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中共四中全会今天按计划闭幕,不过这场为期四天的会议让外界猜测到中国政局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本周,来自中国各地的党政官员齐聚北京讨论中共的未来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习近平上台以来首次在双重压力下面对他的幕僚们。香港抗议的升级,导致这个原本人口并不众多的亚洲城市变得更加焦躁起来,因此在由政府主导的亲北京团体的舆论压力下,一些对中国国旗作出不敬行为的人受到香港高等法院作出一系列的判决,但是判决结果却没有让这些团体满意,显然,中共在这场反政府示威游行中动用了统战部的力量来更严厉打击这些香港本土的抗议者。
(北京树立习近平个人崇拜,美联社图片)
贸易战产生的交锋持续进行,美国似乎愿意与北京达成贸易共识,但是北京对于美国在某些涉及中国结构性原则问题上始终不作出让步,这使得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变得更加困难。当然,在联合国,一些西方国家对于新疆人权问题感到愤怒,他们不得不就贸易和人权问题选择其一。有分析认为,中国很大部分的实体和虚拟经济都把持在中共身上,而中共却利用一些统战方式将这些实体经济公司采取变相的商业措施进行非官方化。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策略,这种策略也只有像中共这样的政党使用。所以,美国与中国谈判就好比是与中共谈判,很大程度上中共并不代表中国人民。糟糕的人权政策和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给中国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很多中国的中产阶级希望在这波谈判稍微缓和之时开始大规模转移自己的资产,以便减少资产的缩水。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对于中共强力推行“一带一路”政策,西方国家开始变得更加警觉起来。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使得北京再次与世界的距离逐渐拉大,因为人们不会相信这项政策不带有一点政治目的。相比中国国内,中国民众对于这项政策的实施显得尤为陌生,意识形态的管控升级给中国人的思想无形中加上了一把枷锁,这把枷锁就是中共长期实施的激进民族主义政策,使得教育和文化发生很多难以想象的变化。
在四中全会过后,有专家分析称,中共出台的政策包括:更加注意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和党内不满势力的清剿。制度问题是原则性问题,即便是对于外交和经济贸易问题也不会在制度性的问题上让步。制度的权威性是关键问题。似乎北京一直希望能够在维护政权稳定上做出更加突出的政策。中共内部会不会出现一系列改革措施也是这次会议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习近平来说,掌控中共对他的政治生存至关重要,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他看来急于防止目前的挫折演化成对他和中共执政能力的更广泛怀疑。自2012年以来,他一再推出旨在消除官员腐败、帮派主义,以及官僚机构四分五裂的运动。这样持久的运动触及到了党内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在这次会议上,很可能重新洗牌一些机构的人选。
很多外国投资者担心,四中全会过后中国的投资环境可能会进一步的恶化,带来的持久经济影响对于中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和警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