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

中國共產黨在七月一日慶祝建黨一百週年,彷彿總書記習近平連任第三任的加冕典禮。習近平將中共百年黨史的成就,大致歸結於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了中國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實現了全面脫貧,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要問的是,這些成果,需要花上中國一百年的時間和賠上數千萬人生命的犧牲嗎?而這些成果,果真實現了一百年前中共建黨的目標?

五四:民主科學擁抱世界潮流

中共建黨是共產主義國際運動在中國傳播的開花結果,而中國之所以有馬克思主義的引進,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在帝國主義侵凌下救亡圖存的危機感,另一方面則與俄羅斯十月革命後建立的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其所支持而於一九一九年三月成立的第三共產國際的倡導有關,蘇俄刻意改善中俄關係以突破其自身之外交孤立,從而使中國人對孫中山所稱蘇俄的人民獨裁政體充滿好感。中共的創黨總書記陳獨秀,原任國立北京大學文科學長,任內主持《新青年》雜誌,提倡之「德先生」與「賽先生」,即民主與科學,成為引領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時代精神,而使那一代的少年中國得以熱望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彰顯的民族自決、民主獨立和科學社會主義的人道理想。

五四之隔年即一九二零年二月,陳獨秀帶著馬克思主義社會革命的浪漫情懷,離開北大前往上海組織工人運動,隨後共產國際派遣蘇俄共產黨遠東局海參崴分局外國處黨員維經斯基(Grigori Naumovich Voitinsky)組團訪華,維經斯基由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李大釗教授引薦,到上海拜訪陳獨秀,陳獨秀便以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基礎,於一九八零年八月在上海法租界《新青年》編輯部成立中國共產黨,陳獨秀當選中共臨時黨中央書記。現在中共慶祝建黨一百週年,是以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共第一屆全國黨員大會起算的,嚴格說來,中共已經一百零一歲了。

中共一大舉辦日期,根本也不在七月一日,而是七月二十三日。原來與會者當天會議時都沒認真記錄日期,開了幾天會,懷疑法租界特務出現,為了安全因素,緊急轉到嘉興縣南湖租船繼續開會。後來會眾對不起來確切的開會日期,所以就訂為七月一日,也就這樣因襲了下來。

民主革命:建立真正民主的中華聯邦共和國

一大時陳獨秀在廣東省擔任教育委員會委員長,無法出席,但宣言、黨綱皆由其起草,時還帶有書呆子氣,主張共產黨人的純潔性,採取不妥協政策立場,主張社會主義革命、無產階級單獨戰鬥和秘密組織,同時抨擊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和南方護法政府非常大總統孫中山,讓共產國際代表馬林(Maring)好生為難,所以一大雖然選出了陳獨秀擔任第一屆書記,關於宣言和黨綱,還是決定陳獨秀就職時再由其決定是否公布,而在事實上加以擱置了。

共產國際是準備選擇與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合作的,所以也就如此要求其中國支部。一九二二年七月中共在上海舉行二大,決議採取民主主義革命的聯合戰線政策,進而於八月於西湖舉行的中央執行委員會議,依照馬林建議,決議黨員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由陳獨秀、張國燾和蔡和森起草的二大宣言,宣示兩階段革命論,當前的目標是從事反資本帝國主義和反軍閥官僚封建勢力的民主革命,最終才要以階級鬥爭手段達到共產主義社會,因此共產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民主政治,在中國本部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國,從而基於民族自決自治原則,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部成立民主自治邦,而以自由聯邦制,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此外,則主張工人和農民,無論男女,在各級議會市議會有無限制的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罷工絕對自由,最後呼籲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解放全世界。

國共合作:新三民主義

國民黨決定聯俄容共後,於一九二四年一月於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國民黨政治顧問鮑羅廷(Mikhail Borodin)依照《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關於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和國民黨問題的決議》基本精神起草國民黨一大宣言,草案由國立上海大學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瞿秋白翻譯,汪精衛潤稿,經孫中山同意交由大會決議通過。其後孫中山則自當月起至八月,在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禮堂演講《三民主義》,闡述國民黨一大宣言理念。中共黨史為區別其與孫中山先前未經共產主義影響的三民主義,而將之稱為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在民族主義對外主張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對內主張中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對民族壓迫。民權主義主張五權憲法、權能區分、直接民權、代議民主和地方自治,民生主義則主張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孫中山後又手撰《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主張以軍政、訓政、憲政三程序,由國民黨以黨建國、以黨治國,而依各縣各省條件,分層逐步推動民主化,最終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舉行全國大選,還政於民。新三民主義是共產國際指導下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產物,也是中共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黨的最低綱領。

支持臺共:臺灣民族獨立

中國國民革命的進展,給殖民地臺灣的進步青年無比的鼓舞,以上海大學社會系林木順、謝雪紅為中心的臺灣學生,以交換學生方式被派往蘇俄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留學,在當地接受了共產主義的洗禮,遂決意承擔起解放臺灣的歷史使命,一九二八年四月,在日本共產黨委託向忠發領導的中共中央派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任弼時(彭榮)以及朝鮮籍中共黨員呂運亨的列席指導下,上海臺灣學生讀書會於上海法租界召開日共臺灣民族支部一大,以打倒總督專制政治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為號召,通過日共中央委員長渡邊政之輔和中央委員佐野學起草的黨綱,提出臺灣民族獨立、建設臺灣共和國、廢除壓制工農的惡法、罷工、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擁護蘇維埃聯邦、擁護中國革命和反對新帝國主義戰爭等等主張,並選出年僅22歲的林木順為書記長。

