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新像

网上有个纪念馆,性质虽属“民间”,却具有很高的“规格”。看得出,这其中的选择自有一种倾向,彰显自有一种个性,甄别也自有一种高度。在这里,有着比伟大更重要的名分而远离平庸的现实——这样很好,起码为人们提供了又一条可以看清别样英雄、悟出另类高贵的路径。

我想,这个纪念馆的创办人的确深谙“同体感悟”的力量——不管是对于同类或是亲情的爱和怜悯的心理唤醒,还是对于整个人类的悲剧情感的体味。所以,我首先要对他们——办馆和设坛的人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一个张志新祭坛:一曲古筝,旋律低沉,周而复始;纷呈悼词,情真意切,一句又一句;花朵无声,艳丽凄美一束复一束;烛光明亮,透彻心扉,一盏再一盏……一种令人无法抑制的思绪随之在心头涌动。我感觉到了那种光明中的黑暗、笑声中的哭泣、希望中的绝望以及总为现实所淡漠的历史的苍凉与无奈。这里的生,是为天下苍生的生;这里的死,也是为芸芸众生的死,这里的离,是对一个无道时代的离;这里的别,亦是对一个无望人生的别——在这样一种浓浓的生离死别的气氛间,我岂能控制得住眼眶的潮湿?

一只点燃的蜡烛,在张志新的遗像前晃动着。那烛光真实得好让我身临其境。她昔日的灵堂是否还在又设于何处?北京,天津还是沈阳?我不知道。但是,不管它存不存在,这虚拟的网上祭坛也已是十分地宝贵,也许是一种比真实还真实的存在——这是一个可以汇聚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世界,是一张可以交织相通或相像的思想之网。

我开始寻觅参与的途经,用自己的最虔诚。

献花?献歌?点烛?我选择了点烛。似乎此刻,惟有烛光,能够在一种死亡的隧道中照应出什么,能够让我与那不死的魂灵对白一次什么,也才能够让逝者在晃动的光辉间找回点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美丽婀娜的身姿在大地间的翩翩起舞,一个满怀激情的大学生在走向志愿军的行列,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干部在党政机关里的轻重举足,一个诚挚深刻的真理追求者在夜幕下的思考,一个失去自由的共产党人在怀疑中的一种信念与操守,一个宁死不屈的英雄在刑场上的蔑视与骄傲……

我“点”起了那支蜡烛,并献上自己的悼词:“您是人类的骄傲,也是人类的悲哀。我愿以自己的热泪、思想与追求同您不屈的灵魂永远相伴。”

于是,纪念馆的页面上显出由我署名的一支祭奠烛。随着眼前燃烧抖动的烛火,心中忽然升腾起一股从未经历过的、巨大而又无以名状的安慰感。也许匆匆流去三十年,我对这位高尚者的死,未曾以任何形式做任何一次贴切而深沉的悼念,尽管自己对她命运有过一片片灰色的想象、一声声无语的叹息,在某些文章中提及过这位人类光明的殉道者。

面对逝者,面对一张曾经那样青春靓丽、光彩照人的容颜,你不能不为她所承受的被剥夺、被摧残与被磨灭而黯然神伤;而那一串串随即浮现的哀伤凄惨的生命往事,便再次让人为她生命所承担的苦难而重构一回悲剧的现场,一种衬托它的历史背景也在缓缓地呈现出来。

这是一幅令人类不能忘怀的画卷:热闹的革命,寒冷的中国。一个假想的阶级与一批假想的敌人,在一群又一群假想的革命者的冲动中,制造了一场丧失人性的残忍的社会大动乱。

三十年前,张志新在先被割断喉管后再行刑枪决——因为执政的耳朵再不要继续听到她真话的刺激;因为政治的时代不愿接受她对领袖与权威的质疑;因为神圣而光芒四射的革命不允许任何的反革命;因为每一个公民都还完全不是一个享有宪法权利的公民……

于是,一个原本美丽灿烂的生命、一个原本柔情似水的母亲、一个原本可以享受人间所有欢乐的年轻女人,却由于社会的昏暗、体制的黑洞以及人性的浑浊,最终承担起了一种无数男人汉子都不愿承担的公正与献身的义务。而那些手握权柄的人们,却能以社会最为伟大与最为正义的名分,一次又一次地去剿灭真与美的理想,以及追求这理想的生命。

