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连载)

王玉华


  2013年6月27日是王炳章被中共绑架入狱11周年,由王炳章家人及中国海外民运协调会、各地营救王炳章大联盟等众多群体在全球各地组织集会、示威和请愿活动,要求释放王炳章。这里是在中共驻加拿大使馆前接力请愿的王炳章妹妹王玉华、弟弟王炳武和姐姐王金环的请愿日记第(46)-(54)篇。


◇ ◆ ◇ ◆ ◇ ◆ ◇ ◆ ◇ ◆ ◇ ◆ ◇ ◆ ◇ ◆ ◇ ◆ ◇

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46)



  8月14日雨

  天下雨了,温哥华连续干旱了近两个月终于下雨了,雨滋润了万物,花更艳丽,山更清秀。温哥华这个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加上绚丽的多元文化更是锦上添花。1979年11月炳章哥哥出国一个月后来了第一封信,家书中重要的部分我记忆犹新。他讲到“加拿大给我的惊喜远不是物质丰富,而是温暖的人文关系”炳章的教授因为外出讲学不在研究所,他将欢迎的卡片放在炳章的办公桌上。文革10年人斗人,人整人,栽赃,陷害,践踏人权成了生活的全部。怜悯,同情,关怀,信任荡然无存。炳章突然在异国他乡重遇这温馨的生活,令他感慨万千。炳章讲“我要让你们都出来生活,要让我的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炳章,我的好哥哥你说到做到了。如今我们4姐弟都生活在北美。你用智慧才干和极大的爱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你是王家的骄傲,是王家的珍宝,是我挚爱的好哥哥。

王玉华2013年8月14日于温哥华

◇ ◆ ◇ ◆ ◇ ◆ ◇ ◆ ◇ ◆ ◇ ◆ ◇ ◆ ◇ ◆ ◇ ◆ ◇

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47)



  8月15日晴

  1993年,郑晓龙亲自执导的21集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轰动华人社区,距今整整20年。看此剧联想到我们初到加拿大有趣的故事。我在国内学的是日文,来加拿大前临时抱佛脚学了许国璋英文第二册。可笑的是到了飞机上一句英文也听不懂,服务员送饭更是鸡同鸭讲什么也不明白,她只好打开饭盒给我看任我选择饭菜,搞得我特不好意思,但她还一个劲的说SORRY,好象她应该预先学好中文似的。到了加拿大的国际都市蒙特利尔一看就傻了眼,满大街的洋人全说法语,英文全瞎了,马上改学法文也来不及了。要生活必须马上找工作。谢天谢地还有一份中文报纸,大多工作是聘请车衣女工,电话打过去一听又瞎了,一水的广东话比法语还难,没办法跑去教会请求援助,一个姐妹带我去了她打工的工厂应聘,这才有了第一份工作“职位是车衣女工”好可爱的名字。我一生最觉得骄傲的名字就是它。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自己找的工作,不是受人摆布而安排的工作。我干得特别欢畅,感觉每天的太阳为我而升起,鲜花为我而绽放,极其开心的穷欢乐日子一过就是一年。炳章称我是乐天派。这一年我父母带着他的二儿子和我愉快地生活在一起,这和睦,温馨,舒畅的日子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王玉华2013年8月15日于温哥华

◇ ◆ ◇ ◆ ◇ ◆ ◇ ◆ ◇ ◆ ◇ ◆ ◇ ◆ ◇ ◆ ◇ ◆ ◇

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48)



