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读周小川一番讲话的感想


图1:呼吁限制气候变化的活跃人士要求格拉斯哥与会者采取严肃行动以减少碳排放,图片来源:盖蒂图像

一、周小川说:在数据上打太极拳,特别是打给外国人看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描述一个人说话、做事象打太极拳一样,是指这个人不公开可以检查的的目标,具体执行的措施和表明应该承担的责任等等。

简单地说,2020年下半年中共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从只谈碳达峰,改为既谈碳达峰又谈碳中和,简言之,变“一碳”变为“两碳”。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视频发言)宣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共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向世界宣布碳中和的努力方向: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在2020年9月22日之前,中共领导人谈的都是碳达峰,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每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发言指出:“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那时习近平只谈碳达峰,没有谈碳中和。中共领导人都喜欢数字来简化语言,比如四项基本原则、三个代表、四个自信等等,碳达峰与碳中和就简化成“双碳”,那么之前就只有碳达峰,是“一碳”。记得演员黄渤曾演过这么一段,演员在演戏时没有台词,只是念数,1234567,在后期制作中再把台词加进去,可以用一切内容来取代数字。

据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9月22日之后,习近平在2020年中又五次(!)重复了中共政府的“双碳”目标,分别是2020年9月30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11月12日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11月17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11月22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上和2020年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

对于习近平的表态,从“一碳”变为了“两碳”,中共的智库们是怎么看呢?原中国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谈话很有代表性。

2021年4月21日周小川在“30·60目标的实现路径和经济金融影响”的研讨会对此发表评论:“2030年的目标明确了碳排放强度减少65%等任务,但排放总量究竟是多少,还不清晰,听起来各家分歧也不小。显然年度碳排放的总量规划尚不清晰,这可能会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继续不使用绝对量指标,可以数字上‘打太极拳’,特别是打给外国人看;二是实际上我们自己的基础数据工作没做好,没办法拿出一致且可信的数据,并依此进行计量和规划。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多数机构认可并使用的数据大概是100亿吨,而2005年并没有官方或权威公布数字;对未来10年GDP的平均增长率也有不同假设,这样算下来,各个机构对2030年碳排放峰值绝对量的预测很不一样,从101亿吨到112亿吨,各种数字都有。比如,中金公司最近出的《碳中和经济学》报告中采用的是2030年中国碳排放峰值为108亿吨,但中金也没有2005年的准确数据,是根据2017年有关部门公布的当年数字及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6%推算出来的。另外,中金假定未来10年的GDP增速是年均增长5%,但刚才说的101亿吨碳排放峰值也是用GDP年均增长5%来计算的,显然是由于对2005年基数和口径(毛排放还是净排放、二氧化碳还是温室气体等)的掌握不一造成的。各家计算的依据不一样,得出的规划数据也不一致,这就需要推敲。”(https://m.hexun.com/news/2021-04-21/203460212.html

周小川父亲周建南,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赴延安,1940年入党,曾任中共机械工业部部长,是江泽民、贾庆林等的老上级,对江、贾等都有提携之恩。作为红二代,周小川1968年到1972年在黑龙江852农场当知青,1972年入北京化工学院学习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机械工业系统的研究所工作,并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年成为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1986年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出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证监会主席、中国银行行长,2013年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副国级领导,2018年任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在中共领导人中,周小川是多方面的专家,特别是金融专家,在专家群中,周小川是通天的红二代、中共高级的专业领导干部。

周小川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继续不使用绝对量指标,可以数字上“打太极拳”,特别是打给外国人看。

二、二氧化碳还是温室气体,毛排放还是净排放

如周小川所说,中共政府大谈碳达峰和碳中和,到底是指二氧化碳还是温室气体,毛排放还是净排放,都还没有明确定义。

根据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附件一所规定的管制气体为: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和
氢氟烃(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SF6),
就是常说的温室气体,而不是单指二氧化碳的排放。

大气中甲烷困住的热量是二氧化碳的28倍,一磅一氧化二氮的制暖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三百倍。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是以二氧化碳当量来计算的,所以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时也被一些报道称为二氧化碳排放,或者简称为碳排放。同样也就由此引申出碳达峰和碳中和这样的词汇,这就很容易引起一种概念的模糊,就给打太极权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周小川说,温室气体排放量又分毛排放量和净排放量。

请看下图,这图出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撰写的《十年排放差距评估的经验教训》《Lessons from a decade of emissions gap assessments 》,说明1970年到2017年间全球以及中国、美国、欧盟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


图2:1970年到2017年间全球以及中国、美国、欧盟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十年排放差距评估的经验教训》

