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軍與盟軍老兵,視為今年慶祝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七十週年紀年活動真正主角的原因,筆者從去年底開始就沒有撰寫任何涉及兩岸政局發展,尤其是以明年總統大選為主題的相關文章了。然而,這次連戰獲中共邀請前往北京參加閱兵的事件,卻與抗戰這個主題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對未來兩岸的政治走向也有深遠的影響。

  雖然絕大多數的時間裡,筆者對歷史問題關心的程度遠遠超過政治議題,但是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的畢業生。身為鈕先鍾老師的「非嫡傳」子弟,我有責任與義務結合自己多年來研究歷史與戰略議題,乃至於十多年下來在美國與台灣觀察兩岸政治發展的經驗,在此就這個即將在可見的未來內徹底改變整個東亞政治局勢的議題進行深入的討論。

  連戰的貢獻與政治遺產

  在對連戰的負面影響進行討論前,筆者想先在此對連戰對中華民國的貢獻,乃至於其在海峽兩岸交流上所留下的一些政治遺產做一些積極的評價,以盡量讓自己在評價一個政治人物的時候維持該有的客觀性。身為日據時代台灣文人連雅堂的孫子,乃至於台籍抗日國軍少將連震東的兒子,連戰早年的求學與從政生涯可以用「四平八穩」或者「一帆風順」來形容。

  從行政院青年輔導會主任委員幹起,先後出任交通部長、外交部長、台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副院長與行政院院長等要職的連戰,是在中華民國經濟與政治影響力相對於中共而言占絕對優勢的時代擔任政務官,並且同時受到蔣經國與李登輝兩任總統的「吹台青」政策所提拔,因此這段時間他的政績無論優秀與否,都不能夠視為判斷其對國家貢獻是大還是小的重要指標。

  與李登輝一起當選第一屆中華民國民選總統與副總統的連戰,也因為沒有擔任過國家元首的原因,可能還是要等到2000年台灣實現了首次的政黨輪替之後,他才能夠以國內最大在野黨領袖的身份,在政壇上發揮起屬於自己的影響力。毫無疑問的,連戰給台灣遺留下的最珍貴政治遺產,就是他於2005年以「和平之旅」的名義,實現了國共兩黨的和解並開啟了兩岸政黨的交流之門。

  很多人出於根深蒂固的反共情節,認為連戰在2005年對中國大陸的訪問即意味著國民黨接受共產黨收編的正式開始。然而,筆者對這樣的看法始終抱持反對的態度,因為首先我們必須要肯定連戰那一次對南京、北京、西安與上海的訪問,至少讓來自台灣的聲音正式的為中國大陸所聽到,並且讓海峽對岸的人民瞭解到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外還有另外一個中國存在。

  早在連戰造訪大陸之前,隨著網際網路的誕生,許多的大陸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出於對探索歷史真相的好奇,開始透過網際網路或者出國讀書與旅遊的機會,對中華民國乃至於抗日戰爭始進行了研究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從童年時代開始就已經被中國共產黨的宣傳給徹底矇騙了。不僅抗日戰爭根本上不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而且就連胡錦濤所謂「正面戰場」由國民黨領導,「敵後戰場」由共產黨領導的說法都開始受人質疑。

  於是漸漸的,越來越多的青年甘願冒著被中共國家保安機關逮捕的風險,高舉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採訪打過抗日戰爭的國軍老兵,或者舉行各式各樣與民國有關的歷史紀念活動,令中共政權產生了極大的不安,但自從連戰訪問大陸以後,出於維持國共平台的通暢,北京的共產黨中央對此逐漸趨向了容忍。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胡錦濤領導下的中共政權出於展現與國民黨進行黨對黨平等協商與交流的誠意,同時為了遏阻陳水扁主政下的台獨勢力在台灣擴張,而肯定了抗戰期間中華民國國軍在所謂「正面戰場」上的作用。尤其當年又是抗戰勝利六十週年的紀念日,許多反應國共合作抵抗日本侵略的電視劇,如【亮劍】也伴隨著連戰的首次登陸而成為了海峽對岸民眾心目中的經典之作。

