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反右”斗争已经过去56年,除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浦熙修等几个主要领袖人物,绝大多数“右派”都平反昭雪了。至今对“反右斗争”的分歧不多,好象只剩上一个“阴谋”与“阳谋”、“引鱼上钩”与“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争论。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属于“战术”问题。至于“战略”问题,共产党为何要发动整风?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因何要帮助共产党整风?共产党一口咬定是真心实意搞整风,民主人士一口咬定是真心实意帮助共产党整风。既然双方都是“真心实意”,又怎么会闹到反目成仇呢?仅仅用“阴谋”与“阳谋”、“引鱼上钩”与“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战术来分析“反右”的起因,只是抓了一点皮毛而已。无法从根本上实质上总结并吸取那一场政治灾难的深刻教训。

  敝人的观点基于对“反右”前的“高饶”事件,“反右”后的“三面红旗”运动,与“反右”的因果关系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一、“高饶”事件到今天整整过去六十年了,据“高饶反党联盟”的主要成员张秀山等人晚年披露的材料,高、饶的矛头是指向“白区党”的代表刘少奇、周恩来,联络的主要对象是“红区党”的彭德怀、林彪,甚至包括“白区党”的陈云。这完全是毛泽东的授意。毛泽东甚至密授“东北王”高岗调查刘少奇在满州坐牢的历史问题。解放初期,毛泽东因何要整肃刘少奇?原因简单明瞭,刘少奇带着新夫人王光美回娘家天津调查研究,到处鼓吹“民主革命新阶段”。毛泽东要高岗联络人打倒刘少奇,但不准高说是他的“授意”,更不准泄漏调查刘少奇历史问题的绝密行动。高岗只能说是自己的“建议”,谁知非但没有得到彭德怀、林彪等“红区党”骨干的热烈响应,反遭“白区党”骨干陈云的揭发。毛泽东不得不挥泪斩马谡。高饶的失败让毛泽东领教了“白区党”的厉害,认识到依靠党内斗争是扳不倒刘、周的,且刘、周的追随者愈来愈多,以邓子恢为首的一批高级干部,公开或私下支持“民主革命新阶段”,反对“一步跨入社会主义”,被毛泽东讥讽为“小脚女人”。这个“高饶事件”,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不仅没有掺和,甚至不知情,因为这是共产党内的高度机密。毛泽东当然还弄不清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对“白区党”的态度。然而,对反“白区党”第一回合的失败决不甘心,想利用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向“白区党”进行第二回合的挑战。这是毛泽东要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帮助共产党整风的起因,从这点上说,毛泽东是真心实意的,决不是什么“引鱼上钩”。至于如何帮助共产党整风,只是战术的运用问题。“从来能兵观远略”,一切战术皆服从于战略目标。

  二、“反右斗争”之后的政治运动是“三面红旗”。一面是“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思想政治路线;另一面是“大跃进”:工业上赶超英国,一年搞1800万吨钢。农业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是针对“小脚女人”的;第三面是“人民公社”:“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共产主义路一条”。这是针对“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经过这一场“反右”斗争,刘少奇彻底放弃了“民主革命新阶段”,“小脚女人”中除邓子恢等个别人,以刘少奇为首的绝大多数人不仅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甚至一步跨入共产主义了。毛说十五年赶超英国,刘说十五年实现共产主义;毛说十年超过英国,刘说五年足够,甚至三年就可实现……刘比毛更疯狂。因此龙颜大悦,在第二届人大上,把国家主席“禅让”给刘少奇。

  三、“三面红旗”以失败而告终,带来的是三年大饥荒。1959年的庐山会议原本是总结“三面红旗”的教训,“红区党”的主要人物彭德怀如果把大跃进的责任全部加在刘少奇头上,或者把主要责任推给刘少奇,甚至只要说“责任人人有份”,他决不会倒台,决不会定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国防部长的职位决不会被林彪取而代之。彭德怀偏偏实话实说,把大跃进的全部错误算在毛泽东的账上,都是“上有所好”引出的恶果,这就犯下大忌。此后无论怎么“反右倾”,总是长了“白区党”志气,灭了“红区党”威风,彭德怀打乱了毛泽东的政治战略,毛泽东毫不手软地结束了彭德怀的政治生命。

  四、庐山会议上,刘少奇披挂上阵,率领全党狠批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又一次赢得毛泽东欢心,决定退居二线,让刘少奇与邓小平主持中央一线工作。尽管刘少奇召开“七千人大会”,制定“八字方针”,全盘否定“三面红旗”,毛泽东觉得时机未成熟,仍然同意在第三届人大上让刘少奇继续担任国家主席职务,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五、到了1966年,毛泽东依靠国防部长林彪的枪杆子,“中央文革小组”的笔杆子,彻底抛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鼓动无知又狂妄的学生,向刘少奇、邓小平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开炮,又把15年前交给高岗秘密办理的调查刘少奇历史的重任交给自己老婆江青去完成,最后终于将刘少奇打成“叛徒、内奸、工贼”,不仅结束了刘少奇的政治生命,同时消灭了刘少奇的肉体生命。