先看左图。左图中的黑色线代表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包括LULUCF),LULUCF是指土地使用、土地使用变更和林业增加或者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常LULUCF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包括LULUCF)就是周小川所言的温室气体毛排放量。从1970年到201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包括LULUCF)是持续增长。

黑线下面的紫色线代表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LULUCF),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去通过土地使用、土地使用变更和林业的影响,就是周小川所言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从1970年到201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LULUCF)也是持续增长。

紫线下面的橙色线代表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LULUCF)。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的大部分,但远不是全部。这就是周小川所言的二氧化碳还是温室气体。

紫线下面几条线分别代表甲烷、土地使用、土地使用变更和林业的影响、一氧化二氮和含氟气体的变化量,其中土地使用、土地使用变更和林业的影响的变化起伏最大。

右图是从1970年到2017年间中国、美国、欧盟28国、印度、俄国、日本和国际间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超过俄国,在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交接时超过欧盟28国,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图3:1990年到2019年间中国、美国、欧盟27国加英国、印度、俄国、日本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包括LULUCF)及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执行摘要》

图3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1990年到2019年间中国、美国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包括LULUCF)及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到2019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包括LULUCF)接近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人均排放量接近10吨。

而周小川说,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多数机构认可并使用的数据大概是100亿吨。

前瞻网2021年7月14日发表的《全球碳排放总量与结构分析,全球减排仅一国增长》指出,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达到98.99亿吨,同比增长0.6%,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也提升至30.7%。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地区)中仅中国碳排放量保持正增加,其他所有国家(地区)均出现下滑。(https://ecep.ofweek.com/2021-07/ART-93010-8420-30509566.html

2021年10月19日《第一财经》发表长江商学院李海涛教授的“碳中和之下,商品价格上涨几时休?”一文,李海涛指出,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103亿吨。

这些数据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2019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包括LULUCF)接近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差很多,而且,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在2019年基础上继续增长的,就是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去土地使用、土地使用变更和林业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差距还是很大。李海涛指出,2020年中国能耗约占世界26%,而GDP约占世界17%,中国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以电解铝为例,中国生产一吨电解铝排放二氧化碳12.8吨,而世界平均水平是排放10.4吨,说明中国生产电解铝能耗高,碳排放也高。如果不在减少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功夫,仅仅在玩弄数据上下功夫,是没有意义的。

此时回到周小川的讲话:“2030年的目标明确了碳排放强度减少65%等任务,但排放总量究竟是多少,还不清晰,听起来各家分歧也不小。显然年度碳排放的总量规划尚不清晰,这可能会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继续不使用绝对量指标,可以数字上‘打太极拳’,特别是打给外国人看;二是实际上我们自己的基础数据工作没做好,没办法拿出一致且可信的数据,并依此进行计量和规划。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多数机构认可并使用的数据大概是100亿吨,而2005年并没有官方或权威公布数字;对未来10年GDP的平均增长率也有不同假设,这样算下来,各个机构对2030年碳排放峰值绝对量的预测很不一样,从101亿吨到112亿吨,各种数字都有。”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能使用绝对量指标。2005年是基础年,2005年中国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多少?周小川告诉大家,并没有官方或权威公布数字。而中共政府在2020年9月22日之前的“一碳”目标,就是碳排放强度减少65%。

什么是中共政府所指的碳排放强度,不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是单位GDP上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设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X2005,2005年中国GDP为Y2005,2005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就是X2005/Y2005。

2030年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X2030,2030年中国GDP为Y2030,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就是X2030/Y2030。

中国的减排目标就是碳排放强度减少65%,
就是(X2030/Y2030)=0.35(X2005/Y2005)。本来是一件十分容易计算的事情。换一个写法:(X2030/X2005)=0.35(Y2030/Y2005)。2030年与2005年的碳排放量之比只是2030年与2005年的GDP之比的0.35。无论你避免使用绝对量,但是基础还是绝对量,没有打太极拳的可能。

但是到了中国就十分复杂了。

中国起码有三套GDP数字,一套是以人民币计算的,一套是以美元计算的,还有一套是以国际元计算的。根据维基百科,三套GDP数字,都是经过2018年经济普查后调整的数字,人民币计价的GDP至2020年,美元计价的GDP至2019年;国际元计价的GDP至2018年。为了可以对比起见,均采用至2018年。

以人民币计算,2005年中国GDP为18.73189万亿元,2018年为91.92811万亿元,2018年GDP是2005年的4.91倍。

以美元计算,2005年中国GDP为2.28669万亿美元,2018年为13.89188万亿美元,2018年GDP是2005年的6.08倍。

以国际元计算,2005年中国GDP为6.55603万亿国际元,2018年为26.18885万亿国际元,2018年GDP是2005年的3.99倍。

如果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上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的GDP计算使用美元,与GDP计算使用人民币相比,减少约19%,无需采取任何措施减少碳排放。