  所以,連戰對大陸的首次造訪雖然被稱為「和平之旅」,但是其最大的貢獻其實並不是阻止兩岸戰爭。畢竟從現在的角度回顧十年前的那段歷史,我們都知道即便是陳水扁也沒有真的與中共打一場獨立戰爭的準備與覺悟。包括防禦性公投、入聯公投與反聯公投等陳水扁政府看似挑戰兩岸現狀的舉動,目的也不過是拉抬民主進步黨低迷的選情而已,唯一傷害到的只是台灣內部的團結與經濟繁榮而已,根本上無法傷害到中國大陸一汗一毛。

  就連中共當局可能也沒有料到,這個讓連戰訪問大陸的舉動,居然讓自己所不想要面對的中華民國跟著一起回來,進而對其一黨專政制度的維持帶來了莫大的挑戰。然而,這些中華民國的意識形態,從嚴格意義上也並非連戰所故意帶回大陸,而是在對岸人民的心目中所自然形成並且凝聚的。換言之,這也是當時極力想要與共產黨維持友好關係的連戰所始料未及的。

  很自然的,國粉們從一開始就沒有辦法經由台灣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取得任何物資與精神上的支持。哪怕是反共的馬英九接管黨主席職務後,這個情況也沒有改變,畢竟與大陸的交流是由連戰所開始的,對於海峽對岸的一切組織與團體,無論是親共的還是反共的對他而言都太過於陌生。遲遲得不到國民黨正面回應的大陸反體制人士,也因而發展出了以不同意識形態與主張為宗旨的團體。

  這當中,除了繼續堅持正藍理念的民國憲政運動,還有宣揚大漢種族主義的所謂「皇漢」運動,也有「北洋粉」甚至重新舉起了北洋政府時代的五色旗……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如同百花齊放一般的出現在過去為共產黨壟斷一切的中國大陸,讓對岸的年輕一代很難得的得到了一個辨正自己國家未來走向的機會。

  更重要的一點,則是在於許多討厭共產黨的大陸青年出於對國民黨的失望,轉而對看似對北京比較強硬的民進黨產生好感以後,包括吳介民在內等立場比較偏向獨派的學者,也經由連戰所建立起來的兩岸交流平台,打著推動民主改革與建立公民社會的旗號向對岸投射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並且獲得了初步的成效。

  上述的這一切,都再再證明了無論連戰的內心有多麼的親近中國共產黨,他身為國民黨的領袖,於2005年訪問對岸的行為著實的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陷入死氣沉沉狀態下的大陸反體制團體再度注入了活水。可惜的是在馬英九政府近乎全面棄守大陸政治參與權的情況下,民進黨與主張台灣獨立的公民團體似乎看起來遠比國民黨更擅長於經營這樣的關係。

  從「革新保台派」的路線之爭開始說起

  身為一位父親為本省人,母親為外省人,並且深受中國國民黨領袖蔣經國所栽培的台灣政治精英,出生與成長於西安的連戰對大陸故土存在著有別於一般台灣人的強烈情感。由於其父連震東先後以中央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第4團少將政治官、西京籌備委員會專門委員、事務組秘書以及軍事委員國際問題研究所組長等身份參加過抗戰的原因,這段中華民國抵禦外侮的歷史對連戰而言也並不陌生。

  然而,由於連戰所就讀的作秀小學不遠處就是8路軍駐西安辦事處,而且他本人也有與穿著灰色軍裝的共產黨軍人一同躲防空洞的經驗,這位國民黨前主席對於中共,似乎少了許多外省老人所共有的仇恨。當然,連震東在擔任中央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第4團政治官期間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與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爭取愛國學生,所以講連戰從小時候就開始親共,也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連戰之所以會走向親共的道路,除了面臨獨派勢力在島內坐大,因而急需大陸方面伸出援手之外,泛藍陣營基層勢力的「紅統化」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原本堅決反共的藍營支持者開始走向不反對,進而認同甚至於擁抱中國共產黨的路線呢?這一切我們還是要回到70年代,也就是國民黨在海外扶持「革新保台派」學生在左派親共學生的故事開始講起。

  基本上,隨著中國共產黨開始「改革開放」,乃至於毛澤東路線失敗的事實被公諸於世之後,從保釣運動開始就主張台灣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支持走文化大革命路線的極左派就因威嚴掃地而消聲匿跡。獲得國民黨支持,以中國學生反共愛國聯盟成員為代表的「革新保台派」則因完成學業,陸續由美國或者西歐國家返回台灣服務。

