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旧日改革者 中国青年新思维
史蒂文
今年十月十七日是中共前领导人赵紫阳的百周年冥诞,中国政府在这一天刻意淡化这样的纪念日。位于北京的赵紫阳的故居富强胡同坐落在中国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的王府井商业街之中,这条街也是在经历上个世纪中国领导人进行经济改革后才出现的成果。
一直以来,对于改革开放,曾经在中国学界和政界不断出现小风波,以至于在中国最新出台的《公务员行政处罚法》里也明确规定了反对改革开放者会被开除公职。 这是一种来自中国民众和中共领导层的警告,但外界并不知道为何中国政府会在这个时刻刻意出台这个法律条文。
(胡耀邦之死引发政治改革诉求,六四镇压成为改革转折点。图片转引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很多中国民众都是这场由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筹划的一场空前经济改革的受益者。当然,这里的受益者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虽然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也受到影响,但那只是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中国人对物质生活的极度崇拜在这四十年里飞速增长。由于一些人为政策性的干预,中国也曾出现过大范围的粮食危机,这是中国人记忆中尤为深刻的。
出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人似乎对于改革开放来说,并没有像父母辈那样有深刻的感觉。似乎改革开放和中国的政治自由引发的巨变并没有影响到日后的生活,相反,他们在文化和交流控制日益加强的情 况下开始寻找一种新的自我。很多初到西方世界的中国留学生不再是功利主义者,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对外部世界有很多的认知。
中国在寻找到一些自身成就的时候开始使用更为独特的宣传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中国文化外交惯用的牌,有分析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自我推崇心理。 中国领导人也在多个场合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采取了比以往更加严格的手段,其中包括对违背中国自己的价值观的西方电影一律禁止。中国年轻人在一个闭塞的互联网的环境下长大,面对开放的互联网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更为警惕和拒绝。这是文明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吗?这也许是中国政府长期使用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造成的,还有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怂恿和推动。 在赵紫阳时代后的中国,即便习近平时代迎来改革带来的辉煌成就,人们也能感觉到不同程度的倒退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