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作物问题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笔者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过,笔者并非生物学或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者,因此本文虽然会谈到一些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但侧重点还是在社会方面。

一、转基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关于转基因技术,有人持有如下看法:

“我说转基因技术的邪门是指这门技术本身,这门技术是地球上几十亿年来从未有过的、绝不允许发生的技术!是大自然造物主防止天然物种灭绝而断然拒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发生的技术!这就是——跨物种的基因移植!叫做“转基因”!大自然造物主只允许天然生命在同物种之间杂交,而绝不允许任何生命跨物种的乱交!绝交!而转基因则做到了大自然造物主绝不允许做的一切!是一门比魔鬼还邪恶的毁灭地球天然生命物种的技术!”

这一观点极为荒谬,因为“跨物种的乱交”和基因移植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恐怕都是“跨物种的乱交”和基因移植的产物。

首先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细胞之中,肩负着光合作用的重任。没有叶绿体,植物就不能利用水、二氧化碳和阳光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包括人类——的细胞之中,负责为细胞的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由于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带有单独的一套DNA遗传物质,因此目前得到广泛接受的学说认为,二者都是由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演化而来的。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都移植进了细菌和细菌的DNA。目前我们和它们已经形成了共生关系:我们离不开它们,它们也离不开我们。我们都是人与细菌的共生体。

当然,这仅仅是共生而已,或许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转基因。但是,如果你听说人类基因组中有将近一半来源于病毒,又会有些什么想法呢?

遗传学曾经认为,我们的基因只来自遗传和变异。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产生微小的突变,这些突变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可是也有极少数突变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这些有益的突变就被保留在基因组中,生物的进化就是由这些微小的突变积累起来的。

不过最新的遗传学研究显示,基因组也可以通过病毒在不同物种之间横向传播(转基因技术不过是利用了这一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现象)。病毒是一小段遗传指令,就像一段程序一样,它不能进行独立的自我复制,只能感染寄主后利用寄主的细胞进行复制。科学家发现,某些逆转录病毒(HIV大概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可以修改我们的DNA,将自身的信息写入我们的DNA中。这就是天然的转基因现象。

当然,如果这种逆转录病毒是HIV的话,许多人都会闻之色变。我们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对付HIV病毒。和突变一样,逆转录病毒带来的基因改变可能很多都是有害的,但是其中也有少数改变对我们有益,这些有益的改变就留在了我们的基因组中,病毒成了我们基因的一部分。有研究认为,人类基因组中有将近一半(约45%)来源于逆转录病毒。

与突变不同的是,逆转录病毒给我们提供了“模块化编程”的选项,从而大大加快了进化的速度。按照传统的遗传学,眼睛这种复杂的器官也是由微小的基因突变积累起来的;但是在存在逆转录病毒的情况下,我们也可能会在感染某种病毒之后突然长出两只眼睛来(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因此只是个比喻而已)。我们基因中的逆转录病毒使我们能够进化出复杂、多样而富有个性的脑,还使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生产出超过一百万种特异性抗体蛋白来对抗各种微生物的入侵。

二、转基因技术与风险

知道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天然的转基因现象之后,让我们来谈谈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风险。

某些反对转基因作物的人说:“我们对基因如何表达的理解并不十分充分,因此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未知的风险。”这话并不错,但是如果考虑到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天然的转基因现象,那么我们食用一切动植物都是存在这种风险的。而且传统育种方式也是希望通过杂交或突变改变动植物的基因,从而获得有益的性状,但是对其中的机理我们也并不了解得十分透彻,未知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如果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任何一种新型农产品都要实验研究个几十上百年才能进入市场,那么恐怕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能吃的了。

因此这归根结底是一个如何面对风险的问题。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人只要活着,就无时无刻不要面对风险,拒绝一切风险也就等于拒绝生命本身。

对社会来说,风险和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拒绝一切风险也就等于拒绝了进步的可能,但是风险也可能会使整个社会陷入巨大的危险,因此一个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在风险和进步之间取得平衡,这就需要有某种分散风险的机制。

人类社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也就是把是否冒险的决定权交给个人,让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空间,可以自由地冒险、试错并承担后果,这样既分散了风险,又使社会能够不断进步。

因此,在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风险这一问题上,正确的做法也是:政府不应禁止有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也不应干预这一领域的发展,让研究者、企业家、农民和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研究、生产和消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和承担有关风险。

《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hinaeweekly.com)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4691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