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45263yibaochina.com

题记
yibaochina.com

  • 为什么说普京无法赢得这场战争?
  • 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将会重构世界格局?
  • 为什么说联合国在处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上体现了重要意义?
  • 为什么说北京的立场有可能会让中国陷入险境?
  • 为什么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正在坐失良机?
  • 为什么说西方的谨慎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结果?

——请阅读全文:yibaochina.com

一、普京不会赢yibaochina.com

独裁者总是一个德性,往往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在一头撞上南墙前,听不进半句逆耳的良言。普京不顾国际社会的劝告和强烈反对,悍然举兵入侵乌克兰,在给乌克兰造成巨大破坏和对国际秩序制造严重混乱的同时,最终也一定会让他自己领导之下的俄罗斯陷入泥潭无法自拔。yibaochina.com

普京在决定开打这场战争之前,其实他应该能够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大概率赢不了这场战争。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大国,居然发动一场完全非正义的战争,入侵一个具有独立主权地位的邻国,甚至不惜采用核恫吓的手段,从任何角度去看,这都是在作死。yibaochina.com

想必普京在得意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里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高参全是阿谀奉承之徒,没有一人会对他说一句他不愿意听到的真话——其实这才是独裁者所处的真实环境,是独裁者工作和生活中遭遇的普遍情形,以致普京头脑发热,以为自己真的天下独尊、无所不能——但事到如今这种不可收拾又进退两难的地步,这又能怪谁呢?他所处的这种环境状况,不正是独裁者自己量身定做一手打造的吗?虽然目前战争还处在胶着的阶段,但对“普京大帝”而言,不可避免的是迟早要去考虑该如何做一个最终了结的问题,一旦战争失败,是像希特勒那样去做一个自我了断?或者像卡扎菲那样让别人动手?还是像萨达姆那样接受审判?或是尽早收手,给自己留点余地?yibaochina.com

从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至今的整个过程看,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没有人们普遍想象的那么强大,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结局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悬念,在二战之后建立起的国际秩序下,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不可能会赢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但北京对局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却值得细思。我绝对不看好俄罗斯通过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可以实现普京心中的梦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俄罗斯太自不量力,其军事和经济实力难以承受来自全世界正义力量的碾压,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随着战争陷入僵局,俄罗斯国内的厌战情绪将会迅速蔓延开来。在自媒体时代,这对一场不义之战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没有人会愿意为了实现普京的个人野心而去做他的殉葬品。yibaochina.com

在这场战争刚刚打响时,俄罗斯国内对战争的性质和这场战争将会对俄罗斯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就已经有了非常明确、清晰而且广泛的认识。《我们要求我们的国家和平》——一封由几百名俄罗斯科学家和科学记者联署的反对与乌克兰开战的公开信尤其清晰地表达了俄罗斯国民特别是知识界的真实态度。普京和在独裁权力控制下的俄罗斯政府发动这场令人不齿的战争,连自己的国民都不看好,甚至被嗤之以鼻,那么对于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战争的旁观者,就更应该站立在一个具有清晰视角的立场上去对此加以观察并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判,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决不能因为自己在立场上犯错而陷入不义的泥潭。yibaochina.com

二、联合国的作用和世界格局的重构yibaochina.com

面对一场不义的侵略战争,对于那些保持沉默的旁观者而言,其实“观而不语”本身就是一种明确的态度表达。针对一个已经失去理智、正在实施血腥暴行的战争罪犯,如果只是不断重复“乌克兰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因素,演变至今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形势下,有关各方都要保持克制,避免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行动”、“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外交努力 ,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制裁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有效途径,只会给相关国家的经济和民生带来严重困难,进一步加剧分裂和对抗”这些看似正确实际上却恰恰相反的陈词滥调,很明显这无异于是对这场暴行的姑息和纵容。yibaochina.com

在这场战争刚刚爆发时,有识之士们早就从不同角度作出阐述,这场战争将会大大地改变世界未来的格局。这场战争让热爱和平的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对世界和平威胁最大的是具有哪类价值观的国家,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严肃也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在经济上得以迅速崛起,这对整个世界意味着什么?yibaochina.com

这个直观、明确却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各国未来怎样去制订和修正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等各种政策,也必然会影响到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甚至还会影响到一些国际组织的执行方针和组织结构。现在的全球化政策究竟给今天的世界带来了什么?国际组织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也正是我和许多人曾经提问过多年,在现实中却始终没有看到有过哪怕是微小的根本变化的老问题,但现在的情况已经有所转变,不一样了。yibaochina.com

