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一门”引500米交叉感染危机

 金仲兵(北京)

自小区实行“万户一门”以来,那些稍有缓冲余地的房主居民,选择居家“冬眠”,也不是平安无事。主要是由于网购不便带来的新风险。

前些天,在允许外来送货人进入的情况下,每家每户不用出门,通过网上采购也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得以实现最彻底的居家自我隔离。

随着疫情加巨,封闭管理力度也随之加大,不知何级、何时,出台了强行关闭小区出入口的决定,哪怕是多达万户、数万人的超大型小区,同样只留一处,而且是一边出、一边入,于是随之出现了新的因管理失策而引发的潜在危机。

下楼自提了几次网购货品,忽然发现小区一下子又热闹起来,人们戴着口罩匆匆忙忙地走向小区门口,然后又匆匆忙忙地回家。在一些地点,可以用繁华来形容。

但每次出去,都要全副武装,回家后则要小小翼翼地脱衣摘帽清洗消毒,好一通折腾,之后还带着一丝莫名的担忧。可以说是危机重重,步步惊心。

总结之后,下面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仅以该超大型小区为例)。

一、在人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实际上是增加的趋势),小区出入口一改过去的分散出入而几合一,人流、车流集中一门,增加了拥挤度和感染机率。这是基本判断。

二、具体而言,不让送货人进区,改由购货人到小区门口自提,这最后的500米(概指),出现了危机,成为人为制造的新“雷区”。

一般情况,按最简单的三角模型分析,由原来的送货人一对二,变成了购货人二对一(实际上是一对几十,即反之),总体对接和感染概率似乎不变。

问题在于,原来在家门口与送货人对接,现在则要走出家门。后果就是:

首先,造成小区人流量增大。

其次,在小区门口由于单向出入,人流变成人群,形成拥挤和堵点,密度增大,危险倍级增加。

其三,各送货单位在小区门口和附近路边停车发货,形成二次拥挤,增加了感染风险,也造成交通不畅。

事实上,等于在小区门口形成了新的市场业态,而且相较原有的固定市场,更加无序,更加危险。

三、人为造成人流增加和拥挤,也给小区出入管理人员带来新的考验。

在出入登记上,仍然采用纸质人工盯人方式,一是效率低,二是危险增倍,三是激发了人与人之间本就高度压抑中的情绪,容易发生言行冲突和伤害。

笔者注意到,改革前沿深圳已在使用自动出入管理系统如图),而京师附近为什么没有实现先进的无接触式自动扫描出入登记系统?

四、封闭式管理,倒逼居民下楼到公众场所相互“体验”更大危机,从事实上抵消了原来居家自我隔离的效果。这一点,与前些天的双黄连官谣导致的民众上街效果一样,潜在危害无法评估。

五、封闭管理,表面上转移了辖区范围内管理上的失职,但将责任似乎又推到了小区之外,结果是可能引发更大危机。

六、因为要办理《出入证》,各办理点前排起的长队达数百米,虽然人与人相距很远,但仍难逃交叉感染嫌疑。

为什么不能网上办理呢?

七、由于网购待送的优势已经消失,网购已无必要,人们又倾向于社区超市购物。反观小区超市货品几乎应有尽有,价格优势稍显,且随时可购保鲜。虽然出门就有风险,小超市拣选也有交叉风险,但与小区门口的更大感染风险两害相权,下一步准备选择小区超市自购,取自主、方便、价廉的优势。

可以这样说:小区封闭,催生了社区商业的畸形繁荣,其代价,则是病毒交叉感染概率提升!

八、提出了问题,当然也想有解决的方法。

上面的所有内容都指向一点,不让外面送货人进小区,则居民就必须出家门;而居民外出人数,要远远大于送货人数量,形成了500(概指)米范围内的新风险。

所以,应在强化办理《出入证》的前提下,改回原有政策,让少数送货人进小区,让广大居民回家,以减少外出人流形成的交叉感染风险。

科学管理、协调统筹同时,要强调因城施策、因群施策,将政策做到精细化,而非一刀切。

九、曾经想像中的岁月静好已经梦碎,现在这一切,皆源于之前已铸大错的基础上。可怕的是,每一次的新策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奢想:哪怕放慢一点决策的速度,能不能建立一种及时有效的纠错机制,以防更大错误?这当是本次疫灾之后,全民必须认真反思的一个国家级大命题。

二〇二〇年二月十日星期一

***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8441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