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一名女子从特朗普大厦附近街面上一个用过的防护口罩旁走过。
华盛顿 —
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令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等医疗防护用品成为急缺物资。各国为应对疫情都在限制医疗防护用品的出口。美国面临严峻的疫情,却面临无法为一线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提供基本保护的局面。
美国政府一名高官表示,联邦政府医疗防护用品的紧急储备已经接近耗尽。
为什么世上最富有的国家却无法给你一副口罩?这是华尔街日报星期二的一篇报道标题提出的问题。美国政府预计此次疫情可能在美国导致10万到24万人死亡。而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灾难往往是多重因素导致。文章批评了政府在疫情最初几周重视不足,以及在应对全球流行疫病方面的投入长期不足。文章说,对众多美国人而言,最令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是,当今世上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却在疫病横行的时候,无法为民众和医护人员提供一片救命的口罩。
口罩在这次全球流行病灾难中兼具多重象征性:经历过萨斯疫情的东亚人普遍将其视为自我保护的一道防线;中国政府在疫情趋缓时指导性扩大产能后,成为当局用于外交的一个工具;在美国面临医疗防护用品急缺的局面时,口罩反映出美国医疗产业对中国和印度的高度依赖。上述报道提出的问题,答案就在于这个脆弱的全球供应链,对它的依赖令西方的医院陷入寻求医疗防护器材的困境。
这是全球化智慧面对的又一个挑战。
中国通过官方指导在全国范围推动口罩的扩产转产,今年2月29日,中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是2月1日的12倍。疫情前,世界一半医用口罩产自中国。而现在,据摩根史丹利估计,中国已经控制了全球口罩产能的85%。此外,中国还是N95口罩中用于过滤灰尘和病原体的聚丙烯纤维的主要生产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援引联合国的数据显示,中国是2018年最大的无纺布出口国,其包括聚丙烯纤丝在内的无纺布占据全球18%的出口市场。美国虽然也是一大生产国,更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提及近期的一个事例,总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口罩厂商麦迪康(Medicom)发现它在中国的制造厂无法获得国内的原材料,原因是那些材料全部被政府转用于国内口罩生产。麦迪康首席运营官曾对纽约时报表示,该公司在上海的工厂每天生产300万只口罩。但是他说,中国政府要求获得他们生产的所有口罩。
总部在明尼苏达的美国公司3M同样在上海有生产口罩的工厂,其所有生产的口罩也都在中国销售。特朗普总统的制造业和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2月在福克斯商业台上曾经说,中国实际上已经接管了为美国公司生产口罩的工厂。他说,北京选择“将3M,我们的一家公司,实际上国有化了。”
中国在疫情爆发后不仅停止了口罩销售,还购买了世界市场上大多数的口罩。纽约时报报道援引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在一月武汉封城后的一个星期里,中国进口了5,600万只N95和医用口罩。
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限制口罩出口的国家,台湾、印度、韩国、法国、德国和捷克等国都相继禁止了口罩和其他防护设备的出口。
而美国健康和公众服务部在3月初表示,美国当时只有应对此次疫情所需口罩的1%。美国政府估计,在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需要35亿只口罩。
美国同样急需救治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病人的呼吸机。华尔街日报援引的数字显示,美国目前拥有16万台呼吸机,大多数已经投入使用。而据美国医院协会的估计,这场疫情将有超过百万病人需要这样的机器维持生命。大量的短缺将迫使医护人员届时就给谁使用救命的呼吸机做出艰难的决定。
但呼吸机的制造配件往往也是来自世界各地。汉密尔顿医疗器材公司首席执行官前不久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罗马尼亚对医疗器材的出口限制令该公司一时间无法获得呼吸机中的加湿配件。
中国在基本控制住疫情时,开始允许口罩厂出口部分产品。中国政府还将口罩用作外交工具,向意大利、西班牙和伊朗等国提供过口罩援助。面对关于初期隐瞒疫情的指责,中国政府通过这些急用医疗防护品的援赠,希望改变它在此次疫情中的负面形象。
各国对口罩、呼吸机和防护服等医疗器材的出口限制,令美国在面对疫情大范围爆发时,甚至可能无法保证一线医护人员的基本防护需求。
