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缵绪嫡长孙王凤昌痛说往事
王缵绪将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他在八年抗战中,屡挫日軍,威鎮敌胆,被称是抗战名将,曾多次获得中华民国政府及蒋委员长授予勋章20多枚,其抗战胜利勋章为最高奖项。也正是因为王缵绪上将功不可莫,蒋委员长更为器重,也多次电召向他聆取意见,以至亲自提名为王缵绪任国大代表执行委员和制宪成员。直至后期,蒋经国在回忆录中也高度评价及赞许王缵绪上将。
始于1924年北京政府授予王缵绪徽威将军时,担任成都市政总督。在任期内,他大力建设成都,促进市政极大改观。由他建设的少城公园是以保路碑,作为标志性建筑,公园内建有通俗教育馆和图书馆等;并在成都市中心建了较场广场与全市公车站和公共厕所,以及各区都建了免费补学所等。而最为突出的是,他新辟的春熙路宽9米,人行道宽2米,一直连接着东大街和劝业场两个商业区,与走马街形成了一条南北直线,这在当时就称作是《蜀中第一街》。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发展国民教育。王缵绪将军自1919年从事军政开始,就始终抱着一棵“以教救国”之心,无论派到那里从事军政事业,都要主持教育事业,大力开办学校,不断推动地方教育发展。直到1929年王缵绪担任驻守重庆时,他卖掉祖产及部分收藏,集十万大洋购买下张家花园(100顷土地),创办了重庆巴蜀(私立)学校,承担该校董事长职务共21年。他不但引领着巴蜀学校的教育事业,而且仅个人之力担负巴蜀学校所有开支。在经过他21年的努力,才创办下这所(幼小初高)规模巨大,乃民国时期就很著名的巴蜀学校。查封存60多年校史记载:“创办人王缵绪由始至终从未领取过丝毫报酬。并且他向国家捐校前的21年中,也绝非存在他人投资,更不存在具有真实意义的其他董事名份。为此,中共得到此校后,不仅抹杀王缵绪将军的教育贡献,至今将他薪火相传的巴蜀学校前史,杜撰了众多董事不说,还将其21年教育成果由他人顶替。请上网查《巴蜀学校简介》,再搜《读重庆巴蜀校史有感》一文(王缵绪后人所写),更知中共所为。今本文重点介绍,王缵绪将军在从事四十年军政要职的同时,为宏揚文化及提携民间落魄文士。如:陈子庄、齐白石在未出道时,就曾得到王缵绪将軍的资助与提携。
而不幸的是,在1957年“反右”运动时,由于王缵绪的秘书陈子庄吿密,导致王缵绪将军惨遭政治陷害,以“反革命”叛逃被关押在四川省公安厅看守所三年,因不够罪行,既不提审,也不放人。最终王将军因痛斥中共不法行径而赍志以殁。为此,一些曾经得到过王將軍恩惠的人,为撇清关系,用各种谎言掩盖事实真相,亦希媚上,以求自保。而就在王缵绪将军被打成“反革命”时,中共篡改与其相关的抗战历史,众官媒以政治顷向攻击其人达60多年,致使一些污言秽语及历史疑惑不断产生,至今充斥网络。亦是针对这些不切实际,又脱离时代背景,主次颠倒来一举盖过王缵绪将军,极显仗势欺人的作法。记者出于正确对待历史,特采访到王缵绪嫡长孙王凤昌先生,他口述说:“自幼生活在祖父(王缵绪)无处不在的家庭里,对祖父极为了解,特别是祖父王缵绪与陈子庄和齐白石的交往情况非常知情。”为说明真相,回归历史,特將当年事实情况与具体情节告知于众。
陈子庄卖主求荣
陈子庄,生于重庆永川县,幼时家境贫寒,他七岁牧牛时,就拜彭水老六为师学武。民国16年,他浪迹江湖,依僧而居,靠庙供充饥。直到“二刘大战”,刘湘失利后,更依仗川中宿将王缵绪为总指挥,从而平定四川,完成统一。由此,王缵绪主掌军权时。为提高军民体魄,他历年在全川举办各项健身活动。民国26年,陈子庄有幸参加《成都武术打擂》,击败军部教官。由于陈子庄生活极为窘境,王缵绪将其收为侍从,即成为《治园》公馆出入一员。故而,陈子庄从24岁起就生活在王缵绪这个特殊地位的家庭环境,从而进入到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陈子庄跟随王将军20多年,王将军待他就像自已的孩子一样,有意识地培养他文化素养,以及他在书法造诣上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1949年10月1日,久居香山的毛泽东,在未能夺取全天下后,已迫不及待地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国人民谎称“全国解放!”