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2022年8月8日
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或译裴洛西)无视北京警告,一意孤行访问台湾,激怒北京。两天后(8月4日)解放军实施前所未有的“围台四天”军演,震惊世界。笔者于此前一天接受BBC(英国广播公司)及《环球时报》的专访,率先提出“已触发第四次台海危机”的警告。
攫取民心 不得其门而入
此次北京为期4天的军事行动,其威吓效应涵盖台方、美方及国际社会等范围,有待逐一谨慎评估。然而,此次从决策文宣及民意背书的角度来观察,就现阶段的效果而言,并不成功。
北京一开始就将佩洛西访台的严重性定位过高,且自信满满,以为如此排山倒海式的恫吓下,佩洛西最终不敢访台;然而最终却毫无力量阻止佩洛西堂堂正正访台,不仅如《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之流所放言的“拦截”、“击落”未能兑现,连解放军“伴飞”亦做不到,无疑让众多中国大陆“爱国粉红”颇为失望,以致眼镜碎了一地,也搞到极高度注重政权安全的当局事后纷纷下达指示,要求稳住民心,避免出现包括游行在内的“非理性爱国行为”。
如果说未能阻止佩洛西访台只是让部分爱国的中国大陆民众一时产生挫败感,那么原本更应该着意的台湾社会的反应,则恐怕更突显了北京在获得“台湾民心”议题上70多年来,包括“改革开放”卓有成效乃至中国大陆成功崛起后,迄今仍处于不得其门而入的失败。
笔者向来主张,“统一大业”需要台湾社会的支持才有意义;北京多年来亦呼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习近平更多次强调中国的最终统一,离不开创造两岸人民“心灵契合”的条件。如今已酿成“第四次台海危机”的此次事件,究竟台湾人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促成蓝绿罕见“团结一致”
就此次台湾方面在佩洛西访台及北京实施环岛军演的立场,民进党政府支持前者、反对后者自然是不在话下。那么,在两岸政策上与民进党分歧最大的国民党又如何呢?
早在佩洛西来台前,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就已定调党内路线为“亲美爱台”,因此自然高喊欢迎。事实上,国民党党部于8月3日上午发表的声明,就明确了此立场:“国民党诚挚欢迎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欢迎任何来自国际的友人”支持台湾、支持民主自由,“希望台美关系能够更稳定,未来的交流更密切,更多双边合作”。翌日(8月4日),国民党再就大陆军演发表声明,“最近中共在台海周边实施一连串军事演习”,“严重影响威胁”人民安全,国民党“要对此表达严正谴责”。
众所周知,国民党内部还分“深蓝”、“浅蓝”、“战斗蓝”、“本土蓝”等。前总统马英九就明确表示“美国的好朋友来都欢迎”;国民党前主席江启臣也表态:“由衷感谢”佩洛西对台湾的支持,更期待未来能在美国多为台湾发声,“督促行政部门落实各项惠我措施”。选情一直被看高一线的台北市长参选人蒋万安,也表达立场“中共没有必要有过激反应”。有意2024年问鼎总统大位的中广董事长赵少康,则单刀直入地表明:“北京也不要反应过了头,狠话说多了,到时候收不了尾也很尴尬。”
就此次佩洛西访台引发的“第四次台海危机”,国民党的立场与民进党政府几乎重叠无异。换言之,北京的“过度反应”撮合了原本在两岸政策上南辕北辙的国、民两党“团结”。如此“意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自然是不乐见的,也彰显了此次北京在决策上缺乏更为缜密周全的考虑。
威吓反效果 已有前车之鉴
其实,过去以威吓之手段来阻止北京不乐见的事态发生而往往产生反效果,早已屡见不鲜。
1995年台湾时任总统李登辉访问其美国母校康乃尔大学,并发表题为“民之所欲 长在我心”(With the people always in my heart)的演讲,且首度提出“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概念定位台湾。此举引发北京嗔怒,不仅对李登辉口诛笔伐,还于同年7月及翌年3月,于台湾海峡展开飞弹演习(地点与此次有所不同,并未包含台湾本岛东部)。然而,被称为“第三次台海危机”的北京对台“文攻武吓”,并未取得如期的效果——在1996年3月举行的首次总统直接选举中,李登辉高票胜出。
过去的第二次案例,发生在2000年台湾举行第二次总统直接选举的3天前,中国大陆国务院时任总理朱镕基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以极为严厉的措辞,企图阻止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朱镕基说:“是地方性选举,是台湾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不想干预。但是我们必须讲清楚,不管谁上台,绝对不能搞台湾独立!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都不能允许!”他且进一步拉高嗓门,怒喊:“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不过,最终陈水扁仍然当选。
此后,北京就不再于台湾大选之前,就台湾选举事宜高调放话。不过此次解放军首度“围台”军演,是否会影响预定于3个月后举行的“九合一选举”结果,还有待观察。
寻求“心灵契合” 两岸和平之道
近年来,北京强调“国家治理”的概念。然而环视古今中外,国家的治理理念却总离不开“以民为本”的真谛;而如何获取民心,则是历代为政者不可绕过的课题,对周边地区关系的处理,亦不例外。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冉有、季路就季氏将讨伐颛臾而请教孔子,被孔子批评了一顿。孔子道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治世箴言,其意即远方的人若不归服,便修治文教、德政来招附他们。孔子还补了一句“既来之,则安之”,也就是若已经来了,就应使他们在这里安定下来。
孔子所强调的是,透过儒家思想的仁、义、礼、乐,先强化自身的“文”、“德”;而深化了礼教,“远人”也就自然而然随之而来了。
遗憾的是,“第四次台海危机”仍然无法逾越“不听话就揍你”的治世思维。重点是,武力固然得以征服领土,然而又如何能征服民心呢?老祖宗的教诲,今日仍值得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