特朗普政府不久前低调地暂时取消了对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材等进口产品的关税。
支持自由贸易的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退休贸易专家盖瑞·克莱德·哈夫鲍尔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是暂时取消。我认为它(医疗器材关税)会取消。但是,昨天(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说,不能把这次全球流行疫情用作改变政策的途径。特朗普政府对关税情有独钟。”
但是,反对其关税政策、倾向支持自由贸易的意见对川普政府的临时取消关税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在面对多方需求的时候,出口商会选择没有关税或者永久取消关税的国家。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在面临重大疫情时,难以通过进口获得急需的医疗防护器材。
一些贸易专家则在探讨如何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之下约束各国的贸易限制行为。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总裁、前贸易谈判代表温迪·卡特勒上周三在一个电话讨论会上,和来自瑞士、澳大利亚以及医疗业的专家和业界人士在20国集团特别峰会前夕就如何采取行动,阻止日益扩大的医疗器材出口限制进行了讨论。
卡特勒说,国际间有越来越强的共识,认为国际间形成一个贸易倡议有助于对抗疫情大流行,并阻止全球经济滑向衰退。
但是,卡特勒也表现出担忧。她说:“目前还不清楚世贸组织、7国集团和20国集团等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发挥作用的组织能够应对这些挑战,特别是当前处于领导者真空时期,美中两国在众多的问题上都有冲突。”
但是,期待贸易障碍的清除解决美国迫在眉睫的需求看起来并不是件易事。尽管中国控制住国内疫情,但它仍然面临输入型感染,以及复工后可能再度爆发疫情的压力,同时,美中间日益加剧的公开化的敌意,也使中国难以向美国出口医疗防护用品,至少难以公开这样做。
中国政府还需要考虑国内高亢的民族主义情绪,避免因为为美国提供急需的医疗防护用品而受到国内民族主义者的不满。据报道,中国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鼓励口罩厂商直接和美国的州政府和代理商联系。
特朗普总统的制造业和贸易顾问纳瓦罗在近日一次采访中表示,如果中国有可以出口的口罩等防护用品,美国愿意购买。但是,他表示不能接受中国利用这样的交易作为宣传手段。
美国怎样度过这个难关还无法预知。特朗普总统已经对美国人表示,接下来的两周将是最艰难的日子。
但是,在这场疫情过去之后,美国会重新审视为降低成本形成的供应链,尤其是医疗器材的供应链,在这场疫情中表现出的脆弱:在无法获得这些关键资源的情况下,将会有多少人丧失性命。
这场疫情凸显出供应链或难免发生变化。一些分析认为,这场疫情也会或者应该加快美中间的脱钩,尽管仍将是渐进性的脱钩。
华盛顿的国安专家瑞贝卡·格兰特(Rebecca Grant)近日在福克斯新闻网站发表意见文章,称中国不是朋友或盟友,甚至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商业伙伴。她呼吁在疫情结束后重新考虑美中关系,尤其是双边经贸关系。
格兰特说,这场灾难之后,美国和其他国家背离全球化将会令习近平感到惊惧。习近平在3月26日致G20的一封信中承诺积极增加药品的供应,并恳请20国削减关税并保持贸易畅通。
格兰特则认为,习近平言行不一,中国对疫情的隐瞒让世界付出生命代价。她说,美中经济不会一次脱钩,但在制药、5G、农业政策和进出口等需要在疫情后表现出新的面貌。她说,首要问题就是让药物制造回归美国。
格兰特说,新冠病毒将终结我们所知的全球化,这已经表现得日益明确:这段时期就是从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直到2019年12月武汉病毒爆发做出的拙劣反应。
关于全球化未来的争议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在一个针对全球化未来的专题研究报告中写道:这一波始于1990年代初,由技术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推动的全球化反映出贸易、资本、人力和信息流动的增强。但是美中贸易战、民粹主义运动在许多欧洲国家抬头,以致最近的新冠病毒爆发令其未来变得不确定。
该机构认为,虽然有贸易战等因素,但是全球化已经走到顶头。它认为,新技术使得劳动力成本不再完全取决于地点,如果全球化终结是技术推动使然,将不会有损全球经济;但是,如果贸易战反映出的是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威胁,那么必然会导致某种程度的脱钩,那样将会对全球增长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