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落幕,特朗普重返白宫。自2016年以来,特朗普已三度以共和党人身份参与总统决选,两次获胜(其中一次获普选票胜利、选举人团胜利;另一次只获选举人团多数,普选票第二名)、一次失败。而其三次选举中的主要对手,希拉里、拜登、哈里斯,都是民主党人,希拉里和哈里斯负于特朗普(虽然希拉里赢了普选票,但不仅选举人团落后,在普选票中也并没有得票过半),拜登则击败了特朗普。yibaochina.com
对于三场大选胜负及差异,有不少文章进行了分析,但中文平台鲜有通过投票数据对比分析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本文就通过对三次选举中不同性别、年龄、族群、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群体投票的差异,来探析三次总统选举及结果不同的原因、各群体政治立场和倾向的变动和影响。yibaochina.com
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匿名投票,无法直接获取不同身份群体投票结果。所以,只能通过“出口民调(投票后接受调查机构询问得出的样本数据)”来估测各群体投票结果。yibaochina.com
本文以美国“爱迪生研究公司”联合CNN、福克斯新闻、美联社等媒体共同组成的民调联盟的出口民调数据为来源,对比三次总统选举中各群体投票倾向的比例及差异。yibaochina.com
以下为变动概况(详细情况及得票数据列表本人另有完整版文章,此处省略)yibaochina.com
投票从分散到集聚、民主共和两党竞争的白热化、显著的保守与变革对立而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代表进步派和保守派,且各自都分别比以前更加左倾和右倾,美国选民分别投给这两党,也反映了美国进步与保守的鲜明对立。yibaochina.com
性别:特朗普在男女选民中支持者稳定上升;民主党候选人支持率波动起伏、民主党女性身份牌失败。yibaochina.com
婚姻状况:特朗普在已婚未婚群体中支持率均有提升、在已婚者中支持率明显具优势,民主党在未婚者中占优。yibaochina.com
年龄:特朗普在年轻选民中支持率增加,而年轻人有保守化极右化的趋势。yibaochina.com
族裔:特朗普在白人群体中获稳定支持、在非白人群体中支持率稳步上升;民主党在少数族裔中支持率明显下滑。yibaochina.com
宗教:特朗普在基督教信仰者中支持率稳步提升;民主党则日趋下滑;双方在其他宗教和无神论信仰者中支持率摇摆不定;宗教群体整体有保守和厌女倾向。yibaochina.com
受教育程度:特朗普支持率和受教育水平显著成反比;技术与理工类出身者显著偏向特朗普。yibaochina.com
性别认同与性取向:LGBT群体是特朗普最大短板,也是民主党女性政治家支持率最高群体。yibaochina.com
收入:特朗普在中低收入群体中支持率日益上升,在高收入群体中支持率有所下滑,在中间偏下收入群体中领先。特朗普“草根”优势日增;民主党在“精英”所获难以弥补。yibaochina.com
居住地:特朗普在乡村、中部南部、内陆地区占优;民主党在城市、东部西部、海岸地区占优;在郊区等地双方胶着;三次大选得票变化与整体一致;美国城乡、区域间撕裂有加剧趋势。yibaochina.com
服役情况:特朗普在有服役经历者中优势明显,民主党女候选人在有服役经历者中显著落后。yibaochina.com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看到,在不同群体中,代表共和党参选的特朗普和三位民主党候选人的支持率,有着明显的差异。特朗普在白人、基督徒、异性恋者、非LGBT等占选民多数的“主流”群体中有显著优势。而民主党候选人则在非裔、犹太裔、非基督徒、LGBT等少数族裔压倒性领先。但少数群体占总选民人数较少,民主党即便有压倒性优势,也难以以较大优势领先代表共和党的特朗普。yibaochina.com
而在涉及多数派和少数派之外的各性别、年龄、收入为区分标准的群体中,民主党候选人和特朗普各有胜负。特朗普在男性、中年人、中等及中等略偏下群体中有优势,民主党在女性、青年人、最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中领先。yibaochina.com
而从横向看,三次选举,特朗普在大多数群体中支持率都呈曲折上升趋势。尤其2024年大选,在绝大多数身份群体中得票比例都高于2016年和2020年。这也和特朗普整体得票比例上升一致。yibaochina.com
而2016年和2024年,特朗普在男性、基督徒、服役军人等群体中得票率显著高于2020年,而民主党候选人这两次得票率显著低于2020年,不仅在于整体得票率的波动,还显然和这两次选举候选人为女性,美国一些群体显然存在性别歧视和厌女思想有关。而整体得票率的波动,也与候选人性别有一定关联。多数美国人并没有打算选出一位女性领导人(希拉里得票也不过半)。yibaochina.com
在三次选举中,特朗普在多数派群体中的优势支持率都较稳固,而民主党在一些少数派群体中的压倒性优势却有萎缩趋势。如民主党在非裔、亚裔、拉丁裔等少数族群中的支持率,以及在中间偏下收入群体等“草根”群体的支持率,都显著下降,而失去的支持基本都倒向特朗普。民主党的“基本盘”不再坚定,让民主党变得脆弱。而特朗普在多数派群体中得到的虽非压倒性、但约6成的支持,足以在与民主党的竞争中占优、以逸待劳。yibaochina.com
