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2月17号转载《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文章,叫《美以偏概全诬中国“假货第一”意在推行贸易保护》。核心意思无非是说,中国不是“假货第一”,这是美国“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手段”,是给中国“泼脏水”。

  美国的意图是否在于推行贸易保护,这是一个动机问题。对于任何一个行为,其背后的动机可能性都有很多,不同立场的人,从不同角度解读,完全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现在有一个富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了一大笔钱,改善他们的生活及教育状况。这时,如果有不同的群体去揣测他这一“善举”背后的动机,可能会有哪些猜测呢?也许有的会说“他真是大好人,是孩子们的恩人”;也许有人会说“炒作,纯粹就是想搏眼球,要不然干嘛不偷偷去做,要让媒体知道”;也许还有人会说“这是政府的责任,你这样越俎代庖,其实是放纵政府忽略他们的职责”……

  总而言之,很多动机都可能造成同一个行为,同一个行为的背后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动机。如果要用充分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来证明某一种动机的存在,很多时候是难以实现的。可是有一个结果、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富翁捐款给孩子们,确实改变了他们的贫困线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所以有些时候,只要结果是好的,何必那么执着于难以论证的动机呢?

  回到美国“污蔑”中国“假货第一”的问题上来,中国是否“假货第一”,我没做过这方面的全球调研统计,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一个在土生土长的中国普通百姓,我知道中国假货泛滥,由来已久。

  从普通商品的假冒伪劣到食品,甚至药品,无不所及。网上曾被媒体曝光的什么“假冒避孕套”、“康帅傅”、“娃恰恰”、“小夭鹅”、“阿尔脾斯”、“旺子”、“瓢柔”、“地沟油”、“苏丹红”、“三鹿奶粉”……你能想到的,以及你所想不到的几乎全有假!

  有时候我甚至想,一般商品你假冒赚点黑心钱也就算啦!给老人的保健品,给婴幼儿的奶粉,甚至病人的药品,这些全都是关乎人生命健康的东西还造假,真他妈没人性了!而监管部门又是如何监管呢?诚如海外版《人民日报》的文章提到的“3.15”,监管部门“表现出来的监管力度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的”。其他国家是否能够做到,我不知道,也无意探讨。我也肯定监管部门在每年“3.15”所“表现”出来的打假力度,然而我奇怪的是,为什么非要到“3.15”才这么卖力的打假,每年每天不都应该像“3.15”这样卖力打假才对吗?如果每天都是“3.15”,假冒伪劣还会泛滥成今天这样吗?如果监管部门不能做到每天都是“3.15”,那么“3.15”本质上又何异于一场“打假秀”呢?

  海外版《人民日报》文章称“2013年,公安部共破获损害民生的制假售假案件55180起”,中国打假力度“有目共睹”。可是“55180”这一数字不也恰恰说明“制假售假”在中国的“泛滥”与“严重性”吗?

  美方所谓“假货第一”的排位无论正确与否,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官媒,我觉得与其唇枪舌剑去争论“第一”抑或“第二”的排位,倒不如花点时间“反求诸己”,对于民众健康和国家进步岂非更有意义?毛主席不是也提倡“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

  美国现在说我们是“假货第一”,那我们就要反思自己到底是不是,如果是,我们感谢他们直言不讳,我们改正;如果不是,我们要防微杜渐,把“假货第一”当成一个“警钟”,一个“病毒”——远离它,又有什么不好呢?

  如果一看到别人对我们“负面的评价”或“指责”,就只想到“反击”,而不去自我“反思”,那么终究会有一天,我们只能听到“顺耳”的言语,活在一个从形而下,“假”到形而上的时代。想必这也不是《人民日报》诸公们想要看到的吧?

2014年2月17日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6048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