  8月15日,晴

  做车衣女工第一件事是要学会踩电动缝纫机。我自小帮助妈妈做衣服踩缝纫机是内行。但上班第一天就傻了眼,中国那时用踏板式缝纫机,燕牌缝纫机名言天下,买一台要工业票,还得排队等货。用双脚上下踩踏带动右侧的皮带轮转动,针头上下移动缝制衣服。但是西方早就使用电动缝纫机,我的脚踏上一动,速度飞快吓了我一跳,糟糕的是手脚配合不好连一条直线轧不成,心里忐忑不安,担心老板开了我。下班后我坐在缝纫机前没走,还在继续做工,老板过来看着我,指了指手表,我比划着告诉他我再学一个小时,他又比划着表示自动加班没有钱,我说OK。他离开没有再理会我。到晚上8点老板离开锁门时我和他一起离开。一天时间我已经熟练掌握了电动缝纫机。之后我发现这个工作特适合我当时的情况,因为我要多赚钱,最直接的办法是我下班后带些小活回家做,多赚些钱。列如男衬衫的衣领,袖口这些预先可以加工的小活,按照50仙一对的报酬晚上我又可以赚10-15元.来加拿大的第三年北京爆发了89民运,炳章来电话要钱,他不说我也知道做什么用。1万元可不是小数字,但我先生二话没说给了炳章1万元。这是我做两份工,我先生做两份工整整2年全部的积蓄。炳章带着钱回中国声援89民运被阻截在东京机场无法入境大陆的消息我们也是从新闻中知道的。后他委托人将钱带去了大陆。89民运有我和我先生的声援是我们一辈子的骄傲。

王玉华2013年8月15日于温哥华

◇ ◆ ◇ ◆ ◇ ◆ ◇ ◆ ◇ ◆ ◇ ◆ ◇ ◆ ◇ ◆ ◇ ◆ ◇

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49)



  8月16日,晴

  车衣女工做了3年后决定自己开制衣厂。无知无畏傻大胆就做起来了。这衣厂一开就是7年。期间正值炳章的事业处于低潮,又给过他钱,多少记不得了。但是有一次我记得特清楚他要钱说做养狗的生意,并说试验成功后让我们也跟着一起发财。因为中国进口服装的涌入我们的车衣厂正做得呲牙咧嘴,濒临倒闭。养狗这生意到是一个利好消息。等了一年直到圣诞节见到炳章才知道他研究的结果是“不容易”。他说正在研究股票,让我们等消息。这一研究又是一年。终于有消息来说找到了一个好生意让我马上去纽约见他。到了纽约我才知到是个照相的生意,看起来简单易行,将预先设计好的背景输入电脑中,可以将搞笑的拳击手的头换上自己的头,本人就变成了肌肉发达的拳击手。在旅游胜地应该有生意做。听他的高见我跟他去了ARUBA。这是一个南美的岛国,11月份一下飞机就差点被热浪击倒,气温高达40-45度,别说做生意在家里吹着空调都出汗。炳章说这儿的人全是晚上出去。我们做生意也要晚上开张做。听他的话我们晚上出去侦查了一下确实是晚上人多。开张两周他回纽约了,留下我一个人在这孤零零的岛上。南美人倒是天生的乐天派,嘻嘻哈哈的生意满好做,即使照相将一只耳朵照没了他们也无所谓的照样付钱,还觉得特酷。但我每天做到半夜一人回租的房子总是吓得半死。无论如何是呆下去了,炳章让我姐姐去接替我。我立马乘飞机回了加拿大。ARUBA这美丽炎热的岛国我再也没有回去过。

王玉华2013年8月16日于温哥华

◇ ◆ ◇ ◆ ◇ ◆ ◇ ◆ ◇ ◆ ◇ ◆ ◇ ◆ ◇ ◆ ◇ ◆ ◇

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50)



  8月17日,晴

  自1982年开始直到2002年炳章被捕,20年间炳章过的是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没有在一个地方住满3年就得搬家。卖保险赚了一点钱,在纽约长岛买了一个小房子,这算是有个固定的家。我听后很高兴马上前去看望他,到了他家一看我差点没哭出来,大厅有桌子,但没有椅子。睡房只有床垫子。我忙问炳章嫂子在哪?他说在房顶上呢.我忙跑到外面一看,我嫂子真在房顶上。我问“你干吗呢”她说“清理屋顶呢。原来是秋天落叶多了会堵住排水管道。请人特别贵只好自己干,她说还要刷外墙。原本应该是炳章干的活,但炳章全力以赴忙他的事业,家里基本无暇照顾。一家人就这样凑合着过日子,就这也是好景不常,后来保险也卖不出去了,短短两年因为无力偿还贷款房子被银行收了。车也还给了车行,孩子们又得搬家。表面风光的炳章过的日子是外人所不知道的。我嫂子跟着炳章真是惨透了。