。直到1949年12月25日,国民党最后坚守大陆(云贵川)的最高将领王缵绪上将,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国共战争中,他完全出自于保全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和七千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免遭涂炭,是以民族利益而放弃负有实力地战斗决心。由王缵绪本人在成都招集了各界人士亲自宣布和平解放,是在12月30日才接受贺龙部队入川。从民族情义而论,他牺牲了个人名誉,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后,将国民党最后坚守大陆最高将领王缵绪上将的侍从陈子庄改任王缵绪秘书,编入共军第十八兵团联络部。1955年陈子庄退役继续兼任王缵绪秘书,并到王缵绪任职的四川省文史馆工作。1957年11月陈子庄在“反右运动”中,暗中告发王缵绪出境真相(揭发王缵绪写52万字反毛文章,到境外向联合国呼吁反右真相)。于是中共事先布局,待王缵绪途经深圳将其扣押。事发当天,四川日报称“反革命分子”王缵绪越境叛逃,以至后续再没有任何报道。而事后三年,王缵绪一直被关押在成都省公安厅看守所内,(他因无罪)既未定罪,也未叛刑。据看管人透露:“官方将他抗战历史彻底除名,已内定关押至死,在关押期间,王将军始终高声痛斥毛泽东的反右行为,以及那些及早背叛了国军又向中共献媚的小人。最终王将军以绝食抗争而死”。则当局下令:“对待王缵绪亲属及处理,活不许见人,死不许见尸,不下任何结论。”
由此,陈子庄告发有功,1963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但施于他的恩主王缵绪将军,在中共掌权后,始终拒绝接受中共约请参加的各种会议。相反,为众多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而主张正义,宁可冒死杀身,也不做贪图求生及享乐终身的人。也正因如此,王缵绪后代至今维护长辈意志,从不接受为他平反,更不充许沉冤致死的长辈名份与中共荀同。
王缵绪有恩于齐白石
早在1923年,王缵绪与于右任先生创办“海上亭云书画社”,为第一批成员。王缵绪自小喜好书法、诗词,以格律诗为主。但他平日生活更以收藏文物为其所好。史料记载,王缵绪仅15岁考取秀才,后称川军第一才子。他饱读兵书,武功过人,于1913年任第一师军官传习所长,在历次军事作战上更胜人一筹。即“辛亥革命”就突现了文武双全;到“二刘大战”刘湘失利后,为保境息民,他兼而有之发挥超凡智慧与历时征战,将刘文辉部逐出四川至西康边境落草为寇,终于完成四川统一;直至北伐统一中国,蒋公对他更是欣赏有佳,从而王缵绪率军加入国民党升任上将,并担负起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在他的努力下,四川成为“战时首都”,确定为全国人民的抗战后方,也意为着中华民族的最后希望。故而,1939年日军航空创始人桑原虎雄发动“五月攻势”,每日出动多则45架,少则27架战机,日持续5小时不间断地投下上百个巨型炸弹和燃烧弹轰炸整个陪都。当年凡经历过这场灾难的民众,也都是在王缵绪主席的带领之下,组织各种人力物资抢建了1200多所防空设施,其中最大的防空隧道由朝天门到通天门及临江门到南纪门,共有13个出入口,可容4万余人;另外一个防空隧道是建在较场口,共有三个出入口,曾容纳了千万人之上。
在强敌之下,当时我国军力已完全丧失作战能力,几乎处于无可抵御的被动情况。但是,我国抗战后方,即使日军每日投下98至120个巨型炸弹后,再投下高温达到3000度的68个燃烧弹不断轰炸后方。以至整个陪都(5米高)火光躅天,浓烟冲上云霄,但防空措施起到强大作用。那坚强不屈地广大民众,都在王缵绪主席的亲自指挥下,只要停止轰炸就不停地重建家园,恢复后方城市。迫使日军“五月攻势”出动了581次毁灭性的攻击,欲想在1939年底让国民政府屈服的计划彻底落空。当日军经过一年轮番轰炸之后,已开始怀疑轰炸的作战能力。相反,在经过烈火重生的洗礼之后,更是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他们那种勇士国魂精神,让整个国际人称作是“不屈之城!”