2月28日(星期一),联合国大会第11届紧急特别会议召开。3月1日,联合国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标题是:As Russian Federation’s Invasion of Ukraine Creates New Global Era, Member States Must Take Sides, Choose between Peace, Aggression, General Assembly Hears(俄罗斯联邦对乌克兰的入侵产生一个全球新时代,会员国必须在和平或侵略之间选边,联大正在听证)。3月2日,193个会员国中的181个国家就96国共同提出的题为“对乌克兰的侵略”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决议草案获得141票赞成,中国、印度等35个国家投了弃权票,俄罗斯、白俄罗斯、朝鲜、叙利亚和厄立特里亚5个国家投了反对票。投票结果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决议,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克兰使用武力并将其所有军事力量从乌克兰领土撤出。yibaochina.com

回顾和观察这次联合国召开全体紧急特别会议和“对乌克兰的侵略”决议草案投票表决这一议程的产生过程,2月23日(星期三),联合国大会就“乌克兰暂时被占领土局势”举行全体会议。联大主席沙希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近80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发言,古特雷斯在发言中再次重申俄罗斯决定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某些地域的所谓“独立”及其后续行动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yibaochina.com

2月25日(星期五)晚上,联合国安理会就一项谴责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并要求其撤军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在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俄罗斯投了反对票,中国、印度、阿联酋投下了弃权票,决议草案被一票否决未能通过。yibaochina.com

2月27日(星期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投票,决定于2月28日(星期一)就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召开联合国全体大会紧急会议。在关于联合国召开这次全体大会的程序投票中,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俄罗斯投了反对票,中国、印度、阿联酋投下了弃权票。由于这是一项程序性投票,俄罗斯无法否决投票结果。yibaochina.com

联合国在这次“对乌克兰的侵略”的决议草案表决过程中从总体上体现出的正义性和高效率,尤其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每次会议的讲话中所表达的鲜明态度和立场、智慧和远见,确实值得称赞。这在这些年来联合国在处理重要国际事务中是绝对难得一见的。该项决议草案的通过,使得“俄罗斯对乌克兰这场战争是一场正义之战”这句谎言彻底破产;该项决议草案的通过,为国际社会对正在实施暴行的俄罗斯进行谴责、予以制裁从法律上得到了正义的保障,并为未来对违反联合国决议的俄罗斯施以更严厉的制裁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yibaochina.com

我们可以从这次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紧急特别会议的投票过程中,非常清楚地观察到在国际大家庭中各国在如何选择自己的立场这个问题上,通俗地说怎样去选边站队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态度。投票的结果已经很清楚地表明,在立场的选择上从总体上说可以概括为两类,要么是基于对价值观的考量(一面是坚守正义的绝大多数国家,另一面则是与俄罗斯价值观一致的如朝鲜、叙利亚等极少数国家),要么是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量(如印度)。当然,在对价值观进行考量的同时,也并不排斥对国家利益作出相应的考量。但看看与俄罗斯价值观相一致的那些国家的整体状况,就能知道在这种价值观下作出的对国家利益的考量,简直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yibaochina.com

在投出弃权票的那些国家中,很明显其实并不是在该项议案上正真表现出中立的立场,对恶的容忍,即是对正义的亵渎。这些国家作出这样的选择,这里面既有价值观的因素,同样也有利益的因素。但为了短暂的利益而违背正义和良知,与国际上大部分国家所坚守的文明价值观相背离,这无疑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短视行为。yibaochina.com

在这次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和联合国紧急特别会议中,一些小国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2月25日,在安理会会议上,谴责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并要求其撤军的决议草案,就是由阿尔巴尼亚和美国共同提议的。在安理会十个非常任理事国中,像加纳、加蓬、肯尼亚这样的小国在投票中都站在了正义的一边,没有被利益因素所屈服,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2月28日召开的第十一届紧急特别会议上,提议“对乌克兰的侵略”这一决议草案的96个国家中,不乏非洲和南美洲的小国。亚洲国家中,阿富汗、缅甸这些国家都排列在这96个国家的名单中。而与之相反,一些大国的表现却令人忧虑。yibaochina.com