仅仅是三十年前,人类的良知竟然显得那么脆弱与单薄。当张志新在凄厉的枪声中倒下、刑场上溅起红艳的鲜血时,更多人也只当作是结束一个应该结束的罪恶生命——那是一种和时代一同成长壮大的麻木与不仁!那一年我已十五岁,正在上高中,也和所有的大人与孩子们一样,满怀激情而天真地投入所谓“文化大革命”的狂舞热流之中,尽管已懂得抒发内心某种与人生社会相关联的伤感与困惑,比如乡下农民的困苦、派性械斗的惨烈、“右派分子”的落魄窘境——但也仅此而已,却不知道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还在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悲剧,尤其像张志新、遇罗克、林昭等等这样的志士仁人,他们挣扎、无助而又孤独。

社会与人生的真理存在,往往是简单而具有常识性的。一旦被神秘化、神圣化、绝对化,那结果就难免要险象环生了:政治会派生出恶魔,文化会派生出媚骨,经济会派生出奴性。而那场以神秘以神圣以绝对的面目出现的“文化大革命”,也正是以强奸文化、毁灭文明,为满足专制欲望的一轮无与伦比的、政治的性高潮!一种无以复加的“伟大”的政治神力,造就了“全民皆魔”的一段历史。而人类自有现代史以来的最疯狂、最无序、最漫长的泛政治与造神运动,已使中国的大多数国民失去了最起码的对人与神、神与鬼的识别能力。或许整个民族被扭曲挤压的灵魂,只剩下最后的一丝呼吸……

但在这三十年间,虽然有过伤痕与反思的文学,有过作家巴金式的个体忏悔,但那力量似乎还无法穿透那道厚厚的历史屏障,触摸到某种 “革命”或“文化” 的深层根源。我也未曾听到过任何一个群体出来承担一点责任,公开对羞辱真理、扭曲人性与毁灭生命的愧疚,一种代表文明时代的民族性忏悔。似乎我们还在有滋有味活着的当代人,已无必要再去面对那段蹂躏人类灵肉、践踏人性尊严的历史了——这种悲哀也许才是不能让社会与人们完全抚平创伤的根本。

权力即一切!因为一种以“革命”名义颠倒了是非的文化,混淆了何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也混淆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理性关系。所以,就有许多人为的神秘、人们的敏感和人为的禁锢,使种种思想与事件的真相被搁置起来——比如,“张志新是现行反革命”,这似乎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不争”的事实!当人民被自己的文化出卖的时候,他们便成了最愚昧也最有力的反历史的力量……

而我们的许多媒体,就像一个受雇佣或被买的廉价媒婆,总是很卖力地地为一方在掩丑遮羞,新闻现实的客观性、开放性与公正性皆受到粗暴地拒绝、对抗与扭曲。拒绝传达来自社会及民众的各种客观的声音、嫁接出许多缺乏诚信与真实的社会视听关系。或许我们的良知之舟,永远只停泊在规避任何风险的安全港湾。或许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也自有尊卑、四六九等的祖传态度。所以就有了许许多多表面的大而无当的道德关怀,而不易体验到太多令人欣慰的实际仁慈。

生命的尊严与人类的制度,无论怎样都是一个永远值得人们去深刻思考的问题。

此时此景,我也想到了西方的国殇日。它是来举国祭奠那些为国家利益或正义事业捐躯的人们,以此承担起一种公共责任或人道主义义务。而我们没有。我们没有,是因为以前的祖宗没有下传这样的惯例?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对死去的生命以及活着的弱势群体,不愿给予一种必要的恭谦和平等?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对各种各样的悲剧,从来就不知去了解与理解它们对人的意义?

或许,我们对许多事物的伟大与卑劣的确切含义尚做不出科学的辨析,故而对人的评价也不能完全地公开、公正和完整地给出?或许,在我们的文化品行中并不存在反思这种理性诉求,只好让那些蕴含着启示价值的历史,成为一笔谁也弄不清的、不见天日的糊涂的呆账?所以,也就期望人们无须再去翻阅追究那些无关现实的陈年旧史?!

中国——我们,还可以再这样麻木下去?

对于张志新们,我们又如何能忘却?

真不希望面对人类,我们总有不断体现的失真与失误,自恋与迟钝,破绽与尴尬。我不知,为重塑民族精神与重建人类尊严,我们还有几多更重要的东西必须共同来拾遗补缺?我也不知,走过三千年路程的华夏大地,离人类真切完整的文明还有多远?

志新,我们虽无缘相识,但我却相信有个精神的天国,活跃着这个人类所有爱美求善的灵魂。会有一天,我将带着后来者的鲜花和微笑,带着你喜欢的小提琴还有那支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然后,再一起聊聊人间有几等追求、人类有几种悲剧、生命有几许高贵——这样好吗?

  1. 春.北京

注:本文摘自《一路问云天》(作家出版社/2008年)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45774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