如果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上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的GDP计算使用美元,与GDP计算使用国际元相比,减少约34%,无需采取任何措施减少碳排放。


表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来源: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生产总值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按照周小川的说法,关于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没有官方或权威公布数字。这就使得所有目标的确定,特别是2030年碳排放强度减少65%,没有任何意义。在垃圾数据上计算的碳排放强度减少65%,它还是垃圾数据。

周小川在后面的讲话中说:“如果要按2030年的碳排放强度来安排任务落实,还要考虑GDP的可比性。尽管对未来十年GDP年均增长的预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假设,有的用5%,有的用5.5%,也有人用6%,甚至还可以用其它的增长率,但显然都不应使用名义GDP来计算并比较碳排放强度,用到的应是可比GDP,要与2005年GDP有可比性:可以用GDP平减指数找出可比GDP,或者采用增长率数据,对此不会有什么分歧。但这里也需要略加小心,有时候增长率的年初数据(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最终核实数以及普查后修正数差距会很大(特别是2005、2006、2007年),比如2007年GDP增速的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最终核实数以及普查后修正数分别是11.4%、11.9%、13%和14.2%,之间居然相差2.8个百分点。如果用的不是可比数据,计算出来的碳排放强度差距就会很显著。此外,如果用减排强度来衡量目标的话,只要GDP增长率数字上去,就会给中国2030年继续多排放提供很多弹性空间。有人提出疑问,如果有关部门已经掌握2005年以来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比率,且期间GDP增长率或平减指数相对而言又比较可靠,则有关部门不可能不知道2005年碳排放总量。否则碳排放强度下降46%(2017年相比2005年)的报告数是怎么得出的?显然这是矛盾的。”

周小川的表述再次证明了,在GDP增长率数字玩点花样,就会给中国2030年继续多排放提供很多弹性空间。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到了中共政府手里变得很复杂,基础数据不准确,基础数据可以任意更改,所以周小川说,可以数字上‘打太极拳’,特别是打给外国人看。

其实,赞同使用碳排放强度就是单位GDP上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原中国总理温家宝自己十分清楚,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减低,很大一部分靠的是中国GDP中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的快速扩张,而第三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小,通过人为增加第三产业的GDP,比如扩大GDP的统计范围、将科研计入GDP等等,都可以轻松地使碳排放强度降下来。

三、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上的模糊描述

中共政府在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上的打太极拳,还表现在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模糊描述上。

外国媒体都是这样描述中共政府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2021年11月01日《美国之音》的“不出席也不视频,习近平仅以书面声明参与联合国气候峰会”一文为例:“习近平去年向国际社会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国际媒体以为中共政府的目标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一样的,都是谈(温室气体)碳排放,比如德国把碳排放净零的目标定在2045年,比之前的2050年提前了5年,都是在谈确定的目标,并为公布的目标承担责任。

但是,中共政府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外国媒体所理解的那样。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讲话的原文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讲话中明明白白使用的是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没有读过周小川的讲话也许不明白。读过周小川的讲话就应该清楚,二氧化碳排还是温室气体,毛排放还是净排放,在习近平的讲话中都还没有明确定义。

还有就是,习近平说:“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是力争。《新华字典》对力争一词的解释是:极力争辩;尽力争取;力争当班主席;力争上游;尽力争取先进;动员大家力争上游,完成计划。

中国人都理解,力争是尽力争取的意思,没有一定要完成的意思。

同样,关于碳中和,习近平说:“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努力争取。努力争取与力争是一个意思。

再看看习近平在其他国际场合上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表态,都是使用了力争一词:

2020年9月30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说:“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2020年11月12日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习近平说:“不久前,我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将为此制定实施规划。”

2020年11月17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习近平说:“我不久前在联合国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1月22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习近平说:“不久前,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说:“ 今年9月,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习近平说:“我已经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4月16日在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习近平说:“我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2021年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说:“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7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说:“中方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在国际场合上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表态中,都使用了力争一词,表达了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与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就是周小川说的,在碳排放问题上打太极拳。

过去,中共政府一直强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不用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可以自愿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必须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

但是中共现在对内有一个新说法,就是所谓的三段论,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习近平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就是说,中国人现在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是既富裕又强大,中国根本不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应该承担富国、强国应该承担的义务。中共政府会承担这样的义务吗?中共政府的承诺可信吗?中共政府是不是又在打太极拳呢?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43765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