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派與鷹派對撞在即?——急獨急統疑雲】徵文文選

台海“危机”与中华“契机”

—- 从袁红冰“演讲”想到熊玠“传话”

程 惕 洁

引言:台海关系的多种选项

北京两会期间,习近平就台海关系明确表态,再提“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压台方回应。台湾陆委会的回应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也就是“中华民国”;民进党发言人的回应只提“维持现状”,既没有“九二共识”,也没有“一中各表”,更回避“中华民国”。如果蔡英文5.20之后还坚持现有说法,估计大陆不会接受。在国共两党都不接受的情况下,局势如何演变,值得关注。

《急/武統台灣疑雲》的专题讨论,提供了一个言论平台,让关注台海局势的不同观点能理性沟通,未雨绸缪。前几天刊出署名彭惠的长文,介绍了一位大陆长者对台海局势恶化的忧虑。我同意他许多见解, 也理解他的心情。不过,除了“武统”与“武独”的恶性对决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可能的选项?虽然未必最好,但很可能最不坏。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说到台海关系的路径或模式选择,不同人有不同取向,可以像光谱那样左右排列,从急统、缓统、不统,到不独、缓独、急独,等等。最终走向可能不是光谱的两极,而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中间状态。盖因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因素互动,难凭一人好恶定夺,哪怕毛蒋再世,威望无敌,也难独断。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台湾大选揭晓,倾向台独的民进党,取得立法行政控制大权。只要愿意,他们会继续“去民国化”,如去除孙中山画像,涂污蒋介石像塑雕等等,甚至否决“九二共识”,抽掉维系“三不(不统、不独、不武)”的那根支柱。最近美国发话,说蔡英文愿意沿袭马总统模式,继续“三不”路线,显示台湾新班子和大陆沟通不畅,要请美国传话。这个苗头,未必令中共满意,盖因大陆向来坚持:两岸关系“纯属内政“,不需美国插手。估计陆方早晚会逼迫蔡政府明确表态“一中”,在中共眼里,若无“一中”支撑,“三不”现状难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军中鹰派罗援少将,常有惊人言论,许多属个人观点。不过他说的“没有统一,就没有和平”这句话,的确能代表全党全军和全国观点。当然,你可以反驳说“没有言论自由,哪有全国观点?” 我不想为此争论,不妨请《美国之音》驻华记者,到街头随便提问,听听老百姓怎么说。

一,从袁红冰“专题演讲”说起

面对凶险局势,网上观点纷呈,莫衷一是。袁红冰教授最近在台北国际书展发表的专题演讲(以下简称袁文),可能代表一种最激烈的观点,值得重视。对台海未来发展趋势,他指出三种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在中共強權逼迫之下,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民進黨徹底國民黨化,這樣作的標誌就是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因为民进党内部有“亲共小团夥”,所以有此危险,不过可能性不大。

第二種情況,就是蔡英文堅守台灣的國家理想,不承認「九二共識」;同時,又堅守維持現狀的政治底線。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強權有可能喝下蔡英文這杯苦酒,然後自己找一個理由來下臺階。在他看来,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第三種可能性,也就是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堅守維持現狀的政治底線,那中共呢,開始對台灣進行全面的主權逼迫,自由的台灣因此面臨一場命運的決戰。袁文认为,這種可能性出現的機率最大。

上述“三种可能性”分析,大体也不错,虽然认真说来,未必没有别的选项,最终走向如何,还在未定之天。接下来,袁文分析了台海“命运决战”将在岛内引发三种效应,以及应对策略。这部分更值得点评。

第一種效應,共產黨會在台灣逼迫出一個台灣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第二種效應,將在逼迫之下,自由台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救亡圖存的潛力。將迫使台灣有成效地開拓對外多元化的經濟關係。這種逼迫不僅不會消滅台灣的國家理想,反而會使這種國家理想變成一個現實的政治能量。第三種效應,在軍事逼迫下,將迫使台灣不得不發展不對稱戰力,使自己獲得以弱勝強、以小搏大的能量。更重要的一點,共產黨的逼迫,將迫使台灣迅速地融入對抗中共極權主義全球擴張的國際同盟。