  沒有想到的是,這批才剛在海外戰勝了左派學生的愛國青年一回到國內,就傳來了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消息。失去了最大盟邦的外交承認與軍事援助還不打緊,彼此之間存在著不同意識形態,但是卻有打倒中國國民黨共同目標的所謂「黨外」勢力也層出不窮的走上街頭挑戰政府的威信,致使台灣社會的再度陷入極度低迷的狀態之中。

  曾經在蘇聯留學,加入過國際共產黨的蔣經國,從鞏固政權的角度出發深刻瞭解群眾運動的重要性,因此在他本人的支持下,歸國的「革新保台派」成員於1978年9月成立「台北市反共愛國聯盟回國盟員聯誼會」,在島內同主張台獨或者接受中共統一台灣,並且獲得美國自由派同情的「黨外」勢力對抗。漸漸的,「革新保台派」成為了在台灣社會捍衛中華民國傳統意識形態的中堅力量。

  從1979年1月1日在總統府廣場前,舉辦目的在於鞏固台灣民眾對國家向心力的「迎接自強年」升旗活動開始,以留學生為主的「革新保台派」慢慢的在島內鞏固自己的社會基礎,進而開始吸收本土新血加入。尤其是在美麗島事件爆發後,「革新保台派」又因為在政府所推動的「愛鄉更愛國運動」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而深得島內國民黨支持者們的信賴。

  以此為基礎,以馬英九、關中、邵玉銘、張京育與蘇起為代表的「革新保台派」得以進入政府或者黨內擔任要職,並以他們過去在美國所學習到的知識協助國民黨進行民主化與自由化的「體制內改革」。另外一批在體制外奮鬥的「革新保台派」則成立了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等社會團體,透過參加地方與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方式來壓制「黨外」勢力。

  這些在基層與「黨外」,乃至於其後來所演變而成的民主進步黨對抗的「革新保台派」成員,以時任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秘書長的李慶華、常務理事的郁慕明乃至於在美商公司擔任亞洲區經理的趙少康為主。尤其是從1982年開始進入台北市議會服務,並且與律師出生的劉樹錚並列為「黨內鐵三角」的郁慕明與趙少康兩人,都對接下來三十年的台灣政壇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黨外」運動雖然有往台獨勢力大幅度靠攏的跡象,但是主張兩岸合作對抗美國與日本的聲音,在其內部也是從來都沒有缺席的。比方說與陳水扁還有謝長廷並列為「黨外三劍客」的林正杰,就因為國民黨當局並沒有好好照顧他那位前往大陸從事情報工作而被俘,後來被釋放回台灣的父親,而在暗中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同情者與擁護者。

  因為這樣的原因,民進黨有許多的創黨黨員反而是不折不扣的左翼統派,信仰社會主義的他們抱持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的想法,很諷刺的在1987年與部分獨派合作推動老兵返鄉運動,成為了兩岸交流的急先鋒。反而郁慕明、趙少康與李慶華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則出於鞏固反共意識形態的考量,堅決支持蔣經國先生「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政策。

  理所當然的,以「革新保台派」為代表的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並非在80年代唯一站出來同時反共與反台獨的社會團體。無論是右翼還是激進程度都強烈到連蔣經國當局都無法認可的中華民國反共愛國陣線,又是光譜中的另外一個極端。這群自於香港還有澳門的反共義士由於經常在街頭上與台獨支持者鬥毆的緣故,也成為了令治安當局感到十分頭痛的對象。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還看不出「革新保台派」與連戰的「紅統化」到底有什麼關聯。然而如果當我們將歷史的篇章從蔣經國時代翻閱到李登輝時代後,我們馬上就會看到原本團結在一起捍衛中華民國的「革新保台派」,因為中國國民黨內部的「主流」與「非主流」之爭而走向了分裂。這樣的分裂,迅速的讓統獨對抗取代了原先的左右對立,成為了台灣政黨政治的新主軸。

  出於鞏固政權的需要,李登輝並沒有清洗在政府內擔任高級政務官的「革新保台派」。然而,為了與以外省人為代表的「非主流」勢力進行對抗,李登輝對於在基層工作的「革新保台派」卻給予強烈的排擠與打壓,終於迫使了他們在1993年出走成立了新黨。與此同時,李登輝的政策走向越來越向台獨陣營靠攏的事實,也讓新黨的決策者們不得不開始狂打中華民族主義牌來加以反制。