很显然,国际社会在处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件事上最终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在今天这样的复杂形势下,国际社会应当迅速达成共识,利用这个契机,克服现有制度的缺陷去重建国际新秩序。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将会以各自的价值观为立足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进行重新站队和作出选择,这里面既有挑战,也充满机会。yibaochina.com

三、北京的立场有可能会让中国陷入险境yibaochina.com

但中国正在失去这些机会。普京的侵略行为让北京政权在决策上陷入两难的困境。北京的矛盾在于,在价值观上,他亲近俄罗斯而排斥西方,但在经济利益上却无法依靠俄罗斯而必须并且严重依赖西方。当国际形势迫使他只能在其中作出两选一的选择时,北京在行为上便表现出重重的纠结和矛盾。yibaochina.com

2月4日,普京访问北京并出席了冬奥会开幕式。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对中国而言,普京的北京之行绝对不是一次吉详之旅。当天北京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难以断定的是在普京离开中国之前,俄方是否向北京通报过准备用武力入侵乌克兰这一决定。3月3日,《纽约时报》刊文称:《情报称中国曾要求俄冬奥后再发起入侵》。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表明莫斯科当时已经向北京通报了俄罗斯决定用武力对付乌克兰。如果真是如此,北京还会与俄罗斯一起发布这样一份联合声明,这眼光与见识怎么让人评价才好?应该不至于会如此糊涂吧?那就只能得出莫斯科没有向北京通报俄罗斯会用武力对付乌克兰了。但这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俄罗斯把中国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蒙在了鼓里,这还能算盟友吗?这在《纽约时报》刊登的另一篇文章《美国曾多次敦促中国出手阻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也能从侧面印证这一点,文章称中方对俄罗斯会入侵乌克兰持怀疑态度。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北京故意装糊涂。yibaochina.com

如果说北京真的不知道俄罗斯会入侵乌克兰,确实是受了普京的欺骗,那么在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后,北京还能继续保持让人难以想象的谈定,这就难解释了。这或许表明北京早就意识到因为俄罗斯的侵略,北京如果在立场上选择与俄罗斯为伍,那么必将会造成中国在利益上遭受连累。但由于受到价值观的约束,北京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项可供选择。尴尬的是,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发布50周年。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引发的与西方国家价值观发生严重对立的敏感时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纪念讲话中称中美关系主流应当是合作;次日,北京《光明日报》也发表了标题为《中美关系合作共赢的大势不可逆转》的长篇社评,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举动实际上并不能赢得美国的信任。而中方所表现出的这种矛盾状况正表明北京在价值观与经济利益两者之间的平衡和选择上出现了问题,政策缺乏一致性,思路已明显出现混乱。yibaochina.com

战事发生至今,普京变得更加疯狂,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北京或许难以预料普京接下来会疯狂到何种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心里应该清楚,与普京眉来眼去必定凶多吉少,还是趁早远离莫斯科,不要被这头危险的北极熊拖入脏水,让中国陷入险境。yibaochina.com

四、中国正在坐失良机yibaochina.com

由于与莫斯科之间的特殊关系和北京对待这场侵略战争的暧昧立场,这引起国际社对北京的言行格外关注。在这样的重要时刻北京没有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发挥应有的作用,国际舆论对北京的批评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尖锐。北京原本是有机会扭转这种不利状况的,如果做得好的话,还可以树立起一个正真的负责任大国的好形象。yibaochina.com

战争爆发后,北京如果能够利用自己与俄罗斯与乌克兰两方的特殊关系积极进行外交斡旋,促使双方停火谈判的话,这无疑会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从理论上看,北京是有机会也有实力做到这一点的。或许普京本人不会愿意聆听来自北京的这种声音,但从莫斯科目前所处的孤立状态来看,在经济上无法承受战争和制裁双重折磨的普京事实上并无太多的选择,在经济上需要依赖中国的普京必须去认真聆听北京的劝告。当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前途渺茫的时候,对普京来说很难说这不是一次走下台阶的机会,不会接受一个体面的调停。而事实上我们没有看到北京认真去做这件事,却看到这件事被以色列总理贝内特抢先去做了,北京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机会。yibaochina.com

退一步说,北京即使做不成这件事,莫斯科不愿聆听来自中国的劝告,那也无妨,北京仍然可以向国际社会明确表达出自己对这场战争所持的观点和解释清楚外交斡旋没能达到停战目标的原因,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态度和已经作出的努力。只要中国确实站立在正义的立场上,那么这会让国际社会对中国价值观和国家地位的认同提升到一个受人尊重的高度,这在未来会给中国带来无尽的机会和好处。但是,我们也没有看到北京做了这件事,浪费了又一次机会。yibaochina.com