最终,日军不得不放弃无效的轰炸,转为集中陆军军事力量攻取四川。又当重庆门户被破时,王缵绪主动提出,由蒋代他主持川政。他再次出征抵御日寇入侵时,于数年督战前线,守护在四川屏障。因战绩卓著,王缵绪将军不仅成为抗日名将,更是全国人民所歌颂的抗日英雄《大洪山老王推磨》。直到抗战胜利,王缵绪任重庆(首都)卫戍总司令、蒋公亲自提名任王缵绪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以及制宪国民代表大会的第一届国民代表等诸多军政要职。自中央还都,王缵绪挽拒重任。于1947年5月11日免四川省主席现职。
再说,王缵绪将军自身博才,为贤如命。1931年,齐白石以刻字为生时,就有食客向王缵绪推荐了齐白石为他刻印。于是,齐更主动与他书信往来。也正是王将军一项对待文化艺人尊重有加,却让他人误解与齐有彼此神交。但从书信得知,齐白石极其可望得到王缵绪将军的援助。这在当时,就凭王缵绪所处重要地位,以及他在军政与文化界的影响,帮助齐白石步入文化殿堂,进而结识精英,获得认同及渴求知名度来说,王缵绪将军自然是齐白石最佳投靠目标。故而,1933年齐白石让他三子齐良琨到四川为他趟路,嘱咐三子给王缵绪将军捎去四册手拓印谱。另有齐白石为王缵绪将军所作的“梦中蜀景”一幅作品,上题《梦游蜀川》诗:“百尺红素倦红鳞,一诺应酬知己恩。昨夜梦中偏识道,布衣长揖见将军。”此句不但表达齐白石对王缵绪将军知遇之情,更寄予渴望得到将军相助,促使能够得到精英们的认同,即向将军提出想到川蜀一游的愿望。 但时局混乱,王缵绪忙于军政事物,暂未及时满足齐白石的请求。
为了正确对待名人,记者特引当今电视评论:“民国时期,一些出身高贵以正统自居的人认为,齐白石不过就是野狐禅,与传统礼教格格不入,更不勘入流、、、、。然而,这种认知与观念始终制约着白石老人,以至民国后期,齐白石的地位和才气都远未达到出人头地。而家境贫寒的齐白石为了生计,在变卖画作时都是非常困难。直到解放后,老一辈的书法界人士大可知道他的作品,就是拿到荣裱斋,均要遭到拒收的尴尬境地。”也正因如此,作为当时的王缵绪将军对齐白石而言,的确称得是伯乐相助!!
1936年齐白石求得入川——成为王缵绪“治园”府的长期门客
早在清末民初之时就已流传“南唐北李”之说,“北李”是指所熟知的著名作家巴金的故居;“南唐”所指清末民初的唐家宅院(位于文庙街一带)。后来,唐家将宅地卖给王缵绪,改为“治园”公馆。在此引用“南唐”后人(当代著名文史专家)唐振常先生回忆说:“故居是四进大宅,大小房间共六十多间。整体布局为园中有园,此有大戏台及水池,环绕假山,其有西方园林和开阔的草坪,活动天地极为广阔。即不出此府,便有山可望、有湖可入、有水可涉,有桥可过,总体布局似同画景一般。”(现省公安厅、省教育厅,拆除新建为办公区域。)
1936年初,王缵绪将军仍是在国运不佳的背景下,特派侍从专程接齐白石一家四口经汉口到成都(齐带着二夫人胡宝珠和两个孩子),并安排齐全家居住在“治园”公馆内一座最富丽的花园,称是园中园。内有小桥流水、花木招蝶环绕着楼台亭阁,更是极为适合画家求静悟道的好地方。
可谓众所周知,王缵绪曾是清末后期最为年青出众的秀才。也正是他的英年才气,搏得众多文化名流极为关注,加之他在军政地位升迁和个人修养及爱好,更有不少文化名人与他交往甚密。如:梁漱溟、贺国光、卢作孚、刘湘、黄炎培等人都是经常上门来访。在他的府上为长期门客的就有:曾默躬、黄宾虹、陈泽霈、姚石倩、吴一峰、张大千等人为其鉴定、编目与其共同研习书画之日常活动。素日曾到过“治园”公馆的军政要员都有:蒋中正、蒋经国、戴笠、林森、于佑任、冯玉祥、何应钦、俞济时、张群、白崇禧、陈立夫等大人物,再以下人员就不必细说。总之,王缵绪的“治园”公馆看似人来人往,但他的“治园”府上也绝非是一般人可以随便进出的。这针对当时的齐白石而言,他的才气并无显贵,更算不上台面上的人物,与当时接受中央入川并掌握全国军政(大后方)的守疆大吏王缵绪将军是无可比邻。唯有王将军应显重才之心,即出手援助齐的心愿,才将齐白石一家安置府中居住,是有意让齐相识自家门客,以便随时向他引荐登门拜访的文人墨客以及各路精英。就此,齐与家人在成都“治园”公馆居住了近两年的时间,王缵绪不仅让家中长期门客与他熟悉与交流,更特意招来诸多名人异士进府让他相识,就连王缵绪多次代表政府关怀教育巡视,如:四川艺术专科学校等活动事项,都要带着齐白石随行出席活动。作为一省主席,在出席类似文化活动时,都是极力向艺术院校和从事艺术的后代们推宠齐的作品。