相对于特朗普及共和党在多数派群体中支持率的稳定性,民主党依靠的部分少数族群对其支持是很不稳定的。2016年希拉里的败选,就和极左势力反对她不够激进而拒绝投票(甚至投给特朗普以示抗议)有关。而2024年,极左翼、阿拉伯裔、穆斯林又因为巴以问题拒绝支持哈里斯,一些人放弃投票,还有部分人投票给特朗普。这对选情胶着的2024大选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yibaochina.com
多年以来,民主党一直试图建立一个包括中左、中间派、极左在内的多元化支持体系,甚至也在拉拢中右势力,既扩大基本盘,又打造包容性的政团、多元的美国社会。这样的理想是美好的,但这些年民主党折中调和政策的实际推行,并没有得到多少中间派的青睐,又让激进左翼反感,支持率反而下降。只有拜登成功争取了中间派支持,希拉里和哈里斯同样的策略却都失败。yibaochina.com
而特朗普、共和党高层中的激进右翼、民粹派,则选择近乎无限度取悦极右势力,包括白人至上主义者/种族主义者/极端民族主义者、基督教福音派基要派信徒、极端保守主义者、极端自由放任主义者、阴谋论者、排外主义者等。成功获得美国极右和民粹分子的大力支持。而且不像极左动辄“杯葛”未达到自身要求的民主党人,极右往往只要在部分议题上满意,即支持特朗普与共和党。yibaochina.com
而同时,特朗普及共和党并没有失去中间偏右的温和右翼选民的支持。大多数中间偏右和温和右翼,虽也并不很喜欢极右与民粹,但更反感激进左翼、对美国日益左倾警惕,宁可和极右站在一起支持特朗普。虽也有一些中右和原共和党建制派倒向民主党,但只是少数。大多数共和党温和派和建制派都选择无视特朗普和极右民粹的各种“越位”,选择投票给特朗普,起码基本盘没有动摇。这从特朗普三次选举得票数一直上升(包括输给拜登那次),就可侧面看出。yibaochina.com
两厢对比,共和党在稳固基本盘同时,支持者范围和数量还有扩大;民主党则基本盘都不稳,时常发生“跑票”,又难以在本就不占优的选民群体中拓展新的支持力量。yibaochina.com
三次总统选举,特朗普及共和党赢得两次、民主党仅赢一次,而参众两院共和党掌控时间及胜选次数也略多于民主党,反映了美国政治钟摆明显右移的趋势。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美国政治钟摆左移。而2016年,希拉里虽然赢得普选票多数,但被特朗普以普选票较小差距、选举人团优势获胜,已反映了美国右翼(尤其反建制、民粹主义的、区别于建制右翼的“另类右翼”)崛起的事实。拜登依靠团结中间派选民击败特朗普,也并不能扭转这一现实。而2024年大选特朗普拿下普选票多数,更反映了美国右翼支持率已超过左翼的基本事实。这同时意味着进步主义的连续受挫。yibaochina.com
面对特朗普强大的影响力、遭遇挫折(2020年大选)后又卷土重来的强劲势头,民主党始终没有可以争取美国多数人支持的有效策略。民主党长期重复特朗普及共和党人右翼民粹主义的危害,人们已经听的疲乏,如“耐药性”一样令这样的警示越发失效。政治极化下摆事实、讲道理,已不能说服多数选民。yibaochina.com
美国这三次大选,也反映“身份政治”的无处不在。虽然各身份群体投票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整体仍然是按照不同族群、信仰、阶层投票,且有些群体政治立场更加固化,内部趋同而与异质群体对立。这显然是不良的政治现象,只会让美国社会更多撕裂和冲突。yibaochina.com
2016年至今的三次美国大选,极大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态、国家发展方向,颠覆了旧的由建制派政治家主导的美国和世界秩序。美国作为世界最强大国家,其政治变动也波延世界,如促成欧洲及亚非拉右翼民粹的进一步崛起,以及全球基督教保守派、白人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复兴。未来的美国和世界,将更多动荡不安。而弱势和少数族群,将是动荡中的受害者。yibaochina.com
参考来源:yibaochina.com
2016 presidential election exit poll results
http://2016.elections.cnn.com/election/2016/results/exit-pollsyibaochina.com
2020 presidential election voter demographics (exit polling)
https://www.cnn.com/election/2020/exit-polls/president/national-resultsyibaochina.com
2024 presidential election exit poll
https://www.cnn.com/election/2024/exit-pollsyibaochina.com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Post Views: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