王玉华2013年8月17日于温哥华

◇ ◆ ◇ ◆ ◇ ◆ ◇ ◆ ◇ ◆ ◇ ◆ ◇ ◆ ◇ ◆ ◇ ◆ ◇

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51)



  8月18日,晴

  房子被银行收走拍卖了。车子还给了车行。听说要回蒙特利尔,2个大孩子哭得泪人似的,因为他们要和刚刚建立感情的同学告别了。勤勤带着3个孩子回到了蒙特利尔的婆婆家。我妈妈将炳章骂了一顿,但没有任何怨言地和勤勤及3个孩子一起生活。我妈妈天天做饭,洗衣服买菜。我爸爸则带着两个大孩子玩,顺便捡啤酒瓶和易拉罐,啤酒瓶10仙一个,易拉罐5仙一个,运气好时一天可以赚2元钱。后来我爸爸找到经验专门去蒙特利尔皇家山附近捡,因为老外烧烤后丢下的瓶瓶罐罐特多。那时我爸妈还没有住够10年不得领取老人金。弟弟炳武,妹妹王梅和我负担父母的生活费用,买便宜菜,买鱼骨头给孩子煮汤,以保证孩子的营养。为此我妈妈想尽了办法,那段时间日子过得极其艰辛。

王玉华
2013年8月18日于温哥华

◇ ◆ ◇ ◆ ◇ ◆ ◇ ◆ ◇ ◆ ◇ ◆ ◇ ◆ ◇ ◆ ◇ ◆ ◇

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52)



  8月19日,晴

  我的嫂嫂跟着炳章颠簸流离的过了10多年,最后又回到她和炳章去纽约前的城市蒙特利尔。曾经轰轰烈烈的日子被每天的柴米油盐所代替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曾经那么漂亮的嫂嫂面对苦日子还能潇洒。炳章真是有福气,老婆孩子丢下又回去轰轰烈烈了10年直到被捕。可能我嫂子的苦,孩子的苦,我妈妈的苦炳章今天才明白。前几天接到炳章4月30日的来信,信中说他“不是好儿子,因为没能尽长子的孝道,也不是好丈夫和好爸爸,亏欠太太和孩子的太多”。我将此信发给了勤勤,相信她已经没有泪可以流了。

  我记得勤勤是1993年带着孩子回到蒙特利尔的,至今已经整20年了。当年老大8岁,老二6岁,小女儿天安才4岁。20年间勤勤流了多少泪。20年的艰辛有谁知有谁晓。我的嫂嫂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妈妈,带大了她和炳章的3个孩子,培养他们上了大学,其中两个与父亲同校毕业于麦吉尔大学。如今学摄影专业的大儿子做酒店经理。二儿子毕业于麦吉尔大学后又去纽约大学攻读法律,目前为商业法律师。小女儿自麦吉尔大学亚洲政治系毕业后,正在台湾学习中文。20年勤勤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能量抚养了他们。

  炳章坐牢后,他的长女结了婚,长子结了婚。至今外孙女已经6岁,孙女5岁,孙子近2岁,均未见过爷爷。炳章最近收到了孙子们的照片他高兴得不得了。照片是我嫂嫂寄的。我写信告诉炳章,他今生今世都要牢记勤勤的功劳,这是上帝送给炳章的无价之宝。

王玉华
2013年8月19日于温哥华

◇ ◆ ◇ ◆ ◇ ◆ ◇ ◆ ◇ ◆ ◇ ◆ ◇ ◆ ◇ ◆ ◇ ◆ ◇

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53)