这对齐白石能够成名,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交友之意,齐白石既求得入川,全家吃住一行所有消费自然都是王缵绪全部承担,这证明王缵绪在交友方面非常大方。当齐白石入川之后,又再次向王缵绪提出诸多请求,均为得到满足。例如,齐夫人胡宝珠是四川丰都人,与齐成婚生子多年,因生活窘迫,齐与子始终都未曾与老丈人一家见上一面。而是借这次入川,由王缵绪派遣车辆与侍卫护送,安排齐的一家探望久别故乡亲人,更有诸多请求更不必细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齐家四口依仗王缵绪生活了5年时间。齐白石也仅是在成都“治园”居住时,(未出名)作为感恩及表达感激之情,特为王缵绪将军画了十二条幅。
1937年国败家亡,大半个中国处于失守。由刘湘为首及川中派系始终抵触中央入川。[摘台湾国史馆(抗战101-102国史馆集刊第四期,1938年四川省政府改组风潮始末):“由于四川地势阻隔,始终处于独立状态与独特的政治格局。造成民国以来川省主事者特殊的行事风格,中央政府的力量很难渗入到这一边陲省份。自1928年北伐完成,宣布易帜,纳入国民政府体系时,但实际上四川依然维持着独立地位。至1935年中央剿共战事推进,剿匪进川,这时中央不得不插足于四川。这时引起刘湘疑虑与不满,至使刘湘与中央关系严重恶化”。唯有川中主将王缵绪主张民族大义,并极力协调好各个派系关系与支持,达成中央进川。“在中央入川以后,更逐步打破刘湘独占局面。于是刘湘为维护自已地位和利益与中央不断发生各种磨擦,以至这种形势到1936年“西安事变”进入高潮,迫使中央入川以后与川省关系日趋紧张。直到抗战爆发,川军主将王缵绪基于守土有负,发动与率领全军出川抗日。而刘湘在[共赴国难]的共识下,不得不在1937年8月赴京输诚,听取抗战大计”。]
鉴于当时国败现状,倘若没有王缵绪申明大义,努力协调川中各派的支持,中央政府绝非入川,国民政府尚可存在?国人命运又该如何?更所料不及的是同年7月7日抗战爆发,王缵绪将领火速率军奔赴前线。可抗战不到半年,1938年1月久病在床的刘湘已患严重肺病将提出,到前线与惜日战友相见而病逝途中。于是,蒋公本想让张群主持川政却引发了川中大乱。危急之下,蒋公不得不依照民意把前线总司令王缵绪调回大后方,让他担负起抗战初期四川省政府主席的重担。当面对极为无序而混乱的后方局事,为应对全国性的战役所需,王缵绪极力推出二十多项新政及解决问题的四十多项办法,以促使整个后方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由于战情的发展,日军经一年轰炸无效再以强大的陆军攻势攻取四川,致使四川面临危殆时刻,王缵绪又主动提出由蒋代职,再次出川抗日。则出征之前,齐白石一家便是无处可去,加之北方战情更是可危,全国的难民都逃往四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王缵绪决定将齐一家四口与长房妻儿送到重庆居住,目的是让我们(指王缵绪的孙辈至学龄期)到他创办的重庆(私立)巴蜀学校读书。当时我的父亲王泽濬任陆军中将第44军军长,早在1937年7月就同祖父王缵绪奔赴抗战前线未归。仅母亲带着我们和齐一家四口由成都迁居到我家重庆寓所。由于祖父出川抗日,齐将适感无人倚重,仅管有吃有住待若上宾,可时间一久,齐也日渐苦恼,整日闲居家中苦练绘画,将偌大的居所各处,都可随手捡到他的作品。这让我想起,当年我和弟妹们经常捡些白石画作(虾鸟鱼虫等),到巴蜀学校与同学们玩耍。
齐白石并非与王缵绪交恶——为“虚走四川”之说
正当王缵绪将军督战前线,惜日曾通过他相识的能人艺士,更顾不上与齐白石往来。则战乱期间,齐白石就如同所有民众一样,天天报怨国情局势,终日叹气地说:“眼看我的仕途就能成功,随之入川计划于此落空!”这言简意赅概括齐白石真正感悟到“虚走四川”之说。