对于袁文提的上述“三种效应”和应对策略,我有诸多疑点。先说台湾“命运共同体意识”。我看这种意识早已存在,并继续发展,选战期间十分明显,也是这次民进党大胜的原因之一。然而,无论“共同体意识”多么强大,是否一定跟“大一统意识(两岸都有)”发生直接对抗并最终取胜,还要看其它因素而定。再说台湾摆脱“经济萧条和外交孤立”,这其实涉及两个不同层面。台湾经济是个开放体,未因邦交少而封闭。经济萧条的主因是内部存在“希腊病”,高福利低效益,缺乏竞争力,投资环境不佳,迫使台商西进大陆或转战南洋。要提振“经济内功”,需要彻底的改革开放,而社会主义左倾意识浓厚的民进党,能否能比国民党更有妙计,还需拭目以待(详见曹长青网文《蔡英文的真正难题》)。台湾外交孤立的根本原因,还是中美共同设的“一个中国”之局,也跟老蒋当年“汉贼不两立”的僵硬态度有关。时至今日,台湾虽有国家之实,没有国家之名。要想推动法理台独,难度天大。能否获得老美支持,是最大疑问。因为老美害怕被拉进台海漩涡,所以老是敲打“麻烦制造者”。除非老美决心跟大陆翻脸(或者,大陆决心跟老美翻脸,同义),否则,这个基本立场,很难改变。而缺乏老美支持,甚至遭遇老美反对,釜底抽薪的话,所谓“台灣迅速融入對抗中共極權的國際同盟”,也是一句空话。

最后讨论袁文提出的军事主张。所谓发展“以弱胜强、以小搏大的不对称战力”,究竟指什么?如何发展?袁文没有展开,也许事涉机密,不便深谈。不过,它令我想起中国军方有人提出的“超限战”概念,早在911之前就出版了。据说为了打败美国强敌,可以使用“无所不用其极”的怪异手段,除了游击战、网络战之外,还包括人肉炸弹、生化武器、飞机撞楼等等。如果“不对称战力”跟“超限战”性质相同,半斤八两的话,那不成了遭人唾骂的“恐怖袭击”了吗?

二,切勿鼓动“民粹”对决

说到“和平”“暴力”问题,我向来认同“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大原则,但也支持受压迫人民在暴力镇压面前有权正当自卫,包括武装自卫。不过,无论怎么自卫,我坚决反对任何伤及无辜的“恐怖袭击”,包括绑架、处决人质,让儿童充当人肉炸弹之类。无论进攻还是防卫,总得有个道德底线。如果连人性都不顾,还有什么正义可言?

这里顺便说说武装抗暴的两个原则,否则,空喊“武装斗争”就是瞎掰:第一个原则叫“身先士卒”。凡高喊武装斗争的人,首先自己要抱定“必死信念”,向戊戌六君子学习。不要像某些天安门学运明星,嘴上高喊“流尽最后一滴血!”鼓动别人“与广场共存亡”,实际上自己开溜。当记者追问“你是否准备牺牲”时,回答是“No!因为我有更重要任务,所以不能死”,居然脸不变色心不跳。这种暴力鼓吹者,都是无耻小人,应该戳穿画皮。

第二个原则叫“避免无谓牺牲”。作为战士,自愿践行“不成功便成仁”的行为信念,无可厚非。但作为发号施令的头头,有责任和义务珍惜下属生命,不让士兵白白送死。在抵抗无效的时候举手投降,并不耻辱,亦非罪过,乃是人道。这是美军常识,也受国际法保护。因此,袁红冰讽刺贬低柯文哲说的“活不下去再下跪”(投降之意,尽管原意可能是戏称),而推崇香港“鱼蛋革命”发起人黄台仰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气节”之论,不但迂腐,其实也属于另一种“肾上腺思维”,不值得提倡,也未必符合普世价值和二十一世纪的道德标准。