這是共產國際對殖民地臺灣的衷心祝福,日本和中國共產黨人超越民族主義對臺灣獨立建國的支持,是多麼令人感動的國際主義情操。

陳獨秀批判黨國個人獨裁

一九二七年四月,國民政府發動清黨,以《反革命罪條例》為法律工具,對中共黨人實施白色恐怖鎮壓,陳獨秀領導不力,於八月被解除了總書記職務。一九二九年八月,陳獨秀上書向忠發領導的中共中央,語重心長地指出:「德謨克拉西,是各階級為求得多數意見之一致以發展整個的階級立所必需之工具,它是無產階級民主集權制之一元素,沒有了它,在黨內黨外都只是集權而非民主,即是變成了民主集權制之反面官僚集權制」,年底陳獨秀在由其領銜與並起草的〈我們的政治意見書〉中指出,當時中共黨人的主要政治任務是投身勢必到來的民主立憲運動,以便力爭徹底的民主主義作為過渡時代政治鬥爭形式。不過陳獨秀在中蘇東北中東鐵路軍事衝突中反對中共「武裝保衛蘇聯」的主張而遭到共產國際批判,為中共開除黨籍。儘管如此,陳獨秀仍關心中共的發展,一九三一年五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中共左派反對派,擔任書記,以爭取中國民主化為主要政綱。當年年底十一月,中共由毛澤東領導在江西分裂割據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十二月一日,毛澤東、項英、張國燾聯名發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布告》,宣告:「從現在起,中國疆域內有不同的兩個中國。」,陳獨秀遺憾中共以農村蘇維埃制度抵制國民會議運動,並未能把握住民主革命的時代特性。

一九三二年十月,陳獨秀被國民政府以危害民國和以文字為叛國之宣傳罪下獄。陳獨秀在〈辯訴狀〉中慷慨陳詞,批判將在野黨反抗不忠於國家或侵害人民自由權利的政府黨而主張推翻其政權、以及力爭憲法上集會、結社、言論、出版、信仰之自由權利視作叛國的錯誤,更抨擊國民政府法律只制裁小民,放任實質危害民國的軍閥段祺瑞不追訴,還讓人妄稱做共和元勳,卻將力爭實現國民立憲會議以裁判軍閥官僚的他法辦。

陳獨秀在獄中通過廣泛的閱讀和反思,對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在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斯大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統治下走向個人獨裁的現象中看出了共產黨黨國體制的問題。一九三六年三月,他發表了〈無產階級與民主主義〉一文,指出「最淺薄的見解,莫如把民主主義看作是資產階級的專利」,他指斯大林不懂得這一點,拋棄了民主主義,代之於官僚主義,乃至於把黨,把各階級蘇維埃,把職工會,把整個無產階級政權,糟蹋得簡無比醜陋。」一九三七年他因國共第二次合作,組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獲得特赦提前出獄,他對於蘇聯黨國體制問題看得更加清楚,在一九四零年〈給西流的信〉中,陳獨秀力陳憲政法治、民主人權和反對黨的價值,他指出無產階級民主和資產階級民主只是實施範圍廣狹不同,不在於有另一套內容,蘇聯的個人獨裁不單在斯大林個人的問題,而是蘇聯缺乏大眾民主的機制,又有祕密政治警察和一黨專制可由獨裁者利用,不容許思想、出版、罷工、選舉自由。

背叛革命

馬克思主義是由關懷無產階級立場出發的人道主義,主張徹底的民主制,階級鬥爭的思想如果不能把握其與社會契約論和人民抗命權的思想關係,就會淪為黨國專制的飾詞。但無論如何,如果要解放人類,追求人格自由,必然要通過自由人聯合體的制度保障,所以人民主權、憲政民主的原則,是共產黨人在實現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必由的民主革命道路所不可或缺的武器。百年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席捲全球,正是其抓到了當時的時代需求,如以民族自決反殖民、以民主主義和階級鬥爭社會改造反封建、以被壓迫者國際聯合反帝國主義和反專制,新三民主義、民主立憲,乃至於戰後透過政治協商會議參與和平建國和制憲,也都是中國共產黨獲得中國人民和各民族支持的原因。

我們看不出今天的中共慶祝百年黨慶的正當性,他們從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就開始放手背叛革命,歷年政治運動,無法無天,犧牲多少人民性命,在黨慶中毫無反省和道歉,在習近平領導下走向極權,壓迫少數民族、反對臺灣獨立,不單是習近平個人問題或黨員修養問題,而是中國大漢族大一統主義的復辟以及祕密警察體制和反民主的一黨黨國專制政治邏輯的極致表現。中共今天炫耀以一百年時間帶領中國大陸人民脫貧全面邁向小康,我人則深深懷疑,如果中共建國後真誠實踐建黨初心和新三民主義,真正自由民主的中華聯邦早就在我們面前了。

民國110年7月2日9時

臺北晴園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42471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