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子兵法談九二共識

——訪李啟明將軍

許 劍 虹

2015年11月11日

  馬習會在新加坡結束後,關於馬英九在與習近平前五分鐘的公開談話中,只提「一個中國」,卻沒有提「各自表述」一事,在島內引發了些許雜音。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為代表的反對黨領袖,指控馬英九在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場上做出了巨大退讓。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利用11月11日在台北訪問中華戰略學會孫子兵法研究組召集人李啟明將軍進行口述歷史訪問的機會,詢問這位走過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的老前輩,對於上週六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並且分析此一重大歷史事件對海峽兩岸的未來發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堅守中華民國立場的退將

  於1926年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的李啟明將軍,與中國共產黨打交道的歷史可追溯到抗日戰爭的年代。由於家鄉已經遭到日本侵略者的佔領,李啟明為了不願意接受亡國奴的教育,而與大弟一同前往山東省保安第2旅旅長張步雲將軍控制下的諸城五蓮山當起了流亡學生。

  回憶起當年在游擊區的生活,李啟明表示他們除了要無時無刻的面對日軍的掃蕩之外,盤據在沂蒙山與鋸齒牙山的中共8路軍武裝,也時常騷擾張步雲的控制區,導致許多愛國軍民同胞的無謂犧牲。這些痛苦的記憶,都讓李啟明難以對聲稱代表人民群眾的中國共產黨產生任何的好感。

  1947年9月18日,二十一歲的李啟明由位於西安的中央陸軍官校第7分校畢業。此刻已經成為中央軍青年軍官的他,卻因為日本已經投降兩年的原因,而失去了親自將侵略者趕出國門的機會。被分發到第92軍第21師砲兵營第1連擔任少尉排長的李啟明將軍,此刻唯一的敵人就是意圖推翻政府的中國共產黨。

  從中學時代開始就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對國家民族危害的李啟明,並沒有像很多與他同一時間從軍校畢業的同學一樣,因為必須奉國家的命令將槍口對準「自己人」而感到士氣消沉。相反的,他認為消滅做為蘇聯代理人的中國共產黨同樣是一種貢獻中華民國的方法。

  由於他所駐防的北平,並非國共內戰主要戰場,所以李啟明實際上在戰場上與解放軍對抗的機會並不多。所以當華北軍政長官公署司令長官傅作義於1949年1月21日率領北平二十五萬守軍向中共投降時,李啟明也一度被迫與同袍們一起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的改編。

  然而,李啟明等六十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92軍少壯軍官卻拒絕為敵人服務。他與其中四名反共的同袍,就冒著被當成反動軍官批鬥的危險,從中共控制下的北平逃回了仍由國軍掌握的青島。到了那一年的端午節,李啟明將軍跟隨著青島要塞撤退到了台灣。

  從李啟明將軍早年的這些經歷來看,他勢必是一位反共反到骨子裡,並且堅決捍衛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與尊嚴的愛國軍人。不過,就如同前總政治作戰局局長許歷農將軍一樣,李啟明將軍在晚年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的交流活動,甚至於出任了大陸《孫子研究》雜誌的顧問。

  理所當然的,李啟明將軍也與其他經常來往於兩岸的國軍退役將領一樣,成為民進黨人攻擊與扣「紅帽子」的目標,指控他早年教導台灣人反共,晚年卻自失立場的成為了中共「代言人」。對於這樣的不實批判,終身以捍衛中華民國為職責的李啟明將軍,當然也是有話要說。

  從孫子兵法談中共戰略

  身為國共內戰的親身經歷者,李啟明始終對於帶領中國人擊敗日本侵略者的國民政府,在那場戰爭中遭到發了戰爭財的共產黨擊敗感到不服。不過,從早年在軍校時代就開始研讀孫子兵法的他,卻也知道研究勝仗固然很好,但是研究敗仗比勝仗更有價值的道理。

  累積自己在內戰時的經驗,還有到台灣以後對解放軍戰史的透徹研究,李啟明成為了中華民國國軍內,最懂得與中共打交道的軍事將領之一。他還記得在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擔任教官時,就對當年國軍的教育過度強調德國與日本的機動戰爭理論感到憂心。

  在他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就已經結束,被擊敗的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都不可能再對中華民國發起任何性質的侵略戰爭。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啟明認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國軍的敵人只有可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而不會是其他任何的國家。

  因此,研究中共的戰爭手段,才是國軍如何準備打贏下一場戰爭的當務之急。若想要戰勝中共,國軍首先就必須要勇敢的研究自己在內戰中遭到解放軍擊敗的原因。想要共產黨能夠戰勝國軍的原因,李啟明將軍認為一切還是要從孫子兵法裡面去找答案。

  李啟明認為,解放軍能夠戰勝國軍的根本原因,在於日本發動了長達十四年的侵華戰爭,給了共產黨發展壯大的絕佳機會。然而,從戰場的角度來看,他也坦言毛澤東確實比蔣中正更加掌握住了孫子兵法的原則,製造了有利於中共的戰爭面。

  他以孫子兵法中所強調的「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為例,強調共產黨能夠贏的原因,在於能夠藉由對情報的精準掌握,隨著國軍的行動作出不同的變化。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於共產黨沒有所謂的慣用戰法。

