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记录社会,艺术介入社会;甚或,艺术干预社会,艺术变革社会,在争取社会公义和进步的人们的视野中,是社会的常态,通常也是社会的常识。

  一九八九年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成功之前,这个国家的一个艺术家组合──“宇宙塑胶人”(T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乐队争取表达自由的艺术行动,甚至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转型获得成功的主要启动源之一。

  而在当下,从中国大陆的艺术家艾未未到杜斌,从关怀中港社会议题的“涂鸦少女”到“漫画刁民”,从本港艺术家介入社运的艺术空间蓝屋、C&G到活化厅,如何改写中港“艺术和社会”沉闷、刻板的历史,如何激活两岸三地个人自由和社会公义的伟大想像,一连串的实践、一连串的新闻、更是一连串的问题,带出了一个中国、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艺术家、评论家、文化工作者乃至公民社会普遍关切的主题。


两岸三地艺术家聚会城市大学

  由中国独立艺术家联盟(筹)与香港城市大学当代中国研究计划联合主办、溯源书社承办的《记录﹒行动﹒变革──转型中国的艺术家和社会》研讨会,七月十九日在香港城市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本地的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与听众一起探讨艺术和艺术家在社会转型中的角色和作用,特别是在两岸三地社会转型处于不同阶位和面向中的特殊性及共通性等尖锐问题。中国大陆出席的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有杨伟东、杜峡、王林、朱其、徐坦、舒阳等,来自台湾的是艺术家、评论家陈明秀、黄粱等,香港则有活跃在艺术实践和社运第一线的艺术家、评论家李俊峰、刘建华、卢乐谦、郑怡敏、阿平等登台亮相。主办单位郑宇硕教授致开幕词,远在德国的作家廖亦武、艺术家孟煌给研讨会发来书面致词。

  会议主题演讲和讨论当天分四个场次进行,分别是香港场《从本土出发:香港、中国与世界》、台湾场《看不见的手:台湾社会转型中的艺术和艺术家》、中国大陆场《自由及其限制:过去﹒现在﹒未来》及两岸三地论坛《更深的介入﹒更高的超越:中港台的对话》。


社会转型来临,艺术家的角色

  会议吸引了不少关切艺术家和社会转型主题的民众、特别是年轻学生与文化公民的到场,还有与会者专程从广州、佛山等地赶来。与会艺术家、评论家等主讲人、嘉宾精彩的演讲,辅之随着讲谈放映的PPT图片和视频实例,令现场人士耳目一新,深受启悟。观众也积极参与,或发表感言,或提请释疑,给会议的互动环节增加了热烈气氛。会议全程视频由社会纪录协会现场作网络直播。

  中国社会转型处于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具有社会介入和变革能力的艺术工作者、文化公民,在和平转型进程中的作用也令人瞩目,来自中国大陆的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现场展示的艺术现实提供了见证。台湾和香港的艺术家、评论家介绍了一些先行的范例。而目前正在香港社会延烧的“事先张扬”的重大社会事件──“占领中环”,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行动舞台,为香港艺术家、艺术公民提供了某种可能性,他们正在思考,在会上也有尝试性的探讨。

  在一场声势空前的社会运动中,艺术家是否可能、艺术家是否有必要有所作为?如何作为?这也是这次会议吸引不少听众前来的一个焦点。与会人士受到触动的是,艺术家的社会行动,无论是以艺术创作的名义实施,还是以公民权利的名义呈现,从艺术界内部到社会广泛的阶层,不同的声音都将如影相随,因此当天的会议,大家的对话、沟通、交流,尤为可贵。因为它不是为了所谓“达成共识”,而只是为了平行地、平等地言说与倾听,为了彰显表达自由。

2013年8月7日
原载于香港《开放》杂志2013年8月号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5706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