  恰巧這時,許多實際上為左翼統派的民進黨創黨元老們,也因為不認同所謂的《台獨黨綱》而退黨或者自立門戶,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包括領導社會民主黨的朱高正也出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心態出發而加入了新黨,促使70年代相互壁壘分明的左右兩派中華民族主義者,空前絕後的團結在一起以對抗日益崛起中的獨派。

  由於當時距離中共在天安門廣場上鎮壓學生的歷史事件還為期不遠,且台灣在經濟上相對於大陸而言仍呈現壓倒性的優勢,左翼統派選擇以「量變改變質變」的方式,對作為國內第三大黨的新黨進行滲透。深刻明白新黨的領袖絕大多數都是反共「頑固派」的他們,在出席公開造勢活動的時候,也一樣高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高呼捍衛中華民國的口號。

  與此同時,中共出於天安門事件後的意識形態真空,乃至於為了防範台灣走向獨立的目的,也開始以中華民族主義來做為鞏固兩岸民眾支持的新基礎。這也意味著鄧小平與江澤民領導下的中共,必須要在意識形態的宣傳上肯定中國國民黨在民族主義方面的貢獻。此一手段,很成功的讓不少在台灣島內遭遇台獨窮追猛打的新黨人士也逐漸放下了昔日對共產黨的仇恨。

  於是,脫離了國民黨的「革新保台派」,雖然尚未在立場上完全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主張更加開放海峽兩岸交流的他們,顯然在國家認同與定位上與仍留在黨內的同志們相去甚遠。這也是為什麼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之中,新黨能夠提名公開主張「一國兩制」,而且立場也明顯親近中國共產黨的文壇大師李敖參選的重要原因。

  當然,不少的新黨領袖也在發現自己當年為了反對李登輝而參與組建的政黨正在往中共靠攏之後,在那一年的選舉中做出了倒戈到連戰或者宋楚瑜陣營的抉擇。不過這一舉動,除了導致國民黨的選票更加分裂而給了陳水扁可趁之機之外,也讓原來在國內保有第三大黨地位的新黨,徹徹底底的走向了被邊緣化的地步。

  向新黨路線靠攏的國民黨主席

  2000年的總統大選,不僅實現了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的首次政黨輪替,也讓國民黨的領袖與支持者在認清了李登輝的真面目後,做出了把他開除出黨的決定。然而,接替李登輝出任黨主席的連戰,在那一年的選舉中只獲得兩百九十二萬五千五百一十三張選票,得票率只佔百分之二十三點一,遠遠的比不上陳水扁與宋楚瑜。

  身為國民黨本土派領袖的連戰,在以黃昆輝為代表的大量黨內本省精英隨李登輝出走另立台灣團結聯盟的情況下,急需建立一套新的領導班底奠定自己做為泛藍陣營盟主的基礎。以馬英九為代表的黨內外省精英,雖然行政經驗豐富又有可靠的辦事效率,但是他們從嚴格意義上來看又並不是連戰的人,這讓他不得不經由黨外找尋新的合作力量。

  恰巧就在這個時候,因急統形象太過於明顯,同時又在由宋楚瑜所組織,同質性甚高的親民黨強勢挑戰下而在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幾乎全面潰敗的新黨,也在新任黨主席郁慕明的領導下,向連戰表達了願意做推動泛藍陣營團結的「北極星」與「小齒輪」的態度,以爭取國新兩黨的合作。對於郁慕明的表態,求之不得的連戰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新黨的支持,不僅讓缺乏黨員支持的連戰鞏固了自己在泛藍陣營裡的盟主地位,同時也說服了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2004年與他一起參選總統與副總統。儘管在國民黨、親民黨與新黨空前大團結的情況下,連宋兩人得到了六百四十四萬兩千四百五十二張選票,佔總得票率的百分之四十八,然而陳水扁依舊靠著「三一九槍擊案」所激發出來的同情票,以些微差距贏得了連任。

  然而,懷疑陳水扁製造假槍擊案來騙取選民同情票的藍軍選民,在連戰、宋楚瑜與郁慕明三位黨主席的率領下包圍了總統府將近一個月之久。這段時間許多支持中共的台灣人士舉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加入抗爭活動,以衝撞警察與政府機關的方式,製造進而擴大泛藍群眾與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甚至於馬英九執政下的台北市政府之對立,意圖趁勢給解放軍出兵台灣製造藉口。

