共匪

圖2:蘇聯遠東軍進攻「滿洲」(中國東北)作戰要圖,來源:維基百科。

圖3:(左)法鐵依·伊凡諾維奇·列斯肯,俄國人,俄國十月革命後遷居伊犁。1944年三區革命爆發時,1944年11月他組織二台地區的十多名俄羅斯族、哈薩克族青年成立二台游擊隊,並率游擊隊一部占領果子溝、二台等地。1944年12月,擊退沿公路援伊寧的國軍。1945年2月,率領二台游擊隊圍攻三台的國軍守軍,並且和伊犁騎兵游擊大隊聯合作戰,控制了三台到五台一線。民族軍成立後,任團長。此後又在攻克塔城、烏蘇等戰役中指揮得當,升任旅長。1947年10月,與達列力汗擊敗烏斯滿,攻占阿山地區。1949年10月,接應中國人民解放軍入新疆。1949年12月,民族軍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列斯肯任軍長,頓星雲任政委。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番號撤消,列斯肯遷居蘇聯。來源:維基百科。(右):蘇軍與共軍,來源:「中央檔案館」。

圖4:(左)共軍騎兵,來源:「中國第二檔案館」。(右):共軍砲兵,「中國第二檔案館」。

圖5:中共五十年代初期宣傳版畫,來自網路。

註1:「輕歌慢舞吃母雞」,語出兩個典故,其一,「大後方」延安流行條交際舞。其二、來到「革命聖地」的文藝青年們對中共階級分化的情況滿腹牢騷,陳雲曾作如此開解:「同志們,並不是這些領導同志自己要求享受得好一點,而是黨的命令,黨因為這個同志對黨的貢獻和現在所負的責任,就有權利命令他,要他把健康保持得更好一點。比如毛主席,黨可以要他毎天吃一只雞。」

註2:資料來源——霍安治,《失去的勝利 破解國共內戰之謎》

註3:資源來源——張戎,《毛澤東,不為人知的故事》

註4:資料來源——經濟學人雜誌,參考中央社譯稿。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

紀念徵文啟事:http://www.yibaochina.com/FileView.aspx?FileIdq=6263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6562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