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道德谁最高,东海遥指孔夫子—东海客厅论国学

余东海

 

唯有智勇双大,方能取义成仁。取义即遵循义路,成仁即成就仁德,回归仁宅,证入无相大光明。——-东海曰

 

有这么一个问题: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是谁?从答案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立场乃至道德境界。

 

说是孔子,儒家也;说是华盛顿,自由派也;说是释迦摩尼,佛徒也;说是老子,道家也;说是亚里士多德,西学派也;说是牛顿、爱因斯坦,科学主义者也;说是达芬奇、贝多芬,艺术主义也;说是耶稣,耶教徒也;说是秦始皇,暴政爱好者也;说是马克思,物化者也;说是穆罕默德,伊教徒也。

 

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是:孔子。这是一条东海律:论道德境界,孔子最高,释尊老子次之,华盛顿又次之;论文化境界,儒家最高,佛道次之,西学(特指人本主义体系)又次之。

 

儒佛道耶伊都喜欢称中道。不客气的说,其它学派宗派各有问题,或偏或邪,都不配称中道。唯有儒家,内圣外王齐备,形上形下不二,天人体用不二,全体大用,全具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用,唯有儒家才能允执厥中,这才是真正的中道。中道者,孔孟之道、仁义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仁本主义之道也。

 

论及文化道德,世人往往会以为越高明越玄妙越好,以为儒家境界不如佛道两家。殊不知,不能立足人道,最高明也有限;不能遵循常道,虽玄乎未必妙。

 

佛道两家于“性与天道”各有所得,各有可取,然于人道又各有疏忽,皆极高明而未能道中庸,皆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天,也是因为于天道所证不圆。唯有儒家圣人,才能圆证“性与天道”,故能极高明而道中庸,极太极而立人极。这种境界,非佛道所能及也,遑论西学和其它宗教。

 

何以说佛教不知人,立足点非人道?理由有二。其一、佛教倡导发出离心,其立足点显而易见是彼岸,这也是所有的宗教的共性。如果立足于人道,也就不成其为宗教了。其二、人道政为大,政治以制度为重。佛教固然不乏政治关怀,但缺乏制度关怀的热情,更没有制度建设的能力。

 

立足于彼岸世界,以三界为火宅,以人间为驿站,对人类和人道事业的关怀,自然不可能认真和深入。有佛徒将极权暴政说为佛教发展的助缘,也就可以理解了。

 

也有佛徒充满政治追求,提出佛教宪政,设想很好,终归空想。因为佛教的宗教本质注定导不出宪政来,也不适合指导政治。佛教与政治结合,国家必然衰败。盖佛教不懂外王,不能庶之富之教之,不能正德利用厚生,不足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更不足以实现大同理想。这是如理如实、实事求是的评判。

 

历史事实可以为我作证。凡佛道过于兴盛的国家和时代,政治品质都会严重下降,如南北朝、武则天朝、元朝等。至于佛国,政治教育经济军事科技统统不行,乱象丛生,面对外寇更是一筹莫展。从公元十世纪开始,印度北南陆续被伊斯兰入侵,无数佛徒被屠杀,无数寺院被毁灭。佛教在印度本土一蹶之后,一直不振。

 

道家过于兴旺,同样不利人道。兹不详论。

 

佛道无力导良政治,但毕竟于道有得,若能安守本分,安守地道,也可助儒家教化,为盛世增光。奈何佛道中一些虚骄狂妄者,喜欢凌驾儒家。尤其是道家,对儒家的误会轻蔑自老庄就开始了。依五常道标准,老庄修辞不能立其诚,皆妄人也,《老子》《庄子》皆充塞着游言浮辞妄语戏论。

 

儒佛道殊途不同归。

 

论修养功夫,佛教戒定慧,道家致虚守静法自然,儒家三纲领八条目;论政治态度,佛道超脱,儒家追求王道、怀抱大同;论道德原则,佛教慈悲,道家自然,儒家仁义;论根本旨归,佛教涅槃,道家虚静,儒家天性乾健至诚无息。

 

说三家殊途不同归,并非说“性与天道”本身有何不同,而是指三家对于“性与天道”的证悟有所不同。佛道两家皆未能执大象之全体,偏偏以各自所执之头和足为全体,反过来自居高明而小看儒家。殊不知,能够允执厥中地圆执“性与天道”者,唯有儒家圣人。