2月24日,在俄罗斯举兵入侵乌克兰前,普京发表了一篇对俄罗斯全体公民的讲话,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述了俄罗斯为什么要向乌克兰宣战的理由。限于篇幅,在此我不评判普京引述的例子是不是事实,论述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但有一点是可以借鉴的,那就是我们应该用历史事实来评判国与国之间的真实关系。yibaochina.com

从历史上看,俄罗斯侵占了中国的大幅国土,杀戮过无数的中国同胞。现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俄罗斯又发动了对乌克兰的不义之战,正在毁灭乌克兰人的家园,造成大量乌克兰平民的生命损失。根据1945年6月26日各成员国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第51条、1995年4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第3514次会议通过的第984号决议、1994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的《中国政府关于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的声明》和2013年12月5日中、乌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核安全保证》的联合声明之规定,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既成事实并正在继续威胁乌克兰平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战争中实施核威胁的紧急时刻,中国政府应当考虑全面依法履行向联合国和乌克兰承诺之义务。yibaochina.com

尽管笔者热爱和平、不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以诉诸武力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考虑到北京在处理台海问题时以武力收复作为主要选项之一,以及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却决意违反联合国宪章之规定,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中施行核威胁的恶劣情形,在国际社会实在没有其他选项予以制止的极端状况下,中国政府是否可以考虑采用围魏救赵的战略,利用地域优势从东北军事介入,兑现自己对联合国和乌克兰的承诺,挽救乌克兰于危难之中,同时暂时控制被俄罗斯侵占的远东地区的大片中国失地,提交“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让国际法庭裁决土地的归属,给侵略者一个严厉的教训,同时也收复被俄罗斯侵占的土地?或许这也是一个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强人”对“强人”的选项,相信这个选项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目前的国际法和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正义之举。yibaochina.com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对待本是同根生的独联体兄弟国家都残酷无情,中国又怎么可能成为他的铁杆盟友?普京只是利用中国并给中国带来灾难。此刻如果中国能够站立在正义的立场上逼迫俄罗斯放弃侵略战争,料定莫斯科万万预料不到,也绝对没有反击的能力。这个选项虽然夹带了收复失地的“私利”,但主体成分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因此一定会在争议声中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称赞。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请问北京当局愿不愿意去做认真的考虑和研究呢?

五、西方的谨慎未必能产生良好的结果
yibaochina.com

针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侵略行为,美国和欧盟至今还是保持着比较冷静和克制的态度予以谴责并逐步提升制裁的力度,华盛顿从一开始就表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国不会武力介入。很明显,美国和欧盟在战争初期向普京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让俄罗斯在还没有走到覆水难收的地步时尽早收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应该成为俄罗斯攻击乌克兰的选项。yibaochina.com

但是普京对此置若罔闻,对乌克兰的攻击愈演愈烈。2月27日,普京在会见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时表示,西方对俄不仅在经济上进行遏制,而且某些领导人的发言越来越具有侵略性。普京下令将俄罗斯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威慑力量”转移到“特殊的作战模式”。在战争状态下,很明显这是普京发出的赤裸裸的核威慑。在这之前的2月19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作战室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还一起观看了核战略威慑力量的演习,看来这是早就有所准备的。yibaochina.com

3月4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布鲁塞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不寻求改变俄罗斯政权。我认为布林肯这段讲话的内涵是,在普京作出核恐吓的情况下,美国给了普京一个暗示,让他吃下一颗“定心丸”:美国不寻求改变俄罗斯政权,也就意味着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在战后对普京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清算。布林肯这样讲,是为了避免普京这个疯子在被逼急了的情况下去走极端。yibaochina.com

从美国和欧盟对莫斯科发出的这些信号可以看出,美国和欧盟在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对抗中,美国和欧盟不会选择硬碰硬的手段去迫使普京收手。因此,这有可能会被普京解读为找到了西方的软肋,而采取得寸进尺的策略在侵略战争中态度变得更加强硬。这种状况也会让“战狼”产生出一种错觉,把“战狼”升级为“战虎”。yibaochina.com

国际社会如何处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个问题在尺度的把握上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未来国际秩序的根本变化。还是这句老话: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最终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yibaochina.com


【议报首发,转载时请务必在正文之前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45263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