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藍年輕人組台灣鄉土文化青年協會檢討敗因探討浴火重生之途
邀請旅美中國民主運動領袖楊建利博士主講
楊建利演講梗概:
──2000年國民黨失去政權有黨內分裂造成的偶然性,更是民主政治的必然結果,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的常態。然而,相當一部分國民黨的上層隨著失去政權而失去的對理想的堅持,錯誤地認為奪回執政權是一切,為此而不擇手段,走上了一條最危險的道路:以打壓台獨、維護中華民族利益的名義,聯共(有一些是投共)壓台的路線,為中共蓄謀已久的以商干政的大滲透策略提供了方便之門(有眾多的實例),這一切雖有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巨大市場的吸引力而造成的全球對中共政權的綏靖主義立場的大背景,然而這一短視危險的路線,不僅對台灣民主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協,也成了國民黨的票房毒藥;
──國民黨死守“九二共識”的烏龍,不管1992年兩岸是否真的形成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現實中,涉及兩岸的場合,只有一個中國的緊箍咒,根本沒有各自表述的空間,暫且不論國際場合、暫且不論發生在台灣以外的國旗事件,就連在台灣,當中共對台高級官員來台時,打中華民國國旗都受到限制,但是國民黨自欺欺人堅持“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烏龍,不僅在彰顯台灣人民主權意識上沒有進取,連中華民國的最基本底線都沒有守住,越來越偏離台灣的主流民意;
──由於國民黨威權統治歷史以及害怕中共“敏感”,國民黨自2000年放棄了對台灣民主化和人權普世價值的論述,迴避所有相關議題,使得台灣在失去往日經濟奇蹟的輝煌後最傲世的優勢──華人文化背景的民主、自由、人權政體和社會──不能發揮,影響了台灣(中華民國)長遠的國家利益;
──在國內的經濟社會政策上沒有與民進黨的政策有區隔,民進黨由於反對運動和社運結合的歷史,經濟社會政策左傾(目前的蔡英文政府亦是),一個健康的民主政體的邏輯是,另一個主要政黨應該採取較右傾的政策立場對此進行對立和補充,因而形成長期的平衡和中庸之道,然而在馬英九執政的8年,根本沒有這樣的政策傾向,反而是國營化、大政府、高稅收、高福利,濫用全民醫保導致的巨額浪費等等,導致台灣債台高築,年輕人就業困難,有希臘化趨勢;
──今年大選失利後,國民黨不能正確反思問題,向台灣主流民意靠攏,反而變本加厲、迅速新黨化,令人擔憂。
國民黨浴火重生對民主台灣健康的政黨政治是一件好事,我樂觀其成。建議:
1. 幹部三化:理想化,本土化和年輕化
2. 與中共做清晰切割。
3.梳理出國民黨贏、台灣贏、中國人民贏、世界文明潮流贏的4贏外交和兩岸政策:
對中華民國的現實含義做準確論述
對台灣和平民主化及國民黨的貢獻做準確論述
面對世界和中國,展現台灣的最大優勢,把台灣
建成亞洲的民主燈塔和人權中心
積極走進國際社會,代表台灣主流民意,向國際社會發出“台灣不能永遠成為國際社會的二等公民”呼聲
4.梳理出國內經濟社會政策,形成與民進黨有區隔的右傾政黨:減稅,減少政府管制,為企業鬆綁,更多依靠市場配備資源,以稅收槓桿鼓勵創新、創業、企業回歸和國際化
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92&kindid=0&docid=104510374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Post Views: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