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个坚持”叫板“五个不搞”

去年8月以来,中国总理温家宝借“南巡”讲话,高调呼吁政治体制改革;重提意识形态“不争论”,发出“违背人民意志,最终只会死路一条”的强力呐喊。此后他又在各种公开的重要场合,7次提到推进政治改革。特别是温家宝在接受CNN采访时说:为推动政治改革“风雨无阻,至死方休。”似乎有一种要抵抗来自党内主流意识形态阻力,时不我待的味道。然而,自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之后,各中央级媒体针对温家宝高调倡导政治改革言论,联合推出反击“政改滞后论”文章,明火执仗地重新燃起“姓资姓社”争论的烽烟,进行“划清”、“绝不”等反对普世价值的舆论围剿,大有当年要“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势头。温家宝政改声音此后突然偃旗息鼓。2011年1月12日,我曾在《纵览中国》发表了《谁锁上了总理发声频道?——温家宝“两会”能否最后一搏》一文。我在文中提到:温家宝是否只能“空谈政改”而“无所作为”?其“风雨无阻,至死方休”的信誓旦旦,是否如此不堪一击?这些种种疑问,也许即将到来的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及闭幕时的记者会会给出一个解密的答案。

今年春节后,埃及穆巴拉克下台,不仅导致“茉莉花香”在中东地区扩散,而且也已香飘北京“两会”。自互联网2月20日、2月27日、3月6日三次出现中国“茉莉花微笑”散步呼吁后,导致官方心惊肉跳,大量警力每周日紧急出现在数个大城市。当此之时,3月1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便格外引人注目。

首提中国发展道路的“四个坚持”

温家宝在本次记者会开局时,以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句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书中名言,作了简短开场白后,在回答法国《观点周刊》记者提到北非革命时表示,我们十分关注西亚、北非发生的政治动荡,但是我们认为,把中国同西亚、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这是中国总理温家宝首次就“茉莉花革命”做出温和表态。但他没有批评发生变革的国家,而是说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

接着,温家宝在回答“中国模式”时说,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当中,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是一种模式。但他同时表示,“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温家宝继而显然是有备而来地为这条道路,提出了“新四项原则”。他的原话为:“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以保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第四,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温家宝首次公开概括提炼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四个坚持”,简单地说,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很明显这个“新四项原则”,并非即席发挥,而是经过他的深思熟虑,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的符合普世价值的中国道路发展特征。这个温家宝摒弃意识形态的新“四个坚持”,不仅完全取代邓小平为中国道路设立的老“四个坚持”枷锁,而且更与3月10日吴邦国刚刚在人大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五个不搞”,即“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分道扬镳,显示了党内高层对国家不同发展目标依然存在的巨大分歧。

尽管,吴在提出“五个不搞”时强调这是经政治局常委集体通过的。但此据港媒报导,第二天落团的中央大员中,从政协主席贾庆林、主管意识形态的李长春,到常务副总理李克强、政法委书记周永康,都异口同声地表达“完全赞同”。但未见温家宝和中纪委书记贺国强有同样的表示。 由此可见,即将进入权力高层大换班的中国,正面临一场政治、经济的路线与政策走向的剧烈交锋时期,显示了中共内部十八大前的路线与权力斗争无法继续掩盖的基本现实。

“最大的危险在腐败”

温家宝在回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关于“您担任总理的职务已有8年,可能将于2013年卸任,您希望为后人留下什么遗产?您在多个场合谈到提倡政治改革,考虑到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您认为应实行什么样的改革,以使中国政府更加有效地解决人民的关切、问题和不满?比如说您支持某些领导职位进行直选和差额选举吗?”等系列问题时,首先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接着他又重复了其一贯的观点: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险。谈到此,他更加重语气地说: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他如此直言不讳指出当今中国的制度性腐败已经有死到临头的危险,必须寻求民间的监督。这在党内高层的确是不多见的。温家宝更称世上无恒古之物,只有不断改革才有生机。如此“无恒古说”令外界猜想他是否暗指执政党无“永恒”地位。接着,他又在回答“您支持某些领导职位进行直选和差额选举”问题时说:相信群众能管好一个村,也能管好一个乡,也能管好一个县,这需要一个过程。这句话的意义更在于,对“一人一票”宪政选举机制的肯定。

前两次记者会的豪言壮语

记得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时即使在谈民生问题时,也要扯到“民主权利”、“公平与正义”。当《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民生问题时他借题答“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法国世界报》记者提及更为敏感的话题:“最近您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您提到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并不是相互排斥“温家宝说:“我最近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道理,就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是悖离的。我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这被认为是倡导温家宝普世价值观的直白表达。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问题时温家宝又说:”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样的“三不足”决心,温家宝如今是否还有?

面临体制之困,难有回天之力

今年温家宝向大会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去年相比,政治改革内容一笔带过,但强调“加强完善社会管理”,维持社会稳定却成段表述。这与他前几年记者会和去年在多个场合高调“政改”明显不同 。《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是中央高层的集体意志表达,而绝非温家宝的个人发言。际此中国“茉莉花微笑”散步不断呼吁和中共“十八大”进入倒计数之时,温家宝不得不向中南海坚持“两个绝不”和“五个不搞”主流妥协,所以只能把“维稳”当作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此强化社会压力空间。

因此,此次温家宝即使面对记者谈政治改革,也只能打“社会主义招牌”,重复“党的领导”。比如他把普世价值倡导的公平正义说成“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来招摇过市;说“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稳定的、和谐的社环境,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地进行”云云。这是温家宝的体制内局限性,也是他由党决定的政治宿命。熟知中共政治生态的观察家们不难从本次温家宝答记者问中发现,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之后已被政治局主流意见“修理”过的温家宝,当下既没有了前两年记者会上主动谈民权的激情,也失去了当年大言“三不足”的底气和去年一再倡政改“风雨无阻”的锐气。今天,仅余下两年就将谢幕的温家宝,能为中国发展道路留下用“新四个坚持”叫板“五个不搞”的“精神遗产”,就已经十分不易了。

其实,温家宝在党内势单力薄,始终无法确立其正统地位。这迫使他去年两会在答记者会中自叹“机会不多了”,今后三年要效法屈原“九死未悔”的悲情宣示,颇点当年赵紫阳在天安门看望学生说“我老了”的味道。在今日中国政治生态下,不仅党务、人大、政协都构成了对温家宝施政的制肘,而且宣传、政法两大保守系统唱红(核心价值)打异(异见人士),遥相呼应。因此,当今中国依然看不到真正自上而下政治体制改革的契机与环境。温家宝注定受体制之困而没有回天之力,只能“尤抱琵琶半遮面”地发发党内异见而已。

《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hinaeweekly.com)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4554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