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 臺北報道


    2月27日,在九龍尖沙咀新港中心舉行的調景嶺中學新春聯歡晚宴中,寫有《孤島扁舟: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一書的香港作家劉義章與計超,捐出了他們的數本作品來為高雄美濃大地震的台南受害者募款

    提起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劉義章與計超表示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大陸,過去大家提到調景嶺的時候,首先想到的都是反共的故事,不過對於他們這些信仰耶穌基督的人而言,這卻是一段代表愛的故事。1941年出生於上海,1961年移居香港的計超先生,在父親去世時便即時得到了挪威籍女傳教士司務道的幫助,進入了調景嶺學生輔助社,才免於露宿街頭成為乞丐的下場

    長大成人以後,計超接觸到了一本名為《福音與麵包:基督教在五十年代的調景嶺》的書,才明白基督與天主教會對調景嶺投入的貢獻,遠比台灣的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還要來的巨大計超指出,這當然並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沒有努力照顧調景嶺的難民,而是在大陸剛剛淪陷的兩到三年之內,台灣的經濟狀況實在是太貧困,沒有辦法為身陷香港的同胞伸出援手

    這也是為什麼在調景嶺裡面,除了有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創辦的調景嶺中學外,也還有天主教教會創辦,以在大陸參加抗日反共游擊戰的比利時傳教士雷鳴遠之名命名的鳴遠中學以及基督教會創辦的慕德中學的存在。創建之初,這兩所教會學校都與調景嶺中學一樣,不向學生收取半毛學費。直到1984年,他們才開始收取小額學費

    甚至,如果來自鳴遠或者慕德的學生有幸能夠到台灣升學,這兩所教會學校也會給他們補貼三百塊港幣的津貼,讓人感到非常窩心。來自大陸的計超就永遠沒有忘記,自己過去在學校讀的書籍,都是來自於由於台灣的正中書局。不過在台灣經濟穩定以前,教會是調景嶺居民生活物資的主要來源。因此,調景嶺的教友數量特別多,但是計超也不排除有不少人是為了領取救濟物資而信教的。

    受到了這段故事的影響,計超在2013年出版了一本名為《荒原上的遺民:調景嶺的滄桑歲月與愛的軌跡》的書籍。由於覺得光從基督徒的角度看待這段歷史可能太過於狹隘,計超在他的第一本作品中涵蓋了所有調景嶺居民的回憶。目前在建道神學院擔任義務副教授,本身也是調景嶺中學畢業生的劉義章,便是因為讀到了《荒原上的遺民:調景嶺的滄桑歲月與愛的軌跡》而認識計超的。

    1998年,劉義章與妻子合寫了一篇介紹調景嶺教育的文章刊登於報紙上從那個時後開始,劉義章心中就存在著寫一本書完整介紹調景嶺歷史的願望。沒有想到,在認識了計超以後,有大陸背景的香港三聯書店居然主動邀請他們兩人合寫一本關於調景嶺的書籍,於是才有了《孤島扁舟: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這本書的問世。

    雖然這本作品的誕生,與中華民國政府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劉義章與計超並沒有忘本,希望利用出席調景嶺中學新春聯歡晚宴的機會做一些事情將他們心中的大愛傳遞給台南永康的災民。計超先生表示,他們所帶去的《孤島扁舟: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與《荒原上的遺民:調景嶺的滄桑歲月與愛的軌跡》共賣出五十本,在當晚為永康的民眾募得一萬零六百七十塊的港幣的善款。 不過,到了2月28日當天,他們兩人得知地震災款已經籌募超過了五十億台幣的上限,因此這次的捐款沒有得到台灣方面的受理。因此,這一筆錢將留下來作為未來調景嶺中學同學會的活動經費。當然,他們也不排除未來台灣方面有需要的時候,會動用這筆經費支持島上的同胞,好讓這個象徵大愛的故事能延續下去。

~~
(左)計超和(右)劉義章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

《公民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公民议报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6788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