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了——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

重回天安门


《是时候了》

朱虞夫,2011年3月5日

是时候了
是时候了,中国人!是时候了
广场是大家的
脚是自己的
是时候用脚去广场作出选择;
是时候了,中国人!是时候了
歌曲是大家的
喉是自己的
是时候用喉唱出心底的歌曲;是时候了,中国人!是时候了
中国是大家的
选择是自己的
是时候用自己选择未来的中国。


目标:

  “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目标是非暴力革命—-“结束一党专制”。活动号召在2014年6月4日上午10时,万人齐聚天安门,悼念“六四”25周年。通过充分动员,如有足够的人能抵达广场,直接达成变革目标。如没有足够的人员抵达,动员过程也能充分调动和消耗维稳力量,为中国民间力量发育创造条件,推动变革早日到来。


主旨:

  “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运动是一场预先张扬的去中心化去组织化的运动。声明没有发起者,任何机构、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可以且只能表态成为活动的支持者,任何机构或个人都很难在行动达成效果时抢摘果实,从而把效益最大化,当局想瓦解也无从着手。所有表态支持活动的人,都不能透露自己是否会出现在天安门,一为自身的安全,二为避免给他人造成压力。

  最优结果,“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运动可能直接达成结束专制的最终目标,“我们只要赢一次,他们就永远输了。”最好的结果,就是在充分的动员之下,有足够的人能抵达广场,直接达成变革目标。

  次优的结果,就是通过这个运动,充分调动和消耗维稳力量 ,发动一场持续一年的维稳系统消耗战,促使变革早日到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P2P软件、邮件之类的工具,发动串联,多层次动员。我们在暗他们在明,至少可把他们逼到墙角。消耗掉的维稳资源越多,产生的缝隙就可能越大,为国内民间力量生长创造条件。

  现在中国经济状况势如垒卵,任何一场能够对维稳体制造成压力的运动都极有可能成为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错过一场运动,就有可能错过未来中国的政治舞台。


可行性:

  全国失地农民过亿,城市拆迁利益受损群体及近三年毕业后即失业大学生均超过了千万,复转退上访军人、辞退民办教师及国有银行下岗人数均以百万计,各机构组织个人如果在未来一年里充分发动动员,明年6月4日万人齐聚天安门还是有可能的。

  当表态支持此行动的人多了,当局就是穷尽其维稳能力,他们也没办法掌握究竟会有多少人到场,他们必须得蹦紧神经,全部调动维稳力量,从而自我消耗。

  外部条件上,与香港“七一”“占领中环”活动可以遥相呼应,协同动员。


实施:

  撰写并发布“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倡议书,列明活动的主旨目标行动方式。

  设立活动LOGO及活动口号。

  设立网站及社交媒体账号,集中发布活动进展及支持机构或个人的信息,同样,网站只留联系方式,不声明主办方。标签:#TAM25

  针对各阶层各群体,撰写有针对性的文章,进行充分的广泛的动员,(参见:http://cnjasmine.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html )

  征集义工,协助推广;

  征集有意回国者参与闯关行动(包括并不限于申请签证订购机票回国)。

  倒数半年时,启动闯关行动,每周至少两则闯关新闻。

  制订支持者行动指引。


推广:

  将活动进展动态信息,如知名人士或机构表态支持,及时知会媒体,吸引媒体报道。

  制造新闻点,如知名人士申请签证订购机票,吸引媒体报道;

  通过互联网,广泛在墙内外发布活动信息。征集百名至千名义工,每天在微博上传播招贴相关内容;

  发起“纪念六四自由贴”活动,号召网友在全国各地以不干胶写字张贴或是喷涂的方式,广为传播“2014年6月4日上午10时,重回天安门”这个信息及活动LOGO。


指引:

  真正想届时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人不妨从现在开始规划,保证自己在明年六四当天上午10点尽量进入靠近天安门广场,至少应该在直径6公里(跑步一小时)内,以便对广场可能的集会及时作出反应。人数上万,广场效应形成,加上媒体云集,安全即或有保障。

  同时应在北京及北京周边城市,增设一些备用集合场地,并设定触发条件。在整个动员过程中,也应该把这些场地及触发条件告知可能的参与者,以便届时形成协同反应。

  “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时,北京聚焦的人群可以暗哼《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后附参考歌词)为号,无形无物,瞬间共鸣,一起赶往并尽量靠近天安门广场。

  海外明知不能回去的人,不妨前往申请签证及预订机票,被拒绝也是新闻和动员。


问题:

  会不会担心国内有大批人被无故抓捕?

  当事人福利论是靠不住的,也就是说,不能以当事人情况的改善,或当局的非理性反应作为行动正当性评价的标准。不管外界做不做事,当局都可以随意抓人。

  会不会有泄密的问题?

