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與記憶

·石皓偉·

 

昔底德失望地发现,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而人类的行为却总是不思悔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会换个方式重新上演。人类的处境,就像是那钟表的时刻,每天走过相同的位置,即便不作停留,也会不停地重复下去,就像是戏剧学院保留下来的远古剧目,演员一代代地更迭,剧本却经久长传。这种万劫不复的轮回,就是尼采所说的永劫回归。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篇,就探讨了“永劫回归”这一主题,探讨了历史的虚无感,这个充满历史哲学、存在主义气息的主题,恰是这部佳作的灵魂所在。

现实生活对每个人都是沉重的,尤其是经历过战争、屠杀、暴力等重大伤害事件之后的人们。但是,无论多么重大的事件,一旦发生之后,成为历史的表述与记忆,就会变得轻飘飘。这就是所谓的轻与重。

对人类整体而言,一切都在重复。但对个人而言,生命一旦消逝,便是永远地失去了分量。无论他生前是美丽的、绚烂的,或是残酷的,一旦逝去,这份美丽、绚烂或残酷便不再有意义。就算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有上亿人在凄惨中死去,对我们来说也是无所感知的,因为死的是别人,不是我们自己。

人的现实存在,是有时间刻度的。由于人没有办法长生不老,总要死去,所以所能感知和把握的时间并不多,无非就是意识清醒的那几十年。正因为人能感知的范围极其有限,所以我们除了对现实有所恐惧之外,历史对我们是没有威胁的。一旦血腥的事件成为文字、理论和历史学的研究对象,那么这件事就会变的比鸿毛还要轻。“一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与反复出现、不断出来砍法国人头颅的罗伯斯庇尔,二者是不可比拟的”。即便历史一再重复,我们也只能活一次,匆匆而过。

米兰·昆德拉的痛苦在于,作为一个流亡的人,一个作家,一个幸存者,在祖国经受纳粹、共产主义灾难与苏联入侵带来的强烈痉挛之后,他只能用文字去表述。即便他是事件的亲历者,也无法再逆流而上,回到事件之中。一切记忆都成为了过去,都变的轻飘飘的。他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对待这一切呢?轻与重,或许都不能承受。

布拉格的坦克,与天安门广场上的坦克是一样的,流的血也是一样的。经历过文革与六四,也一定有很多人,会像米兰·昆德拉那样痛苦,无论他们的肉体是否流亡。

一切从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都要经受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因为记忆都是个人的,并不具备遗传性,所以遗忘便是人类的本性。就算有各种深刻的、富有哲理与洞见的记录被一代代人整理、保留下来,对新的生命来说,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君不见,耶稣、释迦牟尼、孔夫子苦口婆心地呼喊了几千年,人类还不是如此的德行!“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一旦过去了,就会像影子一样没了踪影,失去分量,以至于再也难以回想起来。记忆在不断地消退,更使得人的这种可怜的遗忘本性雪上加霜。人们慢慢记不清事情的细节、来龙去脉,后来干脆简约成琐碎的节点。再后来,就似乎只剩下模糊的影像,仿佛乘了飞船渐行渐远,最后物我两忘。如果没有任何的记录和证据,就连当事人,也会怀疑起事情发生的真实性。事情真的曾经发生过吗,在我的生命里程中?说起来有印象,却难以确定,自己也难免在纷繁的说辞中怀疑起自己来。记忆很不可靠。

遗忘是不可避免的生命冲动,时间是最天然的净化器。无论曾多么的风光荣耀、步履惊风,无论曾多么的饱受凌辱、义愤填膺,都会在岁月的蒸腾里变的平淡无奇。就算是经历了噩梦一场,在醒来的那一刻,发现自己已经安全,恐惧感也会大为减轻。“昭明曾经事实的太阳沉落了,人们只能凭借回想的依稀微光来辨析一切。”米兰·昆德拉写道。

就算是仇恨,也会伴随着这种遗忘被消解,无论你愿不愿意。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对立的局面,这样对任何人都是沉重的,在剧烈的对立消除之后,遗忘会是适当的。欧洲人原谅了希特勒,就像中世纪原谅了成吉思汗。人们总会认识到,远去的历史被适当的改正之后,只会留下单纯的对历史事件的记录,而失去了感同身受的、发生时的战栗与恐惧。

捷克人总有一天会原谅希特勒和苏联人,这个事实让人难过,但还得去接受它,因为新的人类还要继续往前走。记忆是如此沉重,遗忘是如此轻松,到底还要不要记忆?

现实告诉我们,重负一旦丧失,人就会像气球一样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生命,人的存在也就会变的自由而没有意义。失去生存意义的人是可怜的,即便我们早已明白,仇恨本身并不值得,但保持记忆、保持愤怒还是有意义的。

奥斯维辛之后,犹太人建立起专门的大屠杀纪念馆,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死难者的讯息,哪怕是一个名字、一张照片、一个用过的手提箱,都会被收集起来。死难者不断被重新复原成一个个鲜活的人,而不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这是保持记忆的最好方式。就像有人专门去收集寻找六四死难与失踪者的名字,去收集汶川地震死难者的名字一样。你不收集,那些生命就过去了,就会失去重量。

每一代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把当代的苦难记录下来。无论是用文字,还是内心,都要把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把经历的时代记录下来。虽然它们注定会变的轻飘飘,但对我们有限的生命来说,它有意义。因为我们活着的所有尊严和期盼,都在那些记忆当中了。我们必须要以骄傲的反抗去积极生活,拒绝遗忘。

 


【议报首发,转载时请务必在正文之前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56028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