最近,大陆发生两起青年学者因郁闷而自杀的悲剧,一个是华东师大讲师江绪林(41岁),另一个是18岁的历史奇才林嘉文。在江绪林的追悼会上,他的好友和系主任刘擎发表一篇催人泪下的悼词(参见网文《中国总览》),其中几句话深含哲理:“今天来这里送别的有许多年轻的学生,其中有不少受到绪林理性主义气质的感召。我想在此诚恳地忠告孩子们:理想主义是可贵的,但健全的现实感以及审慎、妥协甚至迂回的精神也同样是可贵的品质,也同样有古典思想的渊源。追寻理想的道路漫长,请每个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走得慢,才能走得更远。”这段话,不但适用于大陆受压抑的青年才俊,也适合台湾身处逆境的各类青年,包括血气方刚的急独派或急统派们,希望大家用理智思维,而不用激情思维。

记得李登辉当政年代(1996年),我曾应邀去台湾观选,在一场绿营政见会上,有幸跟民进党一位负责大陆事务的官员面谈。当时发生导弹风波,江泽民想恐吓台湾选民,不要支持绿营。结果事与愿违,反倒挖了蓝营票仓,帮陈水扁上台。在讨论大陆武力犯台的时候,有人提到某解放军将领(好像熊光楷?)发话,说“宁可台湾不长草,我们也要这个岛”,现场民进党人高调回应:“那我们就焦土抗战,跟共军血战到底!”我私下问那位民进党大陆事务官员:“你们绿营有多少成员,真有焦土抗战的决心和勇气?”他诚恳回答:“哪有什么焦土抗争决心!也就说说而已啦,目的无非是增加一点跟老共谈判的筹码。”如今20年过去,假如民进党的急/武独人士还是空耍嘴皮,表面说打,实际想谈的话,我看袁文再鼓吹“宁为玉碎”、“鱼死网破”,也不过是川语所说的“提虚劲”。

说到这里,不得不批评两岸均有的“民粹化”趋势。所谓“民粹”,含义多种,这里专指“过度激情的民意宣泄” ,在大陆是急统/武统,在台湾是急独/武独。当然,台湾民意容易观察,通过言论和公投都不难看出。而大陆没有独立报刊和全民公投,难道也有“真正民意”么?这看怎么说。既然“民粹”是指“过度激情化的民意”,凡由肾上腺思维导致过激行动,都属于愚蠢的民粹表现,至于背后是有人组织煽动,还是独立自主判断,没有太大区别。在多元化的正常社会,民粹化趋势可以经由理性化的言论和行动,加以平衡引导,避免过度破坏。而在极权专制社会,没有理性批评的生存空间,官方还想操纵民意,利用民粹表达自己不便表达的意图,因此,破坏能量可以倍加。具体到台海关系,最近台湾的急独民粹有抬头迹象,例如去孙去蒋,利用228纪念日跳动暴力行为等,如果蔡政府不加约束,有可能刺激大陆(及台湾)急统民粹迅速反弹,从而给军方鹰派提供可乘之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的一分民粹,能引发大陆三分民粹,所以袁文观点令人忧虑。

三,熊玠“传话”的启示

既然三不现状难以持久,而统独决战又该避免,那台海关系还能有其它选项吗?这得看两岸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了。如果不忌讳用语选择,只关心实际利益的话,我看有种模式选择,既可以满足大陆的“统一”欲望,也能够满足台湾的“独立”需求,那就是熊玠教授曾经提过的一个思路,不妨称为“既统又独模式”,虽然名称奇特,但思路清晰,符合逻辑。

记得八八年我去芝加哥开亚洲研究年会,有幸参加了一场两岸专题讲座,有台湾背景的几位美国大牌教授(许倬云、高英茂、陈庆、邱宏达、熊玠等)悉数到场,妙语连珠,气氛热烈。会后聚餐,恰与熊教授同桌,于是我问他,报上所说的“熊玠传话风波”究竟怎么会事?他对我说的情况如下(回忆如有不准,请熊教授或其他知情者纠正):

那年他应邀访问大陆,受邓小平数次接见,对谈时间总计六个多小时。老邓谈到,两岸只要同意一个中国,什么都可以谈,包括修改宪法、国名、国旗等等。熊随即问邓,有无可能让国民党回大陆某个省(比方福建)掌权。老邓回答“当然可以。别说一个福建,就是长江以南所有省份都让国民党领导,也可以谈。”不过老邓追问“这是不是台湾领导人的意思?”熊玠说:“是我们几个教授的想法。”老邓说:“如果是台湾领导人的想法,我们可以谈。如果是你们教授的意见,我不跟你们谈。”这就是报上热炒的“熊玠传话风波”。后来大陆官媒说,老邓没那么说过。熊玠本人也表态,说他没有受命传话。但他从来没跟我否认过上面讲的情况。我相信熊玠诚实,实在想不出他有编造动机。我们起码可以据此猜想,在台海前途的思考上,老邓更有魄力,不乏历史前瞻性。