 

佛道和其它宗教都好论死后世界,儒家不论。死后如何,要经历哪些境界,如何转世轮回,或者有没有六道轮回,皆不予置论。但儒家论生死和生死的超越。上达性与天道,即可超越生死。我称性与天道为无相大光明,上达就是达于此,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永驻于此。这就是儒家的终极。

 

阳明子临终时说我心光明,这就是阳明子的终极。至于此后是永驻永成光明还是转世投胎而去,儒家不问不论也。

 

圣贤君子就是光明。君子初级光,贤人高级光,圣心光明圆满,为万法之宗祖,神明之主宰,近则照耀人世,远则照耀三界。孔子说:“昔尧舜听天下,务求贤以自辅,夫贤者,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孔子家语》)宗是宗祖、根本义,人物所归往亦曰宗。贤者已可宗集百福,主宰神明,况圣人圣心乎。

 

阳明子说:“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东海学舌曰:大人之能证得无相大光明也,非意之也,其心之光明本若是。其为无相大光明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黑之耳。

 

勇不大,不足以取义;智不大,不足以成仁。唯有智勇双大,方能取义成仁。取义即遵循义路,成仁即成就仁德,回归仁宅,证入无相大光明。人生三关贫穷、困难和危险,是对人之智勇最好的锻炼和考验,可以毁坏人,也可以成就人,成就了中华民族无数君子豪杰。他们都是打通了三关的人。

 

或认为,作为老师,应该因人施教应病与药,对世俗大众一般学生不妨多讲儒佛道之同,对少数智者才讲三家之异。对于儒家仁性、佛教佛性、道家道心的差异性,世俗大众不容易也没必要搞明白。答:听者能否明白是一回事,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就应该明明白白,同者同之,异者异之,焉能苟同苟异?

 

儒佛道有同有异,异处不能苟同强通。例如,儒家择善固执允执厥中,佛教主张去尽我执法执;儒家以直报怨大复仇,道家主张以德报怨;儒家守仁执义崇礼重法,道家以仁义礼法为赘疣和桎梏……或谓对三家一视同仁,不知其人如何调和此类冲突。面对君父大仇,是设法复仇还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佛教鼓励超越佛魔分别和对佛的执著,儒家则不许超越正邪善恶的分别和对正善中道的执著。禅宗可以诃佛骂祖,可以杀佛杀祖,甚至欺师灭祖如提婆达多,都被辩称是为了从反面助佛成就道业。这些言行在儒家是绝不允许的。反孔反儒,便是自绝于儒门,自绝了圣贤君子之道。

 

或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儒释道都一样,都是一家。大家不要批评,要互相包容。”如果这个说法成立,孔子批道家,孟子辟杨墨,程朱和历代大儒排佛道,他们岂非都不懂得包容,都有违“儒释道都是一家”之高论?释尊对外道、老庄对孔子何以也不讲包容?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儒佛道相通而不相同,大同中有大异。我辨其异,并非不认其同。三家于道皆有所得,皆以道德为本,作为中华文化三统、即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有相通之处。同时,西方自由主义也有正确的一面可与儒家相通。

 

故东海有言:除了王学,自由主义是最好的政治学;除了圣学,佛道是最好的道德学。故儒家宪政倡导一主三辅论,以儒为主,以佛道和西学为辅。

 

对于佛道中人和自由主义者,我都感到亲切,虽有异议,不碍求同,纵然有人敌视我,我不以之为敌也。而异议的目的,无非为了进一步弘道明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区区此衷,希望三家豪杰谅察为荷。

 

自题一联曰:遍参佛道归仁宅,尽揽江山入好诗。爱好诗词,新旧双栖,作诗十余册;白居易诗《江楼早秋》:“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此下联所本。生平耽于儒佛道及西学,往返诸家,比较优劣,权衡高低,精思明辨,终于归儒,此上联之意。

 

所造仁本主义一书,以五观为中心,散而为百论千律,都是从大半辈子的阅历和经验中体贴出来,言前人之所未言。同时,又都符合中道原则和王道大义,或者可从儒家经典中找到一定的话语依据,堪称原创性和原始性的统一,自信万代可传也。2021-6-12余东海集于广西南宁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凝听公众号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44319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