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智斌

艺术最珍贵的价值在于,它能把人性中最光辉和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通过思考、挖掘、提炼和创作,用听得到、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完美地表达并展示出来,依此去感化和培育人性的善美。

图一、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一位居家避疫的音乐家在自家阳台上弹奏电子钢琴来取悦邻里。疫情之前,在车站、轮渡,或在街头、广场,我们曾经遇到过许多许多街头音乐家。但是有几次,我们能够停下匆忙的脚步,来仔细聆听那些美妙的音符?或许这次疫情,真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去反思生活的方方面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和居家避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在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里,即使是在如此的非常时期,艺术也总能以恰当的方式,用各种手法来展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来激励人心,感化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图二、2020年3月18日晚上,芭蕾舞演员阿什莉•蒙塔古(Ashlee Montague)戴着面罩,在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空旷的马路上跳起了芭蕾。疫情之前,在曼哈顿繁忙的马路上 ,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疫情确实恐怖,但还是有人在给大家带来惊喜,这才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摄影:Andrew Kelly,REUTERS,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总是具有人性的,不论是它深刻地反映出了人性的本质,还是遵循了人性的审美标准。而人性之美,也同样犹如一件尚美的艺术珍品,可以感动人心,震撼心灵。在这次疫情中,全世界都在赞美治病救人、坚守岗位的医护,在他(她)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中,便充满了这种感人至深的人性之美。

图三、在这次疫情初期,请求市民居家避疫的卑诗省列治文总医院(Richmond General Hospital)医护打出了感人至深的标语:“我们为你们呆在这里(工作),你们为我们呆在家里(避疫)。”(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每个个体是多么脆弱,每个个体是多么需要关爱,需要鼓励,需要坦诚,需要理解,需要宽容。一个良性的社会,是少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如果一个社会只剩下憎恨、压制、欺骗、误解和指责的话,那么那里无疑会变成地狱。

图四、疫情期间,温哥华有许多商店暂时关闭,橱窗用胶合板覆盖起来。温哥华著名景区煤气镇(Gas Town)一家艺术品商店Kimprints的老板贴出广告,找人在商店橱窗的胶合板上创作有关抗击COVID-19公共卫生领域人物的壁画。图为艺术家布丽斯•奥斯丁(Breece Austin)创作的对这次疫情处置极具争议的人物、加拿大联邦首席卫生官谭咏诗(Dr. Theresa Tam, Canada’s chief public health officer)的肖像,人物造型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图片为艺术家Instagram屏幕截图)

艺术最珍贵的价值也在于,它能把人性中最罪恶和人世间最丑陋的事物,通过思考、挖掘、提炼和创作,用听得到、看得见的方式加以精确地表达并展示出来,依此去审视和批判人性中的丑恶。

在中国的疫情期间,方方写下的武汉抗疫日记在美国和德国出版,引发了从官媒到小粉红的强力攻击,这似乎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上海华山医院的明星专家张文宏在4月15日举行的一次演讲中,要中国的家长注意孩子们的早餐营养,建议不要喝粥,应该多吃鸡蛋热狗喝牛奶,结果竟引起了一场无法想象的风波,完全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张文宏遭到了大量无知者的围攻,甚至部分媒体也兴风作浪参与其中,张文宏竟被部分“爱国五毛”上纲上线地称为“崇洋媚外”的“汉奸”。这个社会何以会变成这样?这种氛围真是太令人吃惊,叫人担忧,何其可悲!

在这样的环境里,对待一位医学专家尚且如此,对待持有批评态度的艺术和艺术家而言,可想而知,更是何其不幸。但是,即使是在这般苛刻的环境中,艺术还是可以充满力量的。最近网络上有两幅漫画,引发了公众的共鸣,产生出许多评论。这样的风格,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色彩,50岁以上的中国人看了一定不会陌生,这是典型的文革漫画风格。难道文革真的又将来临?仔细一看,原来是漫画家“大尸凶”在借用文革的漫画手法来讽刺今天那些依旧保留着文革思维、文革作派的人物。这两幅画,虽然只是大尸凶的反讽漫画,但在不久的将来,也未必一定不会变成生活中的现实场景,想想真会觉得背脊发凉!

图五、漫画家“大尸凶”创作的两幅漫画作品,近日在网络上热传。他用反讽的手法来表达疫情期间中国社会发生的热点,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会感叹时代仿佛又倒拨到了那个疯狂的年代。(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确实,艺术无法抢救那些躺在ICU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患者,无法杀灭猖獗肆虐的新冠病毒,也无法帮助那些受害的家庭支付账单,但艺术能用艺术的力量,去分辨善恶,去扬善贬恶,去激励和鼓舞人们,让人性中伟大的一面发扬光大。