  这个行动全程可公开,没有泄密的可能,也无关紧要。各自的动员过程尽可能保密即可。


风险:

  这是一个公开的活动倡议,活动的风险亦不言自明,参与者都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人,参与者可视为都是在评估风险之后作出的自主决定。

  按中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如果天安门广场未列为管制区,任何个人都有权在特定时间进入广场;任何人都有权邀约法律规定的不必申请的人数内的朋友一起进入广场。


倡议书(草稿,征集义工协同起草):

  “六四”一代,血仍未冷,而这一代人的孩子,现在和他们父辈当年一样的年龄,孩子们不仅要面对更加严重的腐败,还要面对新三座大山、恶化的生态以及全面溃败的社会,更何况还有现实的种种问题,如泡沫化的楼市、飞速的通胀、昂贵的物价和完全不能让人放心的食品。

可听见人民在呐喊?

看看人间的苦难,可听见人民在呐喊?
再不愿忍受剥削的人们将这世道来推翻。
让你良心的碰撞,敲得那战鼓声声响。
让我们以勇敢去迎来新生曙光!

你会加入正义军吗?与我并肩去作战。
用血肉筑起街垒,为那理想共患难!
铲除不平,让人人共享那自由灿烂。

看看人间的苦难,听听这人民的呐喊?
再不愿忍受剥削[剥削的]人们将这世道来推翻。
让你良心的碰撞,敲得那战鼓声声响。
让我们以勇敢去迎来新生曙光!

来吧奉献你的力量,紧跟旗号闯前方。
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牺牲总比苟活强。
烈士的鲜血使这片土地四季芬芳!

看看人间的苦难,听听这见人民的呐喊?
再不愿忍受剥削剥削的人们将这世道来推翻。
让你良心的碰撞,敲得那战鼓声声响。
让我们以勇敢去迎来新生曙光!


2013年8月11日
转载自《参与》网刊
http://canyu.org/n78445c6.aspx

◇ ◆ ◇ ◆ ◇ ◆ ◇ ◆ ◇ ◆ ◇ ◆ ◇ ◆ ◇ ◆ ◇ ◆ ◇

海内外民运人士策划六四25周年“重回天安门”活动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 忻霖



  明年是“六四”25周年,海内外民运人透露正在策划名为“重回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动员流亡国外的民运人士闯关回国,与国内外关注中国人权的人士齐聚天安门广场,或在广场四周举行纪念活动。

  继1989年民主运动的学生领袖王丹本月初在美国发出“六四”25周年“天下围城”的号召后,海内外的民运人士周日通过海外“参与”网站发出了题为“是时候了–六四25週年重回天安门”的倡议书,号召在明年6月4日,万人齐聚天安门,悼念“六四”25周年,以非暴力革命的形式“结束一党专制”。倡议书还配以美国和德国拍摄的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电影《V字仇杀队》的海报,配上文字“我们只要赢一次,他们就永远输了。”该活动还在推特上设立了同名账户,开放给公众讨论。

  北京社会活动家胡佳周二对本台记者证实他是活动组织者之一,“重返天安门”活动的策划早在两个月前“六四”24周年纪念活动前后就已经开始:“现在这个‘重回天安门广场’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今年的‘六四’之前,包括我们号召黑衫(散步)、重聚天安门广场这一系列活动。而且我们认为在天安门广场以外的区域,发生天安门屠杀的整个区域,从木樨地到六部口等,当天都应该有人能回去。

  倡议书的开头引用了浙江民主党人朱虞夫两年前写的诗《是时候了》,他本人也因此诗而入狱。倡议书中还说,全国失地农民过亿,城市拆迁利益受损群体及近三年毕业后即失业的大学生均超过了千万,复转上访军人、辞退民办教师及国有银行下岗人数均以百万计,各机构、组织、个人如果在未来一年里充分发动动员,明年6月4日万人齐聚天安门还是有可能的。如有足够的人能抵达广场,直接达成变革目标。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员抵达,动员过程也能充分调动和消耗维稳力量,为中国民间力量发育创造条件,推动变革早日到来。

  胡佳还透露,活动目前正处于宣传和准备阶段,策划者们除了动员民众外,也希望有更多亲历六四的人能在网络上或走上街头亲述历史:“现在来讲,主要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为明年的活动采取行动,现在恰恰有这一整年的准备期。现在幸好我们有了网络,有了推特和微博中的快闪,经过多年的积累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真相的,但没有更多的亲历者在网络上站出来去证实历史,更多的是期待能走上街头。”

  倡议书中还提到,活动将会征集义工及有意回国参与闯关者,还将在倒数半年时,启动闯关行动,并和香港“七一”“占领中环”的活动遥相呼应,协同动员。

  胡佳表示:“香港的普选可能会带动连锁反应,可能带动大陆的公民对共产党要求普选权,所以说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守望相助和呼应,无论任何形式上都能够相互依存和互相激发的。”

  为此,记者周二采访到了曾表态配合“占领中环”活动的香港“真普选联盟”召集人郑宇硕,他表示,中国国内严厉的维稳局势和香港可以公开讨论真普选的环境不同,当局定会大力打压,但此次活动是让国内外再度聚焦六四事件的好机会:“这当然是非常值得支持,不过中国和香港的环境有相当大的区别,中国当局对这样的活动是不会容许的,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在天安门讨论这个事情,但是有这个呼吁,我相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家都会在网上或以其他的方式进行讨论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忻霖的采访报道。

2013年8月13日
转载自《自由亚洲电台》中文网站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shehui/xl1-08132013105257.html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5724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