  整起事件雖然最後仍然是以陳水扁於5月20日宣誓連任告終,然而藍色與綠色選民之間的矛盾,也從原本單純的統獨之爭提升到了中華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的國族之爭,給中國共產黨找到了見縫插針的機會。於是在已經多次來往於海峽兩岸,並且在共產黨政權內部擁有廣泛人脈的郁慕明牽線下,連戰於2005年首次造訪了中國大陸。

  如前面所述,連戰的「和平之旅」雖然讓大陸人民有了認識外面世界的機會,也替兩岸經貿與文化交流注入了活水,然而他那一席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所做出的「聯共制台獨」論,卻也同時讓在島內飽受獨派威脅的泛藍支持者逐漸放下了昔日國共對立的情緒,即便一時之間還無法接收台灣「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但是仍然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出發將中國共產黨視為對抗民進黨的盟友看待。

  伴隨著宋楚瑜與郁慕明也陸續展開了「搭橋之旅」與「民族之旅」,越來越多已經認同中國共產黨,但是仍標榜捍衛中華民國的泛藍外圍團體也迫不及待的向對岸表達忠誠,比方說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抗爭活動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林正杰,也與當時流亡中國大陸的竹聯幫精神領袖張安樂合作組織了標榜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完成兩岸統一的保衛中華大聯盟。

  至於前身為中華民國反共愛國陣線的中華愛國同心會,雖仍然不改其往日極右派的作風,繼續在街頭上對主張台獨的人士拳腳相向但是卻也正式宣告了與中國共產黨終止敵對狀態,並且於那一年的10月1日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六週年的活動,首度的在台灣的行政中心升起了五星紅旗。

  這些出於民族主義情緒而由藍色轉向紅色的統派,過去都參加過「迎接自強年」與「愛鄉更愛國」運動的「革新保台派」,對於美國在1949年與1979年兩次「背叛」中華民國的歷史教訓記憶猶新,因此在華府與北京的國際角力中,他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後者,並將這樣的情緒投射在2006年到2007年之間的反軍購運動中。

  那個時候,親美反共的馬英九已經成為了國民黨的黨主席,但是他的能力並不足以對抗同時獲得中共、王金平、郁慕明、宋楚瑜以及大量親共的基層藍軍人士支持的連戰相抗衡,同時在未來的選舉中也需要這支力量的支持,於是也只能夠對紅色力量藉由所謂的「國共論壇」,在黨內的擴張的情況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儘管如此,馬英九對於在深藍族群中所日益成長壯大的紅色統派勢力卻始終予以防範,所以當他在2008年成為了中華民國總統之後,雖然大力推動兩岸在經濟與貿易方面的互動,並且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讀書與觀光,但是對於連戰所一手推動的「國共論壇」卻是打從內心感到不信任,一切事務都交由時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出生於台灣團結聯盟的賴幸媛負責。

  由於馬英九能順利當選中華民國的總統,與連戰從2005年開始努力維持國共兩黨的來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他寧願親近原本屬於獨派陣營的賴幸媛,也要疏遠國民黨、親民黨與新黨大老們,甚至於只與中國大陸進行經濟談判,但卻迴避政治議題的作為看在深藍支持者眼中不僅是「不盡人情」,同時也是違背「民族大義」的。

  隨後,馬英九又出於提防民進黨質疑他與大陸方面走太近,而對泛藍陣營中發表急統言論的「自己人」採取嚴厲譴責的態度,無論是對在2009年於網路上以范蘭欽之名汙辱台灣人的前新聞官郭冠英先生,還是對疑似在2011年訪問對岸期間講出「國軍與共軍都是中國軍」言論的空軍退役上將夏瀛洲,都沒有給任何好臉色看。

  此種義正辭嚴的態度,並沒有讓民進黨以及其所領導的獨派外圍團體停止對馬英九政府的「賣台」指控,但是卻讓很多在嘴巴上仍高喊捍衛中華民國,內心卻早就已經全面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深藍人士徹底轉向,配合早從70年代開始便支持北京的紅色左派採用包括與綠營勾結在內的一切手段,來挑戰國民黨政府在島內的威信。

