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萍等公民在江西新余参选区人大代表的遭遇,让我想起距今三十一年前举行的那次区(县)级人大代表选举。1980年,曾有许多独立候选人当选,包括多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而且竞选之热烈、讨论问题之尖锐即使今天看来也足以令有些人心跳加剧。这样的景象,以后再也没有重现过。一个多甲子以来,像这样值得记忆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大约也只有这一次。
据说中国人只配享有直接参与区(县)级以下人大代表选举的权利,“因为中国很大,人口很多,经济不发达,发展又不平衡,在现阶段不可能在高层开展直接选举,条件还不成熟,首先文化素质就不够。”这是党国领导人亲口说的话,是活的现实,仿佛也是我们的宿命。每一个象形文字都像针一样深深地扎在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上,我不知道,生为中国人是不是注定了就只能认命。我不知道,今时今日我们还能不能像70年代的诗人一样喊一句“我不相信”?
是的,我不相信。一、我不相信文化素质决定论,遥想2500多年前的雅典,他们的文化素质未必就比今天的中国人高到那里去了。近百年前的中国,人们的文化素质就比今天好吗?你尽可以说那次议会两院选举对选民资格作了财产状况、教育程度的具体限制,诸如当年纳税二元以上、有五百元以上的不动产、小学文化或同等资格等。即使退一万步讲,以文化素质为绝对前提,我们可不可以“让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再走“共同民主”的道路呢?二、我不相信经济决定论,经济不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唯一杠杆,吃喝拉撒不是生命的全部内容。那些接受人类普世价值、实行广泛选举的国家(地区),并不一定都是经济发达的,例子就不需要举了。其实,美国立国之初也不过是个农业国。三、我不相信人口决定论,在广土众民的大国寻求一种更合适的选举模式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因为人多的借口拒绝县(区)级以上的直接选举,县(区)长的直选为何至今也不见踪影。何况不一定非要把十三亿人集中在一起选举啊,不是可以按地域、按选区进行选举的吗?最起码在城市实行直接选举(从市长到人大代表),无论人口、经济、文化素质都没有问题。
选举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恰恰相反的是,正因为世上没有救世主,没有人能永远代替别人作出选择,人们才需要通过定期选举的方式,有机会作出新的选择。我也知道一个百病丛生的民族不可能一夜之间化腐朽为神奇。但我相信一个普通公民连基本选择权都没有的民族离现代文明一定还有漫长的距离,至少在政治文明方面,还处于现代文明的前夜。
(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