  撤退到台灣後,國民政府許多的軍事將領因無法面對共產黨擊敗自己的事實,而指出共產黨慣以圍點打援的做法消滅國軍。然而,李啟明卻指出即便是採用圍點打援的戰法,共軍在不同的地區,面對不同的敵人與群眾,也會採用非常不同的手段。

  李啟明將軍以自己在內戰時的經歷為例,指出傅作義將軍的部隊的防區由北平一路延伸到綏遠地區。由於兵力有限的原因,國軍沒有辦法像懂得動員民眾的共產黨那樣,鞏固每一座城池。每當共軍對一座城池發動攻擊時,國軍若派遣小部隊前往,下場往往是被對方吃掉。若派出大部隊,對方往往又會主動讓出城池。

  所以,李啟明認為共產黨能夠在內戰中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原因,還是在於懂得順應不同的環境與時代改變與調整自己的做法。在軍事層面上是如此,到了大戰略層面上更是如此。目前軍事實力與政治影響力均遠遠不如中共的台灣若想要在接下來的亞太變局中最後取得勝利,勢必也要從孫子兵法中去尋找答案。

  九二共識與孫子兵法

  李啟明認為,中共能夠戰勝中華民國的戰法,可能就是在於沒有一定與固定的戰法。懂得「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道理的中共,就成功運用了沈崇事件引起的反美學潮,阻止了國民政府背後的最大靠山美國繼續干預中國的內戰。

  所以放到外交大戰略上,中華民國也要與時俱進,才能夠在變化迅速的國際環境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地位。李啟明認為,所謂的九二共識,就是面臨中美斷交,以及蘇聯瓦解後的世界格局而做出的一種調整。就如同李啟明將軍強調的「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原則。

  他指出,九二共識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自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於1972年2月份對北京的歷史性訪問。那次尼克森對大陸的造訪,確認了美國對中共「以和平代替對抗」的戰略。同時,尼克森與周恩來所發表了奠定海峽兩岸未來交往格局的《上海公報》。

  根據這個《上海公報》,美國認知「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並對這一立場不表異議」。李啟明將軍指出,此一論述雖然確立了未來美國與中共交往時對待兩岸問題的「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對於所謂「一個中國」的內涵卻沒有表達出精確的定義。

  儘管當時的蔣中正總統本人,仍抱持著強烈「漢賊不兩立」的態度,拒絕與中共進行接觸,但是這個《上海公報》,卻為意圖以台灣、澎湖、金門與馬祖地區為根據地,確保中華民國生存發展的「革新保台派」提供了日後與對岸打交道的理論基礎。

  1992年9月,國家統一委員會在參考了《上海公報》與1991年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後,確認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的。換言之,台灣這裡認知的「一個中國」就是創立於1911年的中華民國,這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精神。

  老將軍認為,中共方面雖然只強調「一個中國」而不強調「各自表述」,但是以後來台灣的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與大陸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能夠於1992年10月在香港接觸,乃至於後來辜振甫與汪道涵能夠於1993年在新加坡協商來看,都證明了這個九二共識是存在的。

  至於馬英九在與習近平見面時,只提「一個中國」而不強調「各自表述」的表現,李啟明則認為質疑總統的人,對於所謂「戰略模糊」這四個字完全沒有基本概念。他表示,九二共識存在的目的,就如同孫子兵法裡面變化不斷的「水」一樣,目的是讓兩岸領導人有對話的空間。

  既然目的是要讓兩岸雙方有對話的餘地,那麼這個九二共識存在的意義也就不是讓台北與北京的領導人拿到桌上去辯論甚至吵架的。既然習近平已經願意與沒有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的馬英九進行面對面的對話與接觸,那就已經證明了「各自表述」是存在的。

  因此,李啟明認為馬英九總統在與習近平會面的表現上是非常合格的。藉由讓習近平默認中華民國存在,他相信海峽兩岸的現狀可以穩定的維持下去。假若蔡英文在明年勝選後有足夠的智慧,應該要將此一歷史性會晤視為自己未來發展與大陸關係的重要遺產。

  身為一輩子捍衛中華民國的退伍軍人,李啟明認為兩岸之間意識形態與生活模式的競爭仍會持續下去。然而以台灣目前的軍事與外交影響力來看,想要以硬碰硬的方式擊敗中共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中華民國想要立於不敗之地,關鍵還是必須要向大陸人民證明自己所實施的政治制度更適合海峽兩岸的中國人。

  也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李啟明與其他許多經歷過抗戰與內戰的國軍退役將領,包括許歷農將軍都願意冒著被人們扣上「賣台」大帽的風險去與中國大陸接觸,並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的瞭解。他相信唯有透過更多文化與歷史上的接觸,台灣才能成功的和平演變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大陸成為民主的國家。

  至於馬習會能夠對即將到來的台灣總統大選有多大的影響,李啟明將軍則認為難以評估。老前輩指出,他其實根本上不在乎明年總統究竟是朱立倫、宋楚瑜還是蔡英文。對他們這些老將而言,只要能夠讓中華民國的國運延續下去的總統就是好總統。


圖1: 李啟明將軍贈書給筆者


圖2: 捍衛的中國只有一個,那就是中華民國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6681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