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权在民和新三权分立—–东海客厅论儒宪

余东海

 

民本位堪称儒家政治最高原则,可以开出三个子原则:一、民重君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民为国本,国以民为本,民权高于主权;三、主权在民,权为民所赋。

 

不过,主权在民只是东海所倡,并未成为儒门共识。关于主权,当代儒门尚无定论,据我所知,目前就有主权在天、在君、在民、在儒等说法。

 

主权在天论有两大弊端,一是导致民意被忽略或架空,有违“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之大义;二是容易被特权阶级利用来维护极权暴政。所有极权主义无不喜欢充当上天的代表,惯于以拥有天命自欺欺人。面对祖伊的劝谏,商纣王就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

 

主权在儒也不对。闻“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不闻“天下者儒家之天下”。尽管儒天下是最好的天下,人民最幸福,社会最和谐,但儒家不会将天下据为己有。儒家乐于为天下人治天下,绝不会与天下人争天下。民意在儒,儒家当仁不让;民心不向,儒家绝不会霸王硬上弓。

 

主权在君论没有经典依据,那是法家的观点,错误非常明显。如果主权在君,汤武革命就丧失了正义性。主权在君,君主拥有天下的所有权,那就意味着“君为主民为客”和“君为贵社稷次之民为轻”。无论君主怎样残暴,政权怎样恶劣,人民都只能逆来顺受。

 

尽管在家天下时代,人民主权受到严重侵蚀,但历代儒家王朝的君主,依然不会也不敢公开否定民贵君轻和汤武革命,不敢公开将主权据为己有。对于天下,即使圣王,可以拥有的是治权教权而不是主权。

 

我认为,主权在民最正确也最符合王道大义。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丘民有两解。朱熹《集注》说:“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说:“丘民,众民也,所谓天下之民归心也。”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丘民就可以为天子,就是天下归往的王。得乎丘民就是得乎天命,一体两面,两面一体。可见在主权问题上,下得民心与上受天命是一回事。当然,得乎丘民只是得到民意合法性,还要允执厥中,遵循仁道,仁民教民,建设文明,才能获得道统合法性和保持天命。

 

《孟子万章上》说:“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舜何以避尧之子?不以帝尧之命、自身之德而登基,而将天位的决定权交给天下。

《孟子》接着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万章上》)孟子明确指出,是“天下之民”的拥戴让禹正式登天子位。“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可见孟子前面提到的“天下诸侯”,也代表了天下之民。

 

政治权力可一分为三:主权、治权、教权。主权在民,治权在君,教权在儒,这就是东海多年前作为儒宪的一个原则提出来的新三权分立论。三权分立而统归于天,反过来就是,天道在政治上有三代表:民意、君王和儒家。三权三代表,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有各自的权域,既不能受侵犯,也不许捞过界。

 

主权、治权、教权统归于天,可见主权在天之说没错。只不过,在政治上那样说,相当于一句正确的废话。政治需要诉诸于“分解的尽理之精神”( 牟宗三语),主权、治权、教权必须分而言之,各有代表。主权方面,人民代表天;治权方面,君王代表天;教权方面,圣贤代表天。这样才能落到实处并具备可操作性。

故单纯说主权在天没有意义。治权、教权岂不在天?君主奉天治民,敬天保民;儒家法天而行,宗天而教。这里的天,指天道天理,由圣人而传,为道统;由经典以载,为圣经。只说主权在天,难道治权、教权就无天可依? 同时,说主权在天,大有流弊,容易被野心家利用来架空民意,忽略民意的根本性。必须明确,天子之位获得民意认可,就是受命于天,这方面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主权在民,主权问题由民意拍板,君主上位需要一定的民意基础;治权在君,行政问题由君主拍板,人民须服从君主敬天依礼的领导。“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此之谓也。 教权在儒,教育问题由儒家拍板,“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之重,儒家为首。另外,还可以补充两句:思想问题由圣经拍板,一切问题由良知拍板。 三权不能乱,不能互换。主权必须在民,不能在君,否则变成君本位,君主极权;不能在神,否则变成神本位,政教合一;不能在国,否则变成国本位,国家主义。治权必须在君,不能在民,否则变成民粹主义或无政府主义。 教权不能在民也不能在君,教权在儒是最佳选择。这是王道政治与自由政治的重大区别之一。道统高于政统,儒学为王官学,即国家意识形态;实行新科举制,儒学为第一学科,这就是教权在儒的文化制度保障。

 

对于元首,民众只要拥有罢免权即否决权,就可以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了。关于元首的产生,我曾经提出一个不成熟的设想:首先由三界精英共同推选,然后摄政三到五年。试用结束,交由民意表决,通过则正式登基,不能通过则让贤。经过三到五年摄政,尚且不得民心,可以断定其人之不贤和不受天眷矣。

 

当然,东海不反对实行全民选举,只是不急于一时。这个问题届时可以讨论。一些在儒门中见仁见智、尚无共识而又各自言之成理的意见观点,可以置而不论,也可以简单介绍各方观点,供有兴趣者自行思考判断。

 

以新三权分立论观照,极权主义与民粹主义的错误就显而易见。极权主义的问题是君权扩大化,将主权教权都揽过来,一切权力属于君;民粹主义的问题是民权扩大化,将治权教权都揽过来,一切权力属于民。现代极权主义借助民粹主义取得成功之后,会将部分治权教权与分民众享。

 

以新三权分立论观照,儒宪与自由宪的同异也一目了然。主权在民,儒宪与自由宪不约而同;治权在君,也颇有近似。西方治权不完全在君,而是一分为三,三权分立,也值得儒宪有所参考借鉴。唯教育领域大不同,西方实行自由教育,儒家是实行以儒为本的教育制度—新科举制。

 

2017年10月30日,我在新三权分立论之外加上了一句:道统在圣,组成四在论。即主权在民,治权在君,教权在儒,道统在圣。道统由圣贤代表。道统高于政统学统,意味着君师都要尊圣,都要遵循中道原则和圣贤思想。主权、治权、教权作为奠定王道政治的三大支柱,统于道统。

 

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有一个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续不绝。我的思想基础就是这个道统,我的革命,就是继承这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说的不错,然真要发扬道统,必须落到实处。未来儒宪就要从三个方面落实之:

 

一落实为意识形态,以儒立国治国;二落实为制度形态,建设新礼乐制度;三落实于教育体系,实行新科举制,以四书五经为第一学科。

2021-7-28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儒家网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21095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44075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