如今的习总书记,有没有老邓当年的眼光和胸襟?我们无从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老邓畅谈台海局势的时候,八九六四还没发生。后来经过那场动荡,又经历苏东波的剧烈冲击,如今形势大变。虽然老邓大胆走资,中国经济奇异腾飞,富国强兵初见成效,但片面走资导致社会病态,江、胡两朝无所作为,到习近平荣登大位的时候,各种矛盾已积重难返,危如累卵。就算打虎运动能收一时之效,也难挽救红色江山的整体颓势。如果迷信国富兵强,认为可以展示肌肉,有可把急统提上日程。反之,如果看到危机深重,要重新修正国家航方,那么,利用台海关系做大文章,顺势推动大陆体制全面改革,未尝不是一个可能更好的选项。

比方说,开启国、共、民三党平等对话,求同存异,理性寻找解决方案。如果习近平有老邓胸怀,不妨开放党禁,让国、民两党在大陆合法,共产党也在台湾合法。中华大地,实行普选,合作竞争,结社自由,开放报禁、网禁,全方位和国际接轨。再往前走,修改国名为“中华共和国”,英文ROC,等同“中华民国”。实行联邦制,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若干自治区(或自治邦),均在联合国有一席位。除外交和国防由联邦打理之外,其它内政,均由各邦做主。

如此一来,起码一石三鸟(或许多鸟):第一,化解统独之争,理顺复杂的民族和地区关系;第二,缓和跟周边的紧张关系,专注市场竞争,放弃武力争霸;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变化,是找到治疗腐败的不二良药,解决权力合法化难题,也为中共自找到出路和退路。众所周知,解除权力垄断,合理分权制衡,开放公民普选,接受舆论监督,这四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任何民族的有效治理与社会和谐,都离不开这四条保证。它不是什么西方阴谋,更非阶级敌人捣乱,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共同探讨出来的智慧结晶,因其科学,所以有效。中国岂能例外?

结语:危机转契机,仅在一念间

本文结尾的时候,出现好坏两种迹象:坏迹象是台独民粹开始搞事,在国民党总部制造爆炸,叫嚣把中华民国赶出台湾;好迹象是:中国外长王毅在华盛顿表示,希望台湾新政府继续遵守“他们的宪法”,认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中共高官首次没提“九二共识”,也是首次表达对民国宪法的尊重和某种肯定。如果王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官方某种新思维的表露,我们应该欢迎。

大陆去年十月召开的《两岸孙中山思想研讨会》邀我出席,因健康原因未能如愿,但提交了一篇书面发言,题目是《回归中山理念,重建两岸共识》,呼吁重点,就是放弃所谓的“九二共识”,回归中山理念,采纳民国宪法。不但走出两岸关系新路,更为大陆社会转型提供契机(见网刊《中国总览》)。据说与会代表反应热烈。王毅外长此番言论,虽然离我所倡议的目标尚远,但与以往官方的死硬表态相比,有所进步,值得肯定。

回顾历史,不胜唏嘘。当年蒋经国一念之差:“世界没有永久的执政党,由他们去吧!”于是放弃威权镇压,开放党禁报禁,从而改写国民党和台湾历史,打破中国人“不配民主”的百年神话。大陆的进步何尝不是如此?邓胡赵一帮老人,敢逆“凡是”潮流,大胆走资,也是一念之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用改革先锋袁庚的话说“总不能老让人民这么穷吧”。今天,若习近平有足够魄力,敢于启动政治改革,根本扭转被动局面,思路可能也在一念之间:“总不能老不让中国人投票吧”。

总之,一念之差,扭转乾坤,柳暗花明,机遇空前。是否如此,让我们拭目以待。

(初稿:2016年2月28日;修改:3月6日)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

《公民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公民议报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6787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