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議報》記者 刘睿
2016年7月26日
昨天,星期一,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博士應邀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和商學院聯合舉辦的州政府、地方政府官員暑期高等行政及政策訓練班上演講,給學員們介紹中國的經濟狀況。
楊建利博士在演講中講到,中國政府為應對經濟下滑所進行的供給側改革期待給經濟供給方企業以更多的自由空間,以供給創造需求,從而解決內需(消費)不振的狀況,這個目標與目前的中國的政治現實是相違背的,因為這個目標的實現必須主要靠市場配置資源要素,然而從中國的政治上看,沒有跡象表明政府將停止對市場的強力干預,改變主要是權力而不是市場配置資源要素的現狀。供應側最重要、最活躍的部分應是私營的中小企業,它們最需要金融支持,然而中國政府死保國有企業為主導的公有制經濟,政府權力控制金融體系幾乎不計成本地為國有企業輸血,私營中小企業得不到應該有的金融支持,這一點不改變,供應側改革就是空話。中國政府強調,供給側改革的一個工作重點是,增加有效供給,消除無效供給,然而由誰決定哪些供給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供給的有效還是無效是由需求是否能平衡供給來決定的,不是行政和政策來決定的,假如供給側的國有企業的生產成本不解決,總供給的成本仍然會太高,人們消費意願就不強,需求就平衡不了供給。楊博士特別強調,不能用西方經濟的經驗和理論研判中國經濟,中國的行政強力是市場經濟國家沒有的,中國的行政強力可以令人驚訝地讓中國的經濟躲過一個又一個危機,但是它把危機都累積起來最後一起爆發。中國為了政權穩定,短期內很難擺脫對GDP的依賴,特別是要避免大規模失業引起社會震盪,行政措施總是往避免中產階級造反的政策傾斜,這是判斷中國短期經濟政策的三個主線。在所有的行政措施都窮盡的時候,中共政權還會使用印鈔和軍警兩招來維持政經穩定,這也是瞭解中國的經濟必須知道的事情。
《公民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公民议报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Post Views: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