世道苍茫,前途未卜,抵抗外来入侵已到1941年,在日军集中强大陆军优势进取四川时,却未想到四川门户又是何等的难入。癫狂之下,日军以陆海空多重作战计划又将日机对准重庆轮番轰炸。始终督战在四川门户的王缵绪将军更是担心齐家四口安危,特派两人全权负责护送齐白石一家离开重庆,即丝毫无损地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另嘱托护送人员赠予齐白石3000银元,作为他一家人在路途中零用而已,绝非存在交易之说。联系当今网上传言,我认同华西报记者所说:“在解放以后,齐白石被塑造成真诚、勤劳、和平的象征,而王缵绪已从抗日名将及起义将领名号沦落为潜逃者,直至在狱中抗争至死。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明是齐白石四口之家到成都吃、住、行靠王缵绪供养了几年之后,离时将齐一家护送不说,王还嘱托护送人员赠3000银元的零用钱为齐途中零用,也便制造成“压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则合情合理,就如同收租院成功地塑造刘文彩欺压勤劳善良的劳动农民一样,成为当时革命的需要。”这让人更可想到“农夫与蛇”的寓言,可谓人间此心,心同此理,见人见志罢。
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牺牲生命,也是民主争取自由权力的需要。但奇怪的是,一些文章对这些牺牲者更看得无足轻重;反将笔墨尽花在那些世俗小人身上,甚至极度放大到拥贼认父。这也就是中共善用极左形态,发动民众情绪将王缵绪这位抗日功臣树为公敌,便顺利成章编造出“中共抗战史”,他们不仅将日军大举来袭的暴行置若罔闻,还将八年抗战血与火的洗礼趋于淡化。更为可笑的是,把四川抗战前史一笔归到刘湘的死人头上。而后,又将四川起义贡献归属刘文辉等人。但明理人知道,1949年后的历史已充满荒谬解读,以伪造历史,代替真实历史。几十年来,中共混招迭出地让国人处在欺骗之中,不要说青年一代,就连巴蜀学校教师对本校抗战历史都懵然无知。或是已知?故意蒙骗下一代!一些有所作为的人概不去想,同一年代、同是国民政府重用的官员及民主人士,在中共政权下,会有不同的命运与结局?
齐白石与王缵绪交恶真相
八年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军力不仅减弱,也都处于兵疲将惫。措而不及再应对一场预谋已久的国共内战,自然是国民党走向兵败瓦解。就在国民党处在日趋不利的氛围时,不少人士忧心如焚而四顾茫然,生性多疑既胆小的齐白石当看出形势,忙着使用机变的手段撒清与王缵绪的关系。于是,齐白石在自已的《蜀游杂记》上涂抹掉,有关他与国民党重要人物王缵绪的一切记忆。再此,引用当今华西报报道:“在齐白石的《蜀游杂记》上我们可以看到多处涂抹痕迹,而齐白石存世作品上,更可以确定其中一部分是涉及到王缵绪将军,比如5月28日《蜀游杂记》中“廿八日申时到成都,住●●●●”句,齐白石顾意把他抵达成都后的住处用墨笔涂掉。但根据当时成都《新新新闻》二则新闻报道中都得知齐白石到成都寄居王缵绪军长私邸。又如《蜀游杂记》中“从来生女胜生男,卅载何须泪不干。好写墓碑胡母字,千秋名迹借方三。谓方鹤叟,名旭。”末句“千秋名迹借方三”的“借”字下方有墨笔涂改痕迹,“方”字是后补。同时其下注释“谓”字后也被涂抹掉,改写为“方鹤叟,名旭”。此举得引起众说纷纭,但齐良迟藏《蛙声十里图》则保存原来面貌。该作品为1936年,是齐白石为妻子胡宝珠绘,画面右侧题有行书款三行,曰:“卅载何须泪不干,从来生女胜生男。好写墓碑胡母字,千秋名迹借王三。王三为王缵绪军长。宝妹之属,时居治园清宅。白石并题赠诗。”原来齐白石将“王三”改成“方三”,将“王缵绪军长”改为“方鹤叟名旭”。为此与公众说明,王缵绪在家中兄弟行三称之王三,王缵绪不是江湖之人,从未有结拜兄弟之事。现四川博物院藏的齐白石《岱庙图》,当时齐白石为显亲切称王缵绪为“治园三弟”。1936年王缵绪时任国军第五路及第六路剿匪总指挥,故齐白石注称王缵绪军长”。
“胜者王,败者寇”在中共得权后,王缵绪将军的处境远敌不过徐悲鸿大师,但有了王缵绪的前期铺垫,齐白石也因而得到徐悲鸿大师提携。在1950年后,齐白石崭露头角,终于成为大名鼎鼎的画作家。随之成名所带来的更是理所当然的会有那么一些人把他涂改日记大作文章,完全以政治取向去凌辱落井之人,一时间各类猜想与谎言众说纷云,就连成都老报人车辐都说:“王缵绪自许儒将,喜玩古瓷器及书画,有权有钱,买的古书字画多半为赝品,在鉴赏王缵绪收藏古画时,齐白石指出赝品居多,未在假画上题字,王却恼羞成怒仅支付3000银元,齐在没得到重金之后而彼此之间就产生恶交,即误认齐白石“虚走四川”之说。”但时隔今日,王缵绪将军的全部文物捐给四川两大博物院收藏,据国家一级专家确定的结果而言,他的言论已不攻自破。这在当时来说,凡是被打压的人及便是有嘴也不许你说话,当说话的权利已剥夺之后,也就只可任其政治需要编造历史,攻击其人。故而,让谎言已廷续60多年,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成度,至以今日网上流传。为此,搞清齐白石是否擅长鉴定书画及出名时间,王缵绪是否“儒将”或“一介武夫”等诸多困惑,近期华西都市报和南都市报的记者,专门查询了民国四川史料和国家博物馆藏品资料,更有重要发现,原文转载如下:
一、民国时期的四川军人中,只有王缵绪和田颂尧是秀才出身,王缵绪具有良好的古典文学基础,闲暇喜好临习历代名家书法,早年曾加入海上亭云书画社,与黄宾虹、张大千、陈泽霈等有往来。1949年以后,由于王缵绪能鉴赏书画、陶瓷,人民政府特任命其为川西文物委员会副主任,其收藏品中不乏珍稀名物,如唐人《妙法莲花经》卷、元人《仙山楼阁图》扇面、冒辟疆《草书诗文》轴等历代名家画作。金石学家姚石倩、曾默躬等长年住在治园府为其整理编目。1950至1952年10月10日,王缵绪先后三次将其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捐献给政府,分别由西南博物院(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川西博物馆(现四川博物院)保管。由此可知,王缵绪并非向他人所的说粗劣武夫,他大量的收藏品均是国家珍贵文物。
二、对于王缵绪收藏的书画,齐白石未出具任何书面鉴定结论。四川博物院典藏部林玉女士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保管部江洁女士经查询藏品资料后告知,王缵绪藏品中没有发现齐白石题跋。但王缵绪在其收藏的古书画上广泛使用了齐白石刻制的收藏印,如四川博物院藏《项圣谟山水人物图册》就钤有齐白石为王缵绪制印多方,如“治园眼福”、“治园所藏”、“治园心赏”、“王缵绪印”、“王治易”等印。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赵之谦花卉图扇面》上钤有“治园心赏”。在戴山青编《齐白石篆刻作品选》收录有多方齐白石为王缵绪制作的收藏印,如“治园暂有”、“治园考藏”、“治园鉴藏”、“治园藏书”等。这些印章都是1931年至1936年,齐白石未能入川之前,王缵绪购入作品。
三、1936年5月30日《新新新闻》的报道中:“王谓早间已晤余中英、姚石倩诸人,并极赏姚家藏之板桥道人画竹有潇洒出尘之态,王谓彼亦藏有板桥画竹四张,现在重庆家中,缓可取出鉴赏。当谈到鉴别古董,齐也在场,大家均以为难事。”虽然古书画鉴定是一件颇有争议的事情,但齐白石在成都还是刻制了一方鉴赏印“白石见”,这枚印章现藏北京画院,边款云“丙子六月、治园”。丙子年为1936年,该年六月齐白石居住成都王缵绪“治园”公馆。我们知道相对于姓名印和诗文闲章,齐白石的鉴赏印非常少,从中可见齐白石对于古书画收藏之态度。当今保存在北京画院的齐白石收藏品,多是师长、友朋、门人的作品,更像是保存自己的文献资料,而非带有主题性的专业收藏。
四、据博物馆提供:1950至1952年王缵绪先后三次分别向川西人民博物馆(今四川博物院)和西南博物院(今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捐赠了他的全部收藏。他的文物现藏四川博物馆中,字画23件(套);印章100枚(主要为曾默躬、姚石倩、齐白石所刻);瓷器8件。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字画3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196件。据当时接受捐赠的工作人员孔叔苑、何域凡曾在“捐赠目录”中特别注明“精品字画诸多”。而重庆三峡博物馆在“景仁怀德”展览《前言》中称:“王缵绪先生捐赠的300余件(套)书画,全为珍贵文物”。当今已有不少专家鉴定其藏品的品级当亦属首屈一指、价值连城。王缵绪的藏品中为国宝级的有:唐人《妙法莲花经》卷、宋拓《韩琦墓志》、宋人院画册页、元人《仙山楼阁图》扇面、冒辟疆《草书诗文》轴、徐渭《草书诗文》轴、王铎《草书诗文》轴、傅山《草书诗文》轴、蓝瑛《疏林远岫图》轴、李复堂《秋葵图》轴、罗聘《研山图》卷等等历代名家画作。
王缵绪将军的墨迹
王缵绪将军留下了较多的墨迹,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目前仍保存下王将军部分诗词,题字传世的有如下介绍:
四川省——高峰山风景区:它坐落在西充、蓬溪、射洪三县交界之处,有“一山坐三县”之称,在民国时期由西充和蓬溪共管。西充是王缵绪的老家,也正是由于他的显赫地位和个人爱好所带动,高峰山道观而盛极一时。王缵绪曾以诗会友约过许多军政要员往来此处题书赠匾。而国民党高级官员到过此处与他相见的有、林森、于佑任、冯玉祥、何应钦、孙科、张群、白崇禧、陈立夫、、、、等人,也都在高峰山题书、赠匾。目前留存匾额300余块、楹联40余幅,堪称:《民国牌匾第一乡》,又有如此众多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到此赠匾,乃是全国罕见。
四川省——重龙山:它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地区,重龙山因“山势盘屈,隐若龙转”得名,自古以来为游览胜地。民国10年,资中县知事刘英山先生建立重龙山公园,初时规模甚小。民国15年,王缵绪将军在驻守资中三年时,加建名山古迹甚多,有永庆寺、来鹤亭、还修建了葺山房殿舍等古典建筑,都与北岩君子泉连在一起。由王缵绪扩建后的重龙山公园,更是闻名天下。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仅存留而寻找到国民党上将、四川省主席王缵绪的部分诗词、题字传世有:资中永庆寺牌匾“令我见佛”、资中银山镇题“古银山县”、重庆巴蜀学校“毋忘国耻”、“诱诲堂”、“棫园”等匾额,至今保存完好。另有,四川省主席王缵绪与邓锡侯分别所赠“山中逸士”和“接武重阳”蔚为大观。是全国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
王缵绪将军,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所收藏的珍贵文物,全部珍藏在四川博物院,经我国一级专家们鉴定是国家最重要的文物。他本人的墨迹由于历史因素已难寻觅,近期上海拍卖会又发现王缵绪手录陈诚《西安事变记事诗》可谓是一件极珍贵的作品,它被曾在戴笠手下工作、后又出任“国防部”首任军法局长的徐业道将军收藏,并带到台湾。在历史长河中,奇妙的交会与因缘,使我们如今有幸见到这件墨宝,上面钤用的印章正印证了王、齐二人曾经的关系。
1949年蒋公在离开大陆时“特派蒋经国、俞济时到王缵绪家中,“嘱其迅速收拾文物与家小离开大陆,并许诺一至两架专机运往台湾”。而王缵绪上将在没有接受蒋公安排去台之后,又临危受命驻守大陆云贵川。就在蒋公离退前夕,蒋公电话又打到祖父的公馆(当时我在旁边听得非常清楚):“治易兄(指王缵绪):自抗战以来,坚守四川门户兄为首功。力拒强大的日军于四川屏障之外,以至抗战胜利。我相信抵制共匪对兄而言,更不成问题。这次党国坚守整个西南之重任,只可又落在兄的肩上。待我反攻大陆里应外援。仅在万不得以情况下,即炸毁两座城市,留给共匪一遍废墟。”这时,王缵绪的长女王泽瑜在香港,更知其父极为珍爱自已的收藏,也发报告知:“速携物到港,已准备好移居美洲。”但王缵绪未采纳女儿的建议,还对家人说:“不要把我说得那么撇(孬)哟,那么没用!我这些文物,是无论如何不会带出国外,最终落入洋人手中,且不坏哉!”。
1950年后,王缵绪将军将自己创办二十多年的重庆(私立)巴蜀学校(乃民国时期的著名学校)和西充巴蜀分校(现:西充中学),以及他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全部捐献国家。王缵绪将军不仅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大批极为珍贵的文物遗产,而且他一生之中为中华民族创办了巨大规模的文化教学遗产——巴蜀学校和西充中学至今仍是国内的著名学校。
回顾七十年前的中华民国,正是处在战火交集,大半个中国已尽遭日寇铁蹄践踏的危难时刻,王缵绪将军辞去四川省主席职位,出于保家卫国,携子孙三代奔赴战场,他率领第二十九集团军的全体将士英勇抗敌,坚守四川大屏障。他们父子三代在八年抗战史上具有浓彩重墨的丰功伟绩,是任何人无法从历史的长河中抹去的。还有王缵绪将军所创办的巴蜀学校至今在教育领域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已培育出无数精英。再有王缵绪将军为保全两大城市和七千万民众免遭内战战火的涂炭的种种壮举,更是我们永远无法忘怀的。也正是这样一位在抗战中而获得无数荣耀的将军,谓可战死在沙场,惜日却死在了那些无耻出卖灵魂的小人手中,在悲愤之余,更让我清楚认识到,凡属国民党成员与民主人士,无论官职大小,在国共内战时期,只要没背叛党国或是暗中未对中共效过力者,就不能得到他们认可。相反,必将成为“社会公敌”。