图六、网上热传的一幅感人至深的油画作品《家•国悲恸》,据说是江西画家刘星雄根据钟南山院士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创作而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文字、一张油画。据说这张画是根据钟南山亲口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绘制而成的:武汉有一个三口之家,女儿刚满三岁,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疫情爆发了,先是女孩的爸爸走了,蒙着白布的爸爸被担架抬出家门。但小女孩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几天之后,她的妈妈也走了。当妈妈也被抬出家门的时候,小女孩终于明白了,她挣扎着追着哭着叫喊着:妈妈,我要和你一起走,不要扔下我……又过了几天,这个可爱的女孩终于住进了医院,但已经太晚了,她自己也要离去了。孩子的小手紧紧攥着一张照片,那是她刚满三岁时和爸爸、妈妈合照的全家福。面对此情此景,让这些天天面对死亡的医护人员,都悲伤得痛不欲生,泪流满面。

图七、网上热传的一张感人至深的照片,意大利一对恩爱的老夫妇由于感染了COVID-19,在ICU病房里举行了一个特别的金婚纪念。(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一张照片。意大利一对年老恩爱的夫妇,正在ICU病房里抢救。那天是他们的金婚纪念日,他(她)俩躺在相邻的病床上,手牵着手相互祝愿。一旁的医护在感动中为他们鼓掌,用双手比划出“心”形图案,来表达对他们的祝愿,鼓励他们能够早日康复。

这些打动人心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显示出一个共同的内涵:面对灾难,人生是多么痛苦和无奈、人性又是多么善良和高尚。但是,在一个失真的环境中,在一些扭曲的灵魂里,审美的标准和趣味却会变得趋向于人性的另一个极端。

就在武汉封城的前一刻、湖北疫情肆虐的悲恸时候,云南省有一位名叫陈衍强的作家,他的头衔上挂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作协副主席、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和彝良县文联主席的冠冕,却在2020年1月22日写下了这首《仰望天空》的诗作:

“为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 / 我在云南彝良 / 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 / 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 / 来我家过年的想法 / 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 / 随时仰望天空 / 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

尽管《仰望天空》中显露出来的对湖北人的歧视,遭到了网民的一致反对,陈衍强本人也因此辞去了昭通市作协副主席和彝良县文联主席的职务,并表达了对湖北父老乡亲们的歉意,但是,如果这个社会还在不断地播种这样的苗子,一个作家的道歉又会有什么意义?

还是最近,又有一首诗作在中国走红。那是刊登在全国发行量巨大的国家二级刊物《中学生导报》上的一首诗歌(如果能称诗歌的话),难道这个国家真的准备用这样的诗作,来教育国家的未来一代?看看这首《新冠病毒终于哭了》的诗作,不禁让人感叹:

“我要走了, / 我要回美国去了, / 回到美国我就到家了…… / 真后悔到中国来。 / 在这里我实在是混不下去了。 / 中国的山太多, / 什么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 / 中国政府太狠, / 说封城就封城; / 中国白衣天使太玩命, / 争着逆行, / 前仆后继, / 实在太厉害啦!”

这首诗,又一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反响。问题是,这个大约一千三百年前就出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众伟大诗人的国度,在今天本应该是一个更加文明、开放和璀璨的时代里,却只能产生出这样的诗作和诗人,这究竟是诗歌和艺术的悲哀,还是诗人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或者是国家的悲哀呢?

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必定是教育公民尊重事实、保持人性、懂得感恩的,而不是去混淆是非、违背道德、仇视他人的。

在加拿大,不断传来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动人故事,和像温哥华艺术品商店Kimprints的老板贴出广告,找人创作疫情中公共卫生领域人物的壁画这样类似的例子,真是有许多许多。但同样也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多瓦尔市(Dorval)的迈森·赫伦(Maison Herron)养老院发生了护士集体逃离的悲剧事件,这是一次人性的溃败。如果说在灾难和恐惧面前,这样的丑闻在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的话,那么,面对这样的丑闻,是去压制媒体不让家丑外扬,还是以法治的原则去依法调查处理?相信在不同的国家,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但从长久来看,不同的选择会对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其结果应该是不难预见的。

图八、 温哥华艾米丽•卡尔艺术和设计大学(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的学生阿碧•泰勒(Abi Taylor)正在煤气镇创作抗击COVID-19公共卫生领域人物壁画系列中卑诗省首席卫生官邦妮•亨利医生(Dr. Bonnie Henry, B.C.’s provincial health officer)的肖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性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应是人性的果实。没有人性的社会是可怕的,而缺乏艺术的人生是不会丰满的。感谢这个星球上每一个平凡的个体,正是芸芸众生,让世界充满了人性,让世界充满了爱,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图九、 疫情期间,温哥华总医院急诊部(Emergency Dept. of 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的医护向社会公众展示感谢信。信上写道:“嗨,温哥华!感谢你们,每晚7点,我们听到了你们的喝彩,让我们得到激励和鼓舞。感谢你们呆在家里,爱你们的:温哥华总医院急诊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5月1日,卑诗省温哥华

(版权作品,未经作者书面授权,请勿用任何形式进行商业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文章内容完整。)

***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8580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