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记、不恐惧、不冷淡、不堕落,不放弃
–记成都酒案四君子和川渝的八九兄弟”

征文


个人语境中的1989

 

杨雨

 

   1989,这个看起来一般的数字,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关键词,对部分中国人来说,承载了太多的意义,或者悲壮,或者伤感.28年以后,悲壮,伤感,控诉,是不是我们唯一纪念64的方式?28,几乎就是一代人的时间,在我的个人语境中,对天安门事件参与者后代及其家属的个人关注,可能更加具有故事性和现实意义.


   去年,在成都发生的民间人士制造铭记8964酒案,在我看来,是将传播天安门事件日常化与生活化的具体表现.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酒,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成都4位民间人士这个行为本身,创造了一种意义.关于这瓶酒背后的故事,有很多我们还不了解,,是谁首先想到这个方案的?如何具体实施这个方案的?酒的商标是谁设计的?用什么软件设计的?找成都哪一家印刷厂印出来?在整个事件之中,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他们每一个人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心理状态是如何起伏波动的?等等,都需要我们去逐渐的了解.其中的故事性一定非常精彩.所以,多概念化的理论,都需要具体的行动来显现.否则,空洞的概念就会陷入泛泛而谈的层面.


   当然,我并不是说,每一个关注天安门事件的人都要作出一番宏大的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具体的小事.比如,89二代炒几个菜,熨一件衣服,联系一下住处,联系一下工作,或者,协助89参与者家属跑一下腿,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我认为就很好.因为这些具体事情本身,就具有了意义.在这种语境下来看,大事或小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不做.说到底,关注天安门事件,就是关注人.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当我们都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从事一些具体小事情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说:时间开始了.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

《公民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公民议报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7510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