  由此可见,“反右”运动的实质是“文化大革命的预演”,是一次“流产的文化大革命”。那么毛泽东因何从1949年到1967年的十八年间,从不把他的政治战略即最终目标是打倒刘少奇向全党透露一二呢?林彪事件之后,毛泽东曾对江青讲过这样的“私房话”:“我们这个党,是藏龙卧虎之处。要在这个党里站得住脚,要靠资历和权力,还要靠手段和艺术。我从来把政治斗争艺术化的。如果什么事情都让人摸透了,你就会输的。那还有屁的政治。”用词虽有点粗俗,意思却是颠倒不破的真理,即权谋的深不可测。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右中根本无有什么“阴谋”、“阳谋”之分,因为“权谋”即是“阴谋”,绝对不可能是“让人摸透”的阳谋!

  一言以蔽之:毛泽东开始号召大鸣大放,发动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帮助共产党整风,确是“真诚的”、“真心实意”的,但毛泽东心中的这个“党”指的是以刘少奇为代表的“白区党”,不包括以他为代表的“红区党”,更不包括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本人。大胆设想,如若“大鸣大放”的主要矛头是指向“民主革命新阶段”,指向“小脚女人”,甚至公开点名批判“白区党”,肯定不会进行后来的“反右运动”。而整风运动的实践,恰恰开始就和毛泽东的本意相悖,决大部分意见是针对“红区党”的,到罗隆基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大知识分子”、“外行领导内行”的意见一出,等于公开宣称批评对象不包括“白区党”了,因为以刘少奇为代表的“白区党”成员基本上是大知识分子,基本上是经济建设的“内行”。这样的矛头指向与毛泽东整党整风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怎么会不引起龙颜大怒呢?依靠高岗为首的红区党整“白区党”没有成功,发动民主党派整“白区党”还是惨败,毛泽东恼羞成怒,只能选择“顺势而为”,先收拾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让右派当“白区党”的替死鬼了。

  实际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及广大知识分子,即使在“反右”之前得到毛泽东的秘密通报,也不可能拥护毛泽东的“狂想社会主义”,批刘少奇的“民主革命新阶段”。因为他们最初拥护共产党是因为相信共产党夺取政权后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制定的大政方针。他们绝对没有想到,更不敢相信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前信誓旦旦地要搞新民主主义,夺取政权后却一步跨入社会主义。如果一开始就清楚共产党夺权后要搞“共产”,恐怕他们也不会与共产党站在同一条战线,同心戳力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了。因为他们全都不是“共产主义信徒”。怎么可能跟着共产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呢?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把“民主革命新阶段”、“新民主主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等等,皆视为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修正主义,视为复辟资本主义;唯有他毛泽东搞的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由他毛泽东领导,别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担此重任。这就必然造成“权力之争”,必然担忧大权旁落,必然要清除与他争权分权的人。据周恩来的贴身卫士张树迎回忆,林彪事件发生后,毛泽东病得昏迷不醒,周恩来前来探望,进门就大喊大叫:“主席,大权没有旁落,大权还在你的手中!”别人没有听清,张树迎离周恩来最近,听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由地感叹:知毛主席者,唯周总理也!

  温故而知新。我们撇开“反右”斗争的“阴谋”与“阳谋”之争,撇开“引鱼上钩”、“引蛇出洞”与“树欲静而风不止”之争,必须清醒地认清“帮助共产党整风”的极大风险。不错,毛泽东时代已经过去,他的一生都是为了手中的绝对权力,共产党内不太可能再出现毛泽东这样的独裁领袖。然而,当今共产党仍然是一党专政,这一党的权力与当年毛泽东一人的权力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中共十八大总书记习近平最近在民主党派座谈会上声称:“共产党听得进最严厉的批评。”当今无论是参政议政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无论是积极投入“反腐败”斗争的广大群众,譬如最近有一千多名专家、学者、知识分子连署,要求中央委员带头公布个人及家庭财产,准备呈送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敝人奉劝你们都要切记,自己只是执政党的“同路”,绝对不是“同志”。“参政”不是“执政”,“议政”不是“施政”。执政党请广大群众投入“反腐败”,目的是不断巩固自己的政权。一旦发现“参政议政”者有“功高盖主”之嫌,一旦“反腐败”触动了执政的根基,执政党一定如当年毛泽东维护个人的绝对权威那样,用更大的力量维护一党的绝对权威,毫不手软地消灭“参政议政”的“出头椽子”,毫不手软地消灭“反腐败”的“先头部队!这是不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这样的清醒认识,没有这样的高度警惕,在当今执政党的“阳谋”面前,必定重蹈当年“反右”运动的覆辙!奉劝诸位好好读一读当今大陆流传的一首民谣《共产党了不得》:

  共产党,
  了不得!
  说不得,
  碰不得,
  一说他更红,
  一碰你变黑!
  谁敢不识相,
  想活活不得,
  求死死不得,
  真正了不得!

中华癸巳蛇年春节 修订

(作者为国际独立中文笔会会员)

2013年2月15日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5326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