60多年来,在中共的政权之下,将王缵绪抗战功绩及起义贡献和他坚持“以教救国”而苦心创办21年的巴蜀学校以及教育上的重大功绩等,都偷梁换柱由他人冒名顶替,更有甚者借此时机配合上方,毫无根据为众多巴蜀学校前董事,来以此消弱王缵绪在教育事业上的重大贡献。巴蜀本校作为教育机构,自愿放弃讲真话,说公理的权力,更没有信心捍卫本校真理。众然有诸多事实都能体现王缵绪的人生轨迹,他的人生贡献与功绩也并非绝迹,至今仍和许多人相关既又相连;以至他最后遭受迫害,都是为众多的知识分子们被打成“右派”而伸张正义。他的一生都是为国为民,就是回到今日都难已想象,在那样的恐怖时期,他依然是不顾个人安危、为受害者铤而走险,坚持正义,直到献出自已的生命。他的死至今落得无灰、无碑、无墓,但他正义的魂魄始终构成对一些人的危胁,所以他们为改写抗战历史,也不得不将其除名后,才得以改写出中共假史。以致所有官方抗战史册更是做不存此人。倘若他的名子偶尔出现,给予他的代名词也仅是军阀、一介武夫等言词。一些受人操纵60多年的木偶及应声虫是如何评论都不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王缵绪将军所留给当今世上的巨大贡献都无法消失与毁灭,也正是他的巨大贡献还存在着历史的痕迹,至今王缵绪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在人民心目中,是难以掩盖得了的。
蜀地蜀乡的同胞们!王缵绪将军曾执军政四十多载,他保境息民,一统四川,已如同日月昭然于天地之间。王缵绪将军曾统领几百万川军将士创下的抗战功绩,更如同日月之辉,无可比邻。但有那源源不断近千万学子在王缵绪将军创办的巴蜀学校读过书的学生,是不会永远漠然处之,一定会坚持他“以教兴国”的伟大目标,争取民主求得新生,更以巴蜀校训“公正诚朴”为准则,承做光明正者。巴蜀学校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这是王缵绪将军用了毕生精力所开创下的教育事业乃相传至今的文化遗产,岂可让他人有辱遗译的任意践塌。相反,被强行而深埋于污泥中的巴蜀校史,最终将拨云见日,归还真相。
王缵绪將軍生平概述
王缵绪(国民党上将)(1885-1960)字 治易,号 厔园居士、四川西充人,为清未秀才。1906年考入四川陆军弁目学堂后转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炮科(与刘湘、杨森 、鲜英同窗)。毕业后从事军政40年,1925-32年他竭力阻止军阀混战,完成四川统一,从而大大的增强了国民经济,为我国抗日战争奠定了雄厚的基础。1938年抗战初期,王缵绪担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并接应了中央政府入川,至此四川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从而四川也就成为日军攻取的重要目标。就在重庆门户被破的危及时刻,王缵绪提出由蒋代职,他继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职务,再次出川抗击,他和他的军队数年坚守在四川大屏障,誓死保卫了我国抗战后方。在经历了多次重大战役后,他的第二十九集团军伤亡极其惨重,后与他军合并,王缵绪升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继任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结束,王缵绪担任重庆(首都)卫戍总司令、蒋公亲自提名任王缵绪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以及制宪国民代表大会的第一届国民代表等诸多军政要职。
韩国记者:诗 爱 邮箱:bardlove@nate.com
2016年8月7日完稿
转载自北京之春
編者按:本刊所發表文章均不代表本刊觀點;本刊鼓勵各種正反意見熱烈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