  2013年9月,在馬英九與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的鬥爭當中,無論是連戰、郁慕明還是宋楚瑜等立場親近中共的泛藍大老,都不約而同的做出了與後者站在一起的選擇,此一發展不僅嚴重遲緩了國民黨的改革之路,讓李登輝的影響力在黨內始終陰魂不散,還導致了支持剷除黑金的年輕黨員與中華民國支持者對連家也正式投下了不信任票。

  於是,國民黨在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中遭遇了毀滅性的失敗,然而郁慕明、連戰與王金平等保守勢力的結合,卻突顯出了另外一個隱憂,那就是不論李登輝嘴巴上有多麼的討厭中國,親近中共的深藍大老們並不排斥與他所培養的本土黑金勢力組成聯盟抵抗馬英九領導下的親美革新勢力,而這樣的結果也就理所當然的讓習近平找到了見縫插針的大好機會。

  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的真實目的

  那麼,今年習近平在北京盛大舉辦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大閱兵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是要展示其壯盛的軍力以威嚇美國與日本嗎?具備攻擊美國本土能力的DF-31A洲際彈道飛彈雖然參加了閱兵,但是這款武器系統其實在2009年紀念中共建政六十週年的活動中已經亮相,並不能夠在心裡上帶給美日兩國太震撼的衝擊。

  至於首次登場,用於打擊關島軍事設施的DF-26中程彈道飛彈以及DF-21D反艦彈道飛彈,性能也早就已經被西方的研究者摸透了。換言之,這次閱兵的實際目的並不是在於威嚇美日。那麼,習近平的目的是為了要推展大國的外交關係嗎?這點光是從只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大韓民國總統朴槿惠兩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元首出席活動,就可發現閱兵其實辦得並不是很成功。

  還是說,習近平這次是真的想要好好從歷史的角度紀念抗戰?若真如此,就不可能會出現在撫恤國軍抗戰老兵的政策上,以沒有參加過內戰者為主的差別待遇。如果真的要認認真真的舉辦紀念活動,又為何不敢打出當年國共兩黨將士們都同時高舉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呢?更別提這次參與北京閱兵的許多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是還沒有誕生,就是根本加入了軸心國的陣營。

  所以軍事、外交與歷史都不是習近平盛大舉辦這次閱兵的主要理由,因此許多海峽兩岸的觀察者認為,他真正的目的還是在於整肅黨內的異己並鞏固權力。然而,為什麼習近平又如此迫不及待的邀請連戰這號人物前往中國大陸呢?筆者合理的推論,他的動機應該是在打壓政敵的同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台灣問題,讓自己成為一統中華的民族英雄。

  由於連戰是在習近平的前任,也就是胡錦濤的時代成為中國共產黨「好朋友」的,而且也依靠「國共平台」的關係在兩岸交流的過程中撈取了許多的好處,從而給予了他舉起反貪的旗幟,透過整肅對台工作系統的方式來掃除障礙。理所當然的,包括連戰等親共領袖在內的國民黨人士,都將成為習近平這一波鬥爭中的陪葬品。

  而從連戰造訪大陸後,立即遭到總統馬英九、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乃至於前參謀總長郝柏村等人不同程度批評的態度,乃至於洪秀柱一度宣告自己停止競選活動的情況來看,習近平很成功的達到了其瓦解藍軍的目的。有人可能會問,在2016年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對立場至少反對台獨的國民黨進行如此不留情的打情,究竟用意何在?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習近平已經瞭解到,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導下的兩岸統一形成最大威脅的從來就不是台灣獨立運動,而是妨礙其取得正統地位的中華民國。尤其是在觀察馬英九八年來只經不政的作為後,習近平也發現國民黨主政下的台灣,只不過是藉由大陸當局的一系列「讓利」政策,來累積與中共繼續周旋,甚至於仰賴美國抗拒統一的籌碼而已。

  雖然,筆者並無直接證據可以證明習近平邀請連戰去北京的目的是替蔡英文助選,但是面對一個極度分裂的國民黨,民進黨無論是總統還是立委的選舉,幾乎都不會遭遇任何挑戰。可見,寧願與蔡英文這個「真小人」打交道,也不願意讓朱立倫或者洪秀柱這些「偽君子」打著「一中同表」的漂亮口號,讓海峽兩岸「不統,不獨,不統」的現狀無限期拖延下去,阻礙他實現自己的「民族英雄」夢。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

  紀念徵文啟事:http://www.yibaochina.com/FileView.aspx?FileIdq=6263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6600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