  8月20,晴

  我嫂嫂勤勤的劫难还没有结束。1998年检查出乳房有问题,这晴天霹雳把两家人都吓蒙了。为保险起见决定做手术,那天3个孩子守在手术室外哭成泪人。天安最小还未满10岁,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是多么希望爸爸在她身边保护着她们全家,但炳章没有出现在医院。这点我是永远不会原谅炳章哥哥的。我打电话给炳章将他痛骂了一顿。我妈妈更是气得不见炳章。看到手术后脸上苍白的嫂嫂躺在病床上,我跑到医院走廊上痛哭。几天后炳章回到蒙特利尔,勤勤和他商量后事及孩子的安排。炳章准备将两个儿子带去美国抚养,女儿留给她的二姐抚养,两个儿子坚决不跟炳章去,就是要和妈妈在一起。两个儿子已经开始懂事,他们决定不靠父亲,要和妈妈共度难关,承担起照顾妈妈和妹妹的责任。那时王家和宁家都做了最坏的打算。勤勤生病后,我和我妈妈每月给勤勤钱。我们给的是爱,是勇气。我的老妈妈节省了再节省,尽量多给些钱,她是在替炳章还债啊!上帝怜惜她和3个未成年的孩子,让勤勤一天天好起来了。她终于挺过来了。今天重提这段揪心的往事使我很伤感。

王玉华2013年8月20日于温哥华

◇ ◆ ◇ ◆ ◇ ◆ ◇ ◆ ◇ ◆ ◇ ◆ ◇ ◆ ◇ ◆ ◇ ◆ ◇

释放王炳章请愿日记(54)


  8月21日,晴

  我的嫂嫂是个非常美丽的女士。但更美的是她的心怀和无限的爱。现转发她2011年在美国民主基金会上的发言稿作为今天的日记。我从心里佩服我的嫂嫂。

  感谢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对于王炳章的肯定,感谢所有为炳章正名呼吁 和对我们家庭支持与援助的朋友。

  在1982年10月18日,我和王炳章从加拿大蒙特利尔搭乘火车去纽约,到哥大校园里寻找一位叫梁恒的中国学生,开始了王炳章的民运之路。

  30年前,王炳章是中国开放之后第一个留学生博士,意气风发的他有无穷的能量和志气。但是他有一个梦,驱使他不惜代价地走上另一条不归路。这个梦是中国必须走向民主,而他将与此有份;他放弃在医学科学的光明前途,创办中国之春和中国民联来推动这个过程, 并呼召有志者一起来协力。王炳章的勇气与决心感动了一批与他有共同梦想的人, 加入了这个行列。有些人至今在这条路上。王炳章自己跌跌撞撞,经历了难以言喻的苦难与挫折,但从不曾犹豫,从不曾放弃。

  当年,没有人想到在条路上的会有一个30年的里程碑,是王炳章失去自由的第十个年头。10年前,在王炳章被绑架入狱时,也没有人会想到有一天他的一双儿女会代表他在此受奖。

  30年来,我所知所见的海外民运,包括王炳章本人,在不断的的纷争中失去了或曾拥有的信誉与尊严,消耗了能量和资源,践踏了寄托在他们身上的希望,枉费了牺牲的青春,自由和生命。

  然而,人的局限没有停止历史前进的脚步。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被期许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担当重任;台海两岸昔日的敌人早已握手言和,人民往来交流畅通;网路让讯息瞬间传播全球,人与人在虚拟的空间里连结,建立社区; 维权活动在中国全地,此起彼落。 这一切不断地推动中国走向多元开放,创造在中国实现民主法治的环境。恭祝在此盛事上有份的诸君,即将见证为之付出一生理想实现。

  在被单独关押在韶关的北江监狱10年里,王炳章的父母过世,他的儿女长大成人, 生儿育女,他错过了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他的一生似乎就要在无限的遗憾中去过去。然而,中国监狱成就了王炳章的救赎,牢房像贝壳,把沙子变成了珍珠。继续关押他,甚至到他生命的尽头,他必将成为灯塔,继续为他的理想发光。

  在我和王炳章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我经常取笑他像攻击风车的唐纪珂德。在此,用一首代表唐纪珂精神的歌献给狱中的王炳章。让我们勇于追逐不可能的梦。

  宁勤勤2012年5月23日,此发言稿由王炳章的女儿王天安代读。


王玉华2